硝烟散尽后的营区里,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枪炮的余味。
张海洋站在,空荡荡的训练场上,望着远处的战士们,心里像压着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
那些曾经生龙活虎的兄弟,此刻脸上褪去了,往日的锋芒。
只剩下,掩不住的疲惫与茫然,这场硬仗打得太苦了。
特战连自成立以来,还从未经历过,如此惨重的伤亡。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身边的通讯员叮嘱道。
“让炊事班多炖点热汤,晚上加两个硬菜,告诉弟兄们,今晚啥也不用想,踏踏实实地睡一觉,天大的事有我顶着。”
他比谁都清楚,此刻任何严苛的命令,急切的部署都是徒劳。
这支钢铁般的队伍,能扛住枪林弹雨的洗礼,却扛不住战友倒在身边时,那撕心裂肺的痛。
能在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却躲不过,深夜里闪回的战场碎片。
人不是机器,情绪的弦,绷到极致总会断。
他太怕有人在这种时候,钻了牛角尖,做出追悔莫及的事。
所以他勒令,所有人放下枪,卸下心防,哪怕只是发发呆,睡睡觉,也好过在压抑中,被绝望吞噬。
这一夜,营区里难得地安静,没有了往日的紧急集合哨,也没有了战术推演的争论声。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战士们脸上,有人在梦中,紧攥着拳头。
嘴里喃喃喊着,牺牲战友的名字。
有人蜷缩着身子,像个迷路的孩子。
张海洋裹着军大衣,在营房外站了很久。
直到天快亮时,才拖着灌了铅似的双腿 ,回到宿舍。
可躺下后翻来覆去,脑子里全是连队未来的模样。
——少了那么多熟悉的面孔,下次冲锋时,谁来掩护侧翼?
谁来操作重火力?特战连不能垮,绝不能。
休息了两天,张海洋心里的火,再也压不住了。
他知道现在,不是急的时候,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敌人不会等他们缓过神来。
他揣着,早就写好的兵员补充申请,大步流星地,闯进了旅长办公室。
军靴踏在地板上的声响里,都带着股不容置疑的急切。
“旅长,特战连不能等!现在补充兵员,我们还有时间磨合战术,再拖下去,真到了硬仗跟前,我们拿什么顶上去?”
办公桌后的旅长徐正国,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眼睛里,布满血丝,下巴上冒出胡茬的年轻人,缓缓放下手里的文件。
他起身走到,张海洋身边,粗糙的手掌 ,重重拍在他的肩膀。
力道大得,让张海洋晃了晃,却也奇异地,稳住了他心里的慌。
“海洋啊,”旅长的声音带着久经沙场的沉稳。
“你以为我不急?可你看看你自己,眼下这状态,能带队训练吗?”
他指了指窗外,“你去看看炊事班门口,那几个兵,昨天喝着汤,突然就哭了。”
“哭得像个孩子,三班那个新兵,到现在不敢一个人待在屋里,总说听见爆炸声。” “这时候给你塞一堆新兵,你是让他们,跟着你们一起硬扛,还是让他们看着,特战连的老兵垮掉?”
张海洋的脖子梗了梗,想反驳,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我已经让政委联系了,军区最好的心理疏导团队!”
徐正国继续说道,语气里带着,不容置喙的坚定。
“三天时间,从今天开始,每天上午座谈,下午搞点轻松的活动,唱歌、打球、哪怕是坐在操场,晒太阳都行。”
“让弟兄们把心里的憋闷,喊出来,哭出来,比什么都强。”
他又拍了拍张海洋的后背,把那份兵员申请,退了回去。
“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回去当第一个‘病人’。”
“该哭就哭,该睡就睡,把你脑子里,那些紧绷的弦松一松。”
“后面的仗?多着呢!等你们缓过这口气,有的是让特战连,杀敌的机会。”
张海洋望着旅长,鬓角的白发,听着那句“有的是仗让你们打。”
眼眶突然一热,他猛地立正,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转身走出办公室时。
脚步里少了些急切,多了些沉甸甸的暖意。
营区的风穿过走廊,带着远处战士们,隐约的笑声。
那是心理疏导小组,带着大家做游戏的声音。
虽然还带着点生涩,却像一缕微光,正一点点驱散,笼罩在营区上空的阴霾。
他知道,旅长说得对,真正的战斗力,从来都不只藏在枪膛里,更藏在一颗颗,被妥帖安放,重新点燃的心里。
休整一日后的清晨,晨雾还未散尽。
旅长便亲自带着张海洋,往军部赶。
土路崎岖,两人并肩走在晨光里,军靴踏过带露的草地,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
远远望见军部,那排青砖瓦房时,门口站岗的哨兵,已经挺直了腰杆。
看见他们过来,“啪”地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杀旗特战连的事迹,这两天早已在军部传开了。
推开会议室的木门,里面烟气缭绕,几位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鬓角染霜的首长,正围坐在长条木桌旁。
见张海洋跟着旅长进来,几位首长,纷纷放下手里的搪瓷缸。
目光一下子,都落在他身上。
为首的军长,率先站起身,粗糙的手掌重重拍在张海洋肩上:“海洋同志,好样的!”
“以一个连的兵力,硬抗敌人三个营,加一个连的轮番冲击。”
参谋长手里,捏着一张手绘的地图,指着上面用红铅笔,圈出的阵地。
语气里满是赞叹,“原定三天的坚守任务,你们硬生生,多扛了一天,为主力部队合围,争取了最关键的时间!”
木桌上摊着的战报里,密密麻麻记着,歼敌数字。
一位首长往前,倾了倾身子,声音洪亮:“账得这么算,你们虽然伤亡不小,但阵地前躺下的敌人,是咱们的好几倍!”
“这一仗,打得值!打出了咱们特种兵的骨气!”
几位首长当即决定,把杀旗特战连,这次的战斗事迹,整理成材料。
作为特种作战的典范,下发到辖区,所有部队学习。
“这一仗证明了,特种兵就是,插向敌人心脏的尖刀,关键时刻能顶上去,守得住!”
军长的声音在屋里回荡,“这种以少搏多的狠劲,灵活机动的战术,必须让所有部队学明白!”
很快,一份印着鲜红印章的嘉奖令,被送到张海洋手里。
“杀旗特战连,集体一等功!”
当这几个字,从首长口中念出时,张海洋的眼眶一下子热了。
——他仿佛看见,那些倒在阵地上的兄弟,正站在身后,硝烟里的脸庞,带着骄傲的笑。
牺牲的烈士被追授荣誉,幸存的战士,也个个记功,军功章的红绸子,在晨光里格外鲜艳。
走出军部时,日头已经升高。
旅长拍着他的后背:“这下,全军区都知道,我们特战连的威名了。”
张海洋望着远处,训练场上整齐的队列,心里又酸又烫。
荣誉再重,也换不回那些,再也回不来的兄弟。
可他清楚,战争从不会因个人的不舍,而停下脚步。
这些荣光,既是给活着的人鼓劲,更是给牺牲的弟兄们的告慰。
他们用生命守住的阵地,终将成为这支连队,最硬的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