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速来!江湖救急!! >  第22章 为了七号,死士挺身而出

与焦躁不安的陆文恒相比,陆墨书可是满面春风,脚步轻快。就差哼出歌来了。

为了表示自己已经悔改,不会再犯以前的错误,从今往后一定服服帖帖,听家族使唤,陆墨书按照世家之间的规矩提前一天送去了请帖。

因为刚刚宿醉,浑身还带着酒气,写字时有点手抖,不过无妨,他可是才子!

陆墨书当然没有想到自己这因手抖而显得格外“狂放不羁”的字迹,加上酒劲上头时那番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的表述直接让陆家家仆没认出这字来,便当做是又一个想要攀附陆家的家伙,扔到角落里,再没多看一眼。

是以陆墨书到了陆家门前,陆家上下竟无一人提前知晓,更遑论安排迎接了。叫他在门外干等了一会,里面传来一阵忙乱的脚步声和低语声后,方才请进去。

走进正厅,原本空荡荡的正厅站满了人。陆墨书只认识一个面容严肃的壮汉,是那天负责滴血认亲的家伙,另外一个则是陆家老登。

老登身边站着一个年轻人,长得姑且算是俊秀,但是面上一股阴翳之色挥之不去,恶狠狠地盯着陆墨书。

陆墨书心情大好,暂时没跟这莫名其妙的年轻人计较,望着陆砚斋,向前挪了两步,做出十分惆怅的样子,叹道:“晚辈不肖……拜见祖父。”

“好,好,好。”陆砚斋听见这声祖父,心情大好。又见陆墨书似乎比记忆中更显单薄纤细,颇有几分弱不胜衣之态,英俊的脸上满是悲哀,心中怜悯。

“过了这么多年,你终于肯再叫我一声‘祖父’了。”

“多年没能尽孝,是不肖孙的罪过。”陆墨书肩膀微微耸动,声泪俱下地开始表演,诉说自己对陆家、对祖父的思念之情。

“多年未能侍奉祖父膝下,尽孝于前,实乃滔天大罪!这些年来,孙儿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父,思念陆家!每每午夜梦回,想起当年少不更事,忤逆尊长,便痛悔万分,肝肠寸断!”

以及这些年来,在朝中过得如何不尽如意,这才明白没有家族的帮扶,他也只是个普通人啊!

堪称撕心裂肺,情真意切。

陆文恒眼珠子都快突出来了。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一片孝心的家伙会是那个桀骜不驯的陆墨书。

陆砚斋本来还打算用厅中这肃穆的阵仗,好好敲打一下陆墨书。免得他回家之后太嚣张,蹬鼻子上脸。但见陆墨书姿态放得如此之低,预备好的下马威和打压手段,便也悄然收了回去。

他上前拍着陆墨书的肩膀,柔声道:“无妨,无妨,既然已知错,那便回来吧。”

“祖父……”陆墨书泪流满面,心里欲呕又止。

换做真正的陆墨书,已经指着陆砚斋的鼻子破口大骂了。就算真想回归家族,也免不了受上一番打压。

但是如今陆墨书着急远离早四晚十二的生活,陆砚斋急着给陆家找个下一任家主,大家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双方说了几句场面话,陆墨书归家之事,就在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中,极其高效地敲定了下来。

才一时半会,陆墨书一口一个祖父,已经叫得十分顺口,陆砚斋唤他“行简”,好一幕爷慈孙孝,其乐融融,周围侍立的家仆们察言观色,也纷纷改口,恭敬地称起“少爷”来。

“孙儿还有一事……”陆墨书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要紧事,脸上绽放出一个温良的微笑。

“你说。”

“这些年,流落在外,甚是辛苦。好在有朋友相助,才勉强度日。”陆墨书为了铺垫,没直说断袖等词,“希望也能叫来陆府借住一些时日……”

“小事,何须在意?往后这等事,你自己做主便好,无需事事禀报。”

陆砚斋还想表现一下自己的宽容大度,就听见庭院外头传来一阵熙熙攘攘的叫喊声。

“想来是我朋友已经到了。”陆墨书心中偷笑,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已经忍不住要看陆砚斋面色铁青的脸,“他是江湖人,或许有些……”

陆砚斋嘴角微动,强压下心头升起的一丝不祥预感,沉声吩咐道:“不管是什么人,都放进来吧。”

两个家仆应声,一路小跑,去了大门方向,外面的喧闹声似乎平息了一些,但并未完全停止。

很快,在众人的注目之下,从青石板小路之上,昂首挺胸,走来了一个人。

那男子身形粗壮,膀大腰圆,一身剪裁过的华美服饰穿在他身上,紧绷皱巴,显得极其不合身,甚至有些滑稽可笑,透着一股别扭劲儿。

“晚辈……上官凉,拜见陆老先生。”死士随口胡编了一个名字,内心紧张的他没怎么注意陆墨书的表情。

他毫不在意旁人惊诧、疑惑乃至鄙夷的目光,精准锁定了站在正厅中央的陆墨书,几步上前,揽住了陆墨书的肩膀。

陆砚斋脸上的慈祥笑容瞬间僵住,愕然失色。厅中其他人更是如同被施了定身咒,一个个目瞪口呆,以至于所有人都忽略了被揽住的陆墨书本人,此刻也是一副极度的迷茫表情。

死士咳嗽了一声,像是尴尬,又像是在考虑着什么。

从胸口处掏出了一个匣子,打开,是一枚玉佩。

单看那繁复到令人眼花的金镶边和累赘的流苏装饰,就透着一股强烈的冲击感。

他双手颤抖地将其带在了陆墨书腰间,那玉佩垂下来,金晃晃的,与陆墨书原本素雅的服饰形成了惨烈的对比。

然后死士猛地挺直了腰板,对着主位上愣住的陆砚斋,露出了一个自认为深情款款、实则僵硬无比的笑容。

“陆老先生,在下对您的孙子……一往情深,今日斗胆登门,恳请您老……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