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 >  第325章 破局策略

"什么策略能破此局?"方正学急切地问道。

林焱负手踱步:"各大书院联合抵制,表面看来声势浩大,实则正中我们下怀。"

"下怀?"吴子默一脸不解,"大人何出此言?"

"此举恰好给了我们彻底改革的契机。"林焱转身看向众人,"诸位想想,为何博士科会遭到如此强烈抵制?归根结底,是因为触动了他们的既得利益。若再退让,改革便会夭折。"

赵全很快赶来,带着萧瑾的贴身侍卫宁远。

"宁大人。"林焱向宁远行礼,"冒昧打扰,实为形势所迫。"

宁远拱手回礼:"林大人客气了。陛下已知晓书院联合抵制一事,特命我前来询问林大人有何对策。"

"正好。"林焱精神一振,"请宁大人转告陛下,臣有三策,可彻底破解当前困局。"

"请讲。"宁远做好倾听准备。

"其一,"林焱竖起一根手指,"恳请陛下下旨,凡博士科毕业者,同样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以打消士子顾虑。"

宁远颔首:"此策有理。陛下早有此意,只是担心太过激进。"

"其二,"林焱继续道,"设立实学馆,作为博士科毕业生的去处。毕业后可直接入实学馆任职,从事国家重大实学项目研究,同样计入仕途资历。"

"实学馆?"宁远眼前一亮,"此乃国之重器,不知陛下可否首肯。"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策,"林焱语气坚定,"请陛下下旨,重设明理学院为国家最高学府,与国子监并立。由唐山长、徐正道等人主持,既教授传统经学,又教授实用之学,真正做到经世致用。如此一来,各大书院的抵制便成无力之举。"

宁远惊讶地看着林焱:"林大人此计,乃釜底抽薪之举!只是,恐怕会引起更大反弹。"

"大局已定,不必畏惧。"林焱胸有成竹,"陛下若能坚定支持,必能成功。更何况,太子已表态支持博士科,若陛下再下明旨,谁敢公然抵触?"

宁远思索片刻:"林大人所言极是。我这就回宫复命,想必陛下会很快有决断。"

宁远离去后,方正学忧心忡忡:"大人,重设明理学院一事,会不会太过激进?国家设两所最高学府,恐怕会引起更大争议。"

"正是因为争议大,才更显决心。"林焱解释道,"诸位只看到表面的抵制,却没看到背后的本质。博士科之争,表面是学术之争,实则是利益之争,更是权力之争。若不以雷霆手段破局,只会陷入无休止的拉锯。"

徐正道捋须微笑:"林大人高明。老朽读过《孙子兵法》,此计正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道。对方本以为能以联合抵制压倒博士科,却不料我方直接另立新学府,反将其一军。"

"还有一事需提前准备。"林焱转向唐山长,"唐山长,若陛下首肯明理学院之设,还请山长担任山长一职,统领全局。"

唐山长受宠若惊:"林大人抬举了。若真如此,唐某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重托。"

"眼下最紧要的,是稳住已经报名的学子。"林焱吩咐道,"方祭酒、吴博士,请二位立即去安抚那些动摇的学子,告诉他们朝廷自有安排,不必担忧前途。"

方正学和吴子默领命而去。林焱则与徐正道、唐山长商议明理学院的具体设置。

"明理学院若能成立,当设哪些学科为妥?"林焱问道。

徐正道思索片刻:"依老朽之见,当设经义、史学、诗文三科,以符传统;又设算学、天文、水利、机械、格物致知五科,以应实用。"

唐山长补充道:"尚可增设译学一科,专门翻译西域、北方典籍,取他山之石以攻玉。"

"好,就这么定了。"林焱满意地点头,"另外,明理学院若成,应当打破性别限制,允许女子入学。"

二人对视一眼,唐山长迟疑道:"此举恐怕会引起更大非议。"

"非议又如何?"林焱不以为意,"大昌历代不乏才女,只因世俗偏见,埋没了多少人才。若能破此陋习,必将为国家增添无数栋梁。"

徐正道沉思片刻,缓缓点头:"林大人高瞻远瞩。确实,天下之才,不分男女。若能人尽其才,国家何愁不强盛?"

三人正在热烈讨论,赵全匆匆赶来:"大人,宁大人回来了,说陛下有旨!"

众人连忙整理衣冠,迎出大门。只见宁远手持圣旨,神色凝重:"林大人,陛下已决断,命我口谕三事。"

"请讲。"林焱肃然。

"其一,博士科毕业生同样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其二,设立实学馆,作为博士科毕业生去处,直属内阁管辖。"

"其三,"宁远顿了顿,语气更加郑重,"陛下准允重设明理学院,与国子监并立,作为国家最高学府。唐山长任院长,徐正道任副院长。明日早朝将下诏公布此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众人听罢,无不欣喜若狂。林焱深深一揖:"请宁大人转告陛下,臣等定当不负圣恩,为国培育栋梁之才!"

宁远点点头,又低声道:"还有一事,陛下私下嘱咐,明理学院一事必引众怒,林大人需做好心理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风暴。"

"请陛下放心,"林焱自信道,"臣早有预料,定能化解危机。"

宁远离去后,林焱立即吩咐:"赵全,快去通知各方支持者,明日早朝必有一场硬仗,请他们做好准备。"

"大人,明日之战,我们胜算几何?"方正学刚刚赶回,听闻消息,既喜又忧。

"胜算?"林焱笑道,"已经十拿九稳。"

"何以见得?"众人不解。

"因为形势比人强。"林焱解释道,"太子已表态支持博士科,二皇子也在暗中关注。两位皇子都看重实学,说明什么?说明实学已成大势所趋,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再者,实学的价值已在实学大会上得到充分证明,连户部、工部等重臣都赞不绝口。明日之争,不过是最后的挣扎罢了。"

众人闻言,稍稍安心。这时,一名小吏匆匆赶来:"大人,二皇子派人来访,说有要事相商。"

"来得正好。"林焱不动声色,"请他进来。"

片刻后,二皇子的近侍高元进入院内,向林焱行礼:"林大人,我家殿下派在下前来,想了解博士科详情。"

"高大人客气了。"林焱微笑,"博士科乃陛下钦定,自当全力配合各方了解。不知殿下有何疑问?"

高元直言不讳:"殿下听闻博士科招生遇阻,特意派在下前来表达支持。殿下认为,实学兴邦,利国利民,理应大力推广。"

"多谢殿下支持。"林焱笑道,"正好,陛下刚刚决定重设明理学院,与国子监并立。不知殿下可有好的建议?"

高元一愣:"明理学院?这是何时的决定?"

"刚刚确定。"林焱不动声色,观察着高元的反应,"明日早朝将公布此事。"

高元若有所思:"在下这就回去禀报殿下。想必殿下会全力支持此事。"

送走高元后,吴子默疑惑道:"二皇子为何突然支持博士科?此前他一向与礼部交好,按理说应该反对才是。"

林焱冷笑:"何止二皇子,太子也是如此。二人争夺储位已久,此次博士科引发争议,正好让他们看清了形势——未来的天下,必是实学的天下。谁能掌握实学,谁就能掌握未来。"

"原来如此。"吴子默恍然大悟,"所以他们才争相表态支持。"

"正是。"林焱点头,"不过这对我们而言是好事。有了两位皇子的支持,明日早朝的阻力将大大减小。"

次日清晨,林焱早早来到宫门外,发现朝臣们已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以张德容为首,面色阴沉;另一派则以工部尚书为首,神情轻松。看来消息已经提前泄露,各方已有准备。

进入金銮殿,萧瑾已端坐龙椅之上,神色威严。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凝重。

待众人行礼完毕,萧瑾开口:"诸位爱卿,朕今日有一道诏令要宣布。"说着,命内侍取出圣旨。

内侍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国之兴盛,在于人才。我朝历来重视教育,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培养了无数栋梁。然天下之学无穷,不应囿于一格。今特重设明理学院,与国子监并立,作为国家最高学府。明理学院设经义、史学、诗文、算学、天文、水利、机械、格物致知、译学九科,广纳天下英才,不分男女。唐山长任院长,徐正道任副院长。即日起开始筹建,三月内正式开学。钦此。"

诏令一出,朝堂哗然。张德容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陛下!此事关乎国本,万不可轻率决断!明理学院若与国子监并立,岂非动摇祖制?更有甚者,竟允许女子入学,实乃有伤风化!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臣附议!"礼部尚书也站了出来,"国家最高学府历来只有国子监一所,若再立明理学院,必将引起士林动荡!"

一连十几名官员纷纷表示反对,场面一度混乱。萧瑾面不改色,待声音稍歇,才开口道:"诸位爱卿的忧虑,朕已考虑过。然国家发展,不能固步自封。明理学院的设立,正是为了弥补国子监之不足,培养更多类型的人才。至于允许女子入学,古已有之,何来有伤风化一说?"

"陛下!"张德容不依不饶,"明理学院一旦设立,必将分散国家资源,影响国子监发展。更有甚者,恐怕会导致学术分裂,士林对立!"

林焱站了出来:"陛下,臣有一言。"

"林爱卿请讲。"

"明理学院与国子监并立,非但不会分散资源,反而能优势互补。"林焱侃侃而谈,"国子监专注传统经学,培养通晓经义的士人;明理学院则侧重实用之学,培养精通实务的人才。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国育才。至于资源问题,明理学院将主要依靠社会捐助,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工部尚书也出列支持:"陛下,臣赞同林大人之言。我朝近年来工程建设频频受阻,正是因缺乏精通实务的人才。明理学院若能培养此类人才,必将大大提升国力。"

户部尚书也表态:"陛下,臣认为此举利大于弊。明理学院若能培养精通算学的人才,我户部账务处理将更加高效。"

众人正争论不休,太子突然出列:"父皇,儿臣有一言。"

萧瑾略显意外:"太子有何见解?"

"儿臣认为,明理学院的设立,乃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太子侃侃而谈,"实学大会上那些奇妙器具,已经证明了实用之学的价值。我朝若能重视实学,必将更加强盛。儿臣全力支持此事。"

太子话音刚落,二皇子也站了出来:"父皇,二儿子也支持明理学院的设立。实学兴邦,乃是大势所趋。与其让民间自行摸索,不如由朝廷主导,系统培养人才。"

见两位皇子都表示支持,反对声顿时弱了不少。老太师这时缓缓起身:"老夫也有一言。"

全场立刻安静下来。

"明理学院之设,看似激进,实则合乎时宜。"老太师沉稳有力地说,"我朝立国已久,正是到了改革创新的时候。若一味守旧,恐怕会被时代抛弃。况且,明理学院并非要废除传统,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此看来,有何不可?"

有了老太师的支持,再加上两位皇子的站队,反对派已经明显势弱。萧瑾趁势宣布:"朕意已决,明理学院即日起开始筹建。唐山长、徐正道即刻上任,全力推进此事。林爱卿全程督导,确保顺利进行。"

"臣等遵旨!"林焱等人齐声应和。

早朝结束后,太子将林焱单独叫到一旁:"林爱卿此计甚妙,一举破解书院联合抵制之局。不过,接下来的路恐怕更难。"

林焱拱手:"多谢殿下提醒。臣自当小心应对。"

"朕会全力支持你。"太子低声道,"不过有一事需提醒:二弟似乎对明理学院格外上心,你要多加防范。"

"臣谨记在心。"林焱谨慎回答。

离开皇宫,林焱直接前往专门腾出的一处宅院——这里将是明理学院的临时所在,直到正式校舍建成。

院内,唐山长、徐正道等人已在等候。看到林焱进来,唐山长兴奋地迎上前:"林大人,我们成功了!"

"这只是第一步。"林焱示意大家冷静,"眼下首要之务,是尽快招生、组建师资队伍、制定教学大纲。有了学生,明理学院才算真正立足。"

"已经有不少人前来咨询报名事宜。"唐山长高兴地说,"消息传出后,反响比预期还要热烈。"

徐正道也点头:"老朽已着手编撰《格物致知》教材,预计一个月内完成初稿。其他各科教材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

"很好。"林焱满意地点头,"我们要把明理学院办成真正的一流学府,让那些反对者亲眼看到实学的价值。"

正说话间,一名侍卫匆匆走来:"大人,门外有位年轻女子求见,自称精通算学,想要报考明理学院。"

林焱笑道:"请她进来。"

片刻后,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被引入院内。她约莫二十岁左右,容貌清秀,举止端庄,却带着几分坚定。

"小女子苏雨,"女子行礼道,"听闻明理学院允许女子入学,特来报名。"

"苏姑娘精通何学?"林焱问道。

"算学和天文。"苏雨答道,声音清脆而自信,"家父曾是天文台算学家,不幸早逝。小女子自幼跟随学习,略通算术和天象推演。"

林焱眼前一亮:"可否展示一二?"

苏雨从怀中取出一本薄册:"这是小女子所着《定理推演法》,记录了几种简化复杂计算的方法。"

林焱接过翻阅,越看越惊讶:"这些方法十分精妙,远超寻常算学!苏姑娘才学非凡,正是明理学院需要的人才。"

苏雨微微一笑:"大人过奖。只是,小女子担心,即使明理学院允许女子入学,世人恐怕也难以接受。"

"天下自有公道。"林焱坚定地说,"只要你真有才学,终会得到认可。明理学院正需要你这样的优秀女子,打破世俗偏见,为后来者开路。"

苏雨眼中闪过坚定之色:"如此,小女子愿意一试。"

"好!"林焱拍板,"苏姑娘即日起就在明理学院任教,专职算学一科。同时,你也是明理学院的第一位女学生。"

苏雨激动地行礼:"多谢大人栽培!小女子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重托!"

唐山长和徐正道也露出赞许之色。林焱心中暗喜:第一位女教习已经到任,明理学院的变革之路正在稳步推进。

当天晚上,林焱召集唐山长、徐正道、苏雨等人,商议明理学院具体事宜:"各位,虽然今日朝堂一战告捷,但反对势力不会轻易罢休。我们必须快速行动,尽快让明理学院真正运转起来。"

"林大人有何指示?"唐山长问道。

"三件事。"林焱竖起三根手指,"第一,加快招生,一个月内务必招满学生;第二,完善各科教材,确保开学即可使用;第三,筹建实学馆,为毕业生提供出路。"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各自分工,全力推动明理学院的筹建工作。

正当众人讨论得热火朝天时,赵全匆匆走来:"大人,不好了!各大书院联名上书朝廷,称明理学院有违祖制,要求立即撤销!"

林焱冷笑一声:"意料之中。让他们折腾去吧,明理学院既已获得陛下首肯,岂是他们能轻易动摇的?我们只管做好自己的事,用实际成果说话。"

"还有一事。"赵全压低声音,"据密报,礼部和几位大臣正在秘密策划,准备在明理学院开学之日制造混乱,以证明此举有违民意。"

林焱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原来如此。既然他们要玩,那就陪他们玩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