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三塑强汉 >  第46章 大获全胜

没出几瞬,两百大盾兵已经被射杀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再也无法组成盾阵。

你还别说,真有大盾兵把大盾放倒后,压在自己身上。

聪明,真是聪明。

当了俘虏,大概率是不会死的,不是吗?

隘口前的匡汉军狼奔豕突,山顶上的匡汉军还在“看热闹”。

他们不看热闹怎么办?

进不了,退不了,也无法下山……

然而,又是一阵鬼哭狼嚎传入他们的耳中。

“不好了,副将被射死了!”

“快逃!护民军的弓箭太厉害了!”

“逃!快逃!回去找将军!”

……

数千人的鬼哭狼嚎,声震山谷,清清楚楚传到了几百丈外的山顶处。

辛毗将军死了?

不是有五千将士守护在他身边吗?

他的亲卫起码持有二十面大盾,而且辛毗命令,无论他在哪里,大盾都要竖起,防护护民军的冷箭……

这样的防护,辛毗将军怎么会死于箭下?

两侧山顶上与护民军对峙的两个校尉都懵了。

他们有好多问题想不通。

首先便是伏兵是从哪儿来的。难道是之前被追杀入山的那一千护民军?

可这也不对呀。

无论是樊稠将军,还是辛毗将军,都不会忘掉山里还有一千护民军。

樊稠将军返回母谷前,专门派了一千兵马,爬上子谷两侧的山顶,从隘口前五百丈处,一直绵延到母谷谷口处,就是为了监视深山中的动静。

只要护民军露头,必然会被他们发现。

可至今为止,也没有听到响箭的声音。

那一千士卒,人人手里可都备有响箭呀。

可护民军的伏兵就这样出现了,悄无声息地出现了。

不仅出现了,还第一时间便射杀了辛毗将军。

没有辛毗将军坐镇……

左右两侧的校尉还没想完,便听到伏兵大叫了起来。

“降者免死!逃者射杀!”

“降者免死!逃者射杀!”

这声音传到隘口处,隘口处的护民军也同样怒吼了起来。

“降者免死!逃者射杀!”

“隐者免死!逃者射杀!”

喝令投降的声音,反复在山谷中回荡,估计母谷谷口都能够听得到。

辛毗那边的五千兵马,可不管护民军喝令的投降声,他们在谷道中拼命地奔跑——只要跑出二百丈,便可以逃出护民军的弓身射程。

而两侧山顶处的四千匡汉军,以及已经被护民军射杀近半的隘口处的匡汉军,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匡汉军的兵力是护民军的几倍之多,然而……护民军前后夹击,就算山顶上的四千匡汉军下山,恐怕要冲过护民军的箭雨防线,也要死伤大半吧?

关键是两个校尉都知道,护民军专门射杀军官。

之前的那个校尉,包括他之下的都尉、曲长、屯长,基本就没有逃出生天的。

等母谷的兵马来援吗?

子谷确实不大,也就十余里长。

可在此情此景下,也是远水救不了近渴呀。

向深山里逃如何?

这倒不失一个好办法。

只是自己这些兵马的身上都没带干粮,如果不能在一天内逃回母谷,恐怕一天后,麾下兵马就都饿得跑不动了……

左侧山顶的校尉还在犹豫着,突然之间,他不远处的一个屯长快速越过他的亲卫,直接抽出刀来,一刀就切断了这个校尉的脖子。

然后那个曲长就大叫着:“此时不降,是想害死吾等吗?”

校尉的亲卫还没回过神来,周边的士卒却喧嚣起来。

“愿降!愿降!不降者,短刀砍死!”

喧嚣声越来越大,“愿降“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这时候,如果谁还敢说不降,恐怕真的会被乱刀分尸。

很快,左侧山顶上打起了白旗,用的自然是身上的白麻布衫。

说是白旗已经不确切。

每个人的贴身衣衫都是一块又一块的黄渍,勉强能看出原来是白色的。

匡汉军可没有护民军那么好的待遇,除一日两餐和兵器之外,目前连军服都没有发放过,说是过了夏天再发放。

右侧山顶处,倒是没有出现砍杀校尉的事情发生。

可他们却看到了左侧山顶处打出的白旗。

校尉身边的两个都尉都出言劝校尉:

“降了吧。我们只有两千兵马,逃不出两面夹击的。”

“是呀。护民军的弓箭太厉害,不仅射程远,而且太精准了,几乎都是一箭必杀。”

校尉长叹一口气,轻声说道:“可我们如果归降,我们如何与家族交待?”

匡汉军都尉及以上的军官,都是各世家大族的子弟。

“交待什么?你以为我们的家族参与反叛还能够保全吗?”

“是呀。我们降了,或许还能为家族保留一点血脉。”

听到两个都尉的话语,校尉再次长叹一声,没有开口,只是对两个都尉轻轻地点了点头。

前来攻打隘口的匡汉军,四成多投降,两成死伤,剩下的三成多,都逃回了母谷。

如果再加上之前消灭的近一千五百人,紫金卫目前已经歼灭了六千多匡汉军,足足是紫金卫自身的三倍还出头。

这可是紫金卫出京后的第一战,仅仅两天便取得如此战果,足以惊掉人的下巴了。

只是这样,段荣还是不满意。

毕竟他放跑了三千多匡汉军。

在护民军来看,没能全歼,就是遗憾。

其实,段荣早在天亮前,便已经率领紫金卫一支队,抵达了伏击地点附近的一个隐蔽处。

叛军会向山上派出警戒,也在段荣的预料之中。

在紫金卫的眼中,樊稠在山顶处设置的警戒哨,根本就起不到作用。

紫金卫的斥候都快摸到他们脚下了,他们还没发现。

直到紫金卫在十丈外对他们叫道:“放下兵器!谁动谁死!”他们才反应过来。

不是没有人反抗。

下意识的反抗,总是有的。

只是凡是有异动之人,咽喉处都会马上插上一支弩箭。

当然,他们只是清除了距离隘口六百丈到四百丈这一段的警戒哨,然后斥候们便快速换上警戒哨的衣服,帮着匡汉军继续警戒,隔壁的山头上的匡汉军警戒哨,根本就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