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上,江砚的脚步格外轻快,天空飘起了细雨,他却浑然不觉,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未来的蓝图。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学习,他逐渐理清了思路,海乔区那块地是最合适的起点,虽然地下有老河道的问题,但只要做好地基处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一定会有不错的回报。
推开家门,一股诱人的饭菜香扑面而来,沈小夏正在摆碗筷,看见他回来,脸上扬起笑意,“正好,刚做好饭。”
看见他淋湿的外套和头发,蹙了蹙眉,“怎么没打把伞?”
“雨不大,就湿了一点点,不碍事的,”江砚脱下外套放在一边,走到沈小夏身边,抱了抱她,“夏夏,我决定了,先从海乔区那块地开始。”
沈小夏放下手中的筷子,摸了摸江砚身上的衣服,发现还是干的,这才问道,“想好了?”
“嗯,”江砚坚定地点头,“虽然有地下河道的问题,但位置实在太好了,周边三所大学,教职工住房需求很大,而且离中心村也不远,将来发展潜力巨大。”
沈小夏凝视着江砚闪亮的眼睛,轻轻点头,“那就去做吧,资金方面不要担心,我这边能支持你一部分。”
江砚把沈小夏抱的更紧了点,在她耳边轻声说,“夏夏,谢谢你,我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行了,快吃饭吧,”沈小夏轻轻推开他,嘴角挂着笑意,“菜都凉了。”
晚饭后,江砚陪着小慕笙玩了一会儿,把他哄睡着后,拉着沈小夏一起开始详细规划下一步的行动,申请公司执照、参加土地竞拍、寻找施工队伍……一项项待办事项被两人列得清清楚楚。
窗外,雨声渐渐大了,敲打在瓦片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为他们奏响前进的鼓点。
一段忙碌的日子过去,这天,京市土地管理局的拍卖大厅里人头攒动,沈小夏和江砚坐在靠后的位置上。
江砚手里握着一个牛皮纸文件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文件袋里装着他的竞拍资料和资信证明。
“紧张?”沈小夏看着江砚的样子,伸手握了握他的掌心。
江砚摇摇头,喉结却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还好。”
大厅里温度不是很高,但他的后背已经湿了一片,今天竞拍的是海乔区那块他考察已久的地皮,也是他进军房地产行业的第一战。
“第十八号标的,海乔区学院路东侧地块,面积35亩,起拍价七十万元,”拍卖师洪亮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
前面有人喊价,“七十二万!”
有人接道,“七十五万…”
江砚吸了一口气,举起号牌,“七十七万。”
话音刚落,前排一个穿灰色西装的中年男子就举牌,“七十八万。”
“八十万!”
“八十五万…”
江砚眯起眼睛,那是一家老牌国营建筑企业,他早就料到会有竞争对手。
“八十八万,”江砚再次举牌,声音比刚才稳了一些。
“九十万!”灰西装头也不回,语气轻松得像在菜市场买白菜。
大厅里响起一阵低语,这个价格已经超出市场行情不少,江砚大脑飞速的运转,这块地的价值他再清楚不过,周边三所大学的教职工宿舍需求旺盛,距离正在兴起的中心村电子市场只有两三站地,未来升值空间巨大,但资金是硬伤,已经超出他能承受的最大预期了。
“九十万,还有人要加价吗?”
“九十万第一次……”
江砚在犹豫放弃的间隙,沈小夏拿起号码牌喊了一句,“九十五万!”
听到沈小夏的喊价,江砚扭头看过去,心跳都有点加速,沈小夏递给他一个安抚的眼神。
这次灰西装没有立即回应,而是转头和同事低声交谈,拍卖师的木槌悬在半空,“九十五万,还有人要加价吗?”
“九十五万第一次…”
江砚的心跳快得像要冲出胸腔。
“九十五万第二次……”
灰西装摇了摇头,放下了号牌。
“九十五万第三次,成交!”木槌重重落下,“恭喜68号竞买人!”
江砚长舒一口气,整个人脱力般靠在椅子上,这才发现衬衫已经完全贴在了后背上,他看向沈小夏,拉着她的手,嗓音发紧,“夏夏…”
沈小夏抱了抱他,“恭喜,这才是第一步,后面加油!”
江砚也用力的回抱她,“夏夏,谢谢你…”
办理完手续走出土地局大门时,阳光正烈,江砚眯着眼看了看手中的土地出让合同,白纸黑字,鲜红的公章,这一切真实得有些不真实。
沈小夏问他,“回家不?”
江砚紧了紧两人牵着的手,“我想先去见下林工,就是之前和你说过的那位,你陪我一起去可行?”
“可以,不过…,”在江砚疑惑的目光里,沈小夏笑着道,“江总,咱们是不是应该先填填肚子?你不饿啊?”
江砚神情一松,也笑了,“是有点饿了,那我们先找个地方吃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两人在路边的小饭馆解决了中餐,饭后往林工家的方向去。
林工的住处在一栋老旧的筒子楼里,江砚爬上昏暗的楼梯,在三楼一扇漆皮脱落的门前停下,轻轻叩门。
门开了一条缝,林工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探出来,看见是江砚,立刻露出笑容,“小江啊,进来进来。”
狭小的客厅里堆满了书籍和图纸,一张大绘图桌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上面摊着一张未完成的设计图,林工收拾出一块能坐的地方,又泡了两杯茶。
“拿到地了?”林工推了推老花镜,目光炯炯。
江砚点点头,从公文包里取出合同和地块资料,“今天刚拍下的,想请您老给把把关。”
林工仔细翻看着资料,不时发出“嗯嗯”的声音,当他看到江砚标注的“地下有古河道”时,眉毛高高挑起,“这消息可靠?”
“附近一位老居民告诉我的,我挖了几处土样,确实湿度偏高,”江砚如实回答。
林工赞许地点点头,“做得好!很多人买地只看地上,不管地下,结果吃了大亏,”他放下资料,直视江砚,“你打算怎么开发这块地?”
“我想建那种六层的住宅楼,主要面向大学教职工和科研人员,还有一些社会人士,”江砚从包里掏出笔记本,翻到一页密密麻麻的计算,“按现在的市场价,每平米造价约200-300元,售价可以到800元左右……”
林工一边听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对江砚的描述很是赞同。
沈小夏看了看两人,出声建议,“我建议改成八层的,这样能节省出更多绿地空间,提升整体品质,现在人们开始注重居住环境了,多花点钱也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