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穿书后,我实现了上辈子的愿望 >  第255章 “叭叭”

岁序更替,如蜉蝣寄予朝暮,眨眼之间,又是一年忙碌时。

江砚站在公司办公室的窗前,手里捏着当天的《人民日报》,日报上有一篇关于南方房地产开发的报道。

“允许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这几个字在他脑海中反复回荡。

“老江,这批货的运费结算单你签一下,”秦松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单据。

江砚接过单据,却没有立即签字,而是指着报纸问,“老秦,你看这个了吗?”

秦松凑过去扫了一眼,笑道,“房地产?那不是南方那些大老板玩的吗?”

江砚坐回自己的皮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我琢磨着,咱们是不是该变变了。”

“变什么?”秦松疑惑地抬头。

“房地产,”江砚吐出这三个字,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深市、海市那边已经热起来了,我听说一块地皮转手就能翻几番,京市作为首都,迟早会迎来建设**。”

秦松皱起眉头,“老江,咱们做运输做得好好的,一年百八十万利润,何必去碰那不熟悉的行业?”

江砚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了几步,“老秦,运输这行当咱们做了这么些年,市场已经稳定了。而且,京市现在又有不少的运输队冒出来,价格战打得利润越来越薄,房地产不同,这起码是未来二十年的黄金产业。”

秦松还是摇头,“太冒险了!咱们一不懂建筑,二不懂政策,万一栽进去......”

“也不是说现在立马就开始,”江砚停下脚步,语气坚定,“我打算先考察考察,学习学习经验,摸摸门道,运输队这边你先照看着,等我摸清楚了再做决定。”

之后的几个月,江砚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新知识中。

一天傍晚,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什刹海平静的水面上,映出一片粼粼波光。

江砚推开四合院那扇熟悉的红漆大门,门轴发出熟悉的“吱呀”声。

院子里,保姆王婶正在晾晒刚洗好的小衣服,看见他回来,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

“江先生回来了,”王婶笑着打招呼,“小笙今天可精神了,一直咿咿呀呀地叫个不停。”

小笙是江砚和沈小夏的儿子,大名叫江慕笙。

江砚脸上浮现出温柔的笑意,脱下外套挂在门边的衣架上,“夏夏呢?”

“在里屋陪小笙玩呢,”王婶指了指正房方向,“今天小笙好像会叫‘爸爸’了,她可高兴了!”

听到这个消息,江砚眼睛一亮,三步并作两步往里屋走去,刚走到廊下,就听见里面传来婴儿咯咯的笑声和沈小夏温柔的说话声。

“小笙真棒,再叫一声‘妈妈’好不好?”

推开门,江砚看见沈小夏正坐在铺着厚厚棉垫的地上,逗着他们刚满周岁的儿子。

小家伙穿着红色的衣服,圆嘟嘟的脸蛋上嵌着两颗黑葡萄似的大眼睛,看见江砚进门,立刻挥舞着小手,嘴里发出“叭叭”的声音。

“听见了吗?他真会叫爸爸了!”沈小夏抬头,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她此刻穿着简单的家居服,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脸上不施粉黛,模样仍似少女。

“真的啊?”江砚心头一热,快步上前,从沈小夏手中接过儿子。

小家伙身上带着淡淡的奶香,柔软的小身体在他怀里扭动着,小手抓住他的领带就往嘴里塞。

“哎哟,这个可不能吃,”江砚笑着把领带从小家伙嘴里解救出来,用胡子轻轻蹭了蹭儿子的脸蛋,逗得小慕笙咯咯直笑。

沈小夏看着父子俩互动的温馨场景,眼中满是柔情,她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饿了吧?我让王婶热饭去。”

“不急,”江砚抱着儿子坐到地垫上,“待会儿再吃。”

沈小夏看着他,“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早?”

江砚逗着儿子,“今天运输队那边没什么大事,秦松处理得很好,我见没什么事,就想早点回来陪陪你们。”

沈小夏点点头,倒了杯温茶递给他,“最近运输队的生意怎么样?”

“还不错,就是竞争越来越激烈了,”江砚喝了口茶,眉头微蹙,“现在跑运输的人多了,利润空间被压缩了不少,我正考虑……”

他的话还没说完,怀里的小慕笙突然扭动着身体,小脸皱成一团,发出不满的哼哼声。

看见儿子的样子,沈小夏就知道是尿了,她笑着从江砚怀里接过孩子,“李婶,小笙要换尿布了!”

家里请了两个保姆,一个负责照顾两人的生活起居,一个帮着沈小夏照顾孩子。

照顾孩子的保姆李婶应声而来,熟练地接过小笙去隔壁房间处理。

屋子里一时只剩下夫妻二人。

江砚看着沈小夏的身影,眼中柔情更甚,他伸手拉住沈小夏的手,“夏夏,辛苦你了。”

他工作比较忙,小慕笙的事情大部分都是沈小夏在处理。

沈小夏回握住他的手,眼中带着笑意,“小笙平时挺乖的,又有李婶帮我,不算特别累,倒是你,最近忙得都瘦了。”

江砚摸了摸脸,“没瘦吧?”

沈小夏看见他的动作,也上手捏了捏他的脸,笑着道,“一点点!”

江砚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牛皮纸袋,“对了,今天我去见了几个朋友,拿到一些资料,你看看。”

沈小夏好奇地接过纸袋,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叠关于京市土地规划和房地产开发的文件,她快速浏览了几页,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想投资房地产?”

江砚点点头,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夏夏,现在政策放开了,允许私人参与房地产开发,我观察了很久,京市的住房需求越来越大,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沈小夏若有所思地翻看着文件,虽然她知道房地产行业确实是个好的方向,但是,“可是我们对这个行业完全不了解,风险会不会太大?”

“所以我做了些准备,”江砚从纸袋底部抽出一本笔记本,“这半年来,我几乎跑遍了京市所有在建的住宅区,也和不少业内人士交流过,你看,这是我整理的资料和市场分析。”

沈小夏翻开笔记本,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数据、图表和手绘的地图,字迹工整清晰,她惊讶地抬头看向江砚,“你什么时候做的这些?”

“有些在公司做的,有些是晚上你和小笙睡着后做的,”江砚笑了笑,“有时候运输队出车的途中,我就顺便去各个工地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