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还未穿透村子上空的薄雾,知青院里已经亮起了灯光。
沈小夏坐在凳子上,韩竹心和赵灵灵一左一右的陪在她身边,看着窗外渐渐泛白的天色,忽然有那么点紧张。
“别紧张,”赵灵灵轻轻拍了拍沈小夏的肩膀,“你今天美极了。”
韩竹心拿着一把木梳,小心翼翼地梳理着沈小夏的长发,“就是,咱们知青点的‘一枝花’,今天非得让全村人都看直了眼不可。”
沈小夏望着镜中的自己,乌黑的长发被高高盘起,眼睛里闪烁细碎的光。
多年前,她第一次踏进这个院子时,还是个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十七岁女孩,如今却要作为新娘从这里出嫁。
江娟端来热水,水里飘着几片艾叶,“夏夏姐,先洗把脸,我娘说这样吉利。”
温热的水汽氤氲在沈小夏眼前,往昔的画面一帧帧闪过脑海。
“来,换衣服了,”韩竹心从包袱里取出一套大红嫁衣,上面绣着精致的纹样,这是她为沈小夏的婚礼,特意订制的中式嫁衣。
沈小夏的手指轻轻抚过嫁衣上细腻的绣纹,心里很是欢喜,韩竹心和赵灵灵帮她穿上嫁衣,系好盘扣。
“真好看,”赵灵灵退后两步,上下打量着,“就像画里走出来的新娘子。”
她们这边准备好没多久,院子里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接着是贺廷远他们七嘴八舌的喊声,“来了来了!迎亲的队伍来了!”
沈小夏的心猛地跳了一下,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嫁衣下摆,韩竹心笑着按住她的肩膀,“别急,按规矩他得过了我们这关才能接走新娘子。”
头纱被放下,外面的喧哗声越来越近。
“堵门!堵门!”赵灵灵兴奋地喊着,和韩竹心一起抵住房门,外面贺廷远和谢云珩他们也跟着起哄,把院门堵得严严实实。
“要想接新娘子,先过我们这关!”谢云珩站在最前面,一本正经地喊道。
按照习俗,迎亲队伍必须通过“考验”才能接到新娘。
有人起哄,“江砚,唱个歌!不唱不让进!”
在众人的鼓动下,江砚清了清嗓子,唱了起来,他的嗓音不算优美,但唱得认真动情。
歌声刚落,又是一阵喝彩声,“再来一个…!”有人喊道。
“行行好,饶了我吧,”江砚含笑高声求饶。
又经过几轮“刁难”,一时间,院子里笑声一片。
“现在可以让开了吧?”江砚的声音传来,带着笑意和急切。
好不容易来到房门前,韩竹心和赵灵灵抵着门不让进,江砚从口袋里掏出几个红包,从门缝里塞了进去,“两位行个方便?”
赵灵灵捡起红包,打开一看,每个红包里都是一块钱,“不够不够!”她故意刁难道,“我们夏夏可是京大的高材生,哪能这么容易就让你接走?你得回答我们几个问题。”
“夏夏生日是哪天?”
“夏夏最喜欢吃啥?”
“夏夏的鞋码是多少?”
“说出夏夏的十个优点…”
两人甚至让江砚表演了一段古诗词深情朗诵。
到最后,江砚又塞了不少红包进去,打起商量,“可以开门了不?”
“还差最后一个问题,”韩竹心隔着门板问道,“说说你第一次见到夏夏时是什么感受…”
江砚喉结滚动了几下,眼眸闪过一缕幽深的光,随即蹦出两个字,“想娶。”
“哇…哦…!”
人群爆发出新一轮的热闹欢呼,沈小夏听到这个答案,也是一愣,对着韩竹心和赵灵灵看过来的戏谑眼神,红了脸颊。
得到默许后,房门终于被打开,迎亲队伍欢呼着一拥而入,江砚走在最前面,在看到身着嫁衣的沈小夏那一刻,他的脚步突然停住了,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她,仿佛全世界只剩下这一个身影。
“别愣着啊,”谢云珩在后面推了他一把,“赶紧找鞋!”
新郎必须找到新娘藏起来的鞋才能带她走,众人又开始在房间里翻找起来,江砚微红着脸,在沈小夏身边蹲下,轻轻掀起她的嫁衣裙摆,鞋子就藏在她脚边的裙褶里。
“作弊!”赵灵灵大叫,“谁告诉你的?”
江砚只是笑,小心翼翼地为沈小夏穿上红绣鞋,他的手指在碰到她脚踝时微微发抖,沈小夏低头看着他发红的耳根,心里涌起一阵甜蜜的悸动。
欢呼声再次响起,江砚牵着红绸带的一端,抱着沈小夏走出知青院,村里的小孩子们早就等在外面,看到新娘子出来,立刻撒起了彩纸屑,欢叫着跟在队伍后面。
从知青院到江家的路上,挤满了看热闹的村民。
沈小夏坐在自行车后座,江砚推着自行车走,迎亲队伍在村中绕了一圈,最后来到江家大门前,江父江母穿着崭新的衣服站在门口,脸上堆满了笑容。
江家的院子里搭起了彩棚,里里外外一共摆了二十多张桌子。
正屋的门楣上贴着大红喜字,门口挂着红灯笼。
炮竹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十二点二十八分,吉时到,大队长宣布婚礼仪式正式开始,新人拜天地。
沈小夏和江砚被请到堂屋正中,“一拜天地”和“二拜高堂”时向**像和父母行礼,“夫妻对拜”时,两人相互对拜,弯腰,头要碰到头。
然后敬茶,江母接过茶杯时,手抖得厉害,茶水溅了几滴在沈小夏手上,不烫,却似烙进了她的心里。
“好好过日子,”江母笑容满面,“早点…早点让我抱孙子。”
满屋子的人都笑起来,沈小夏羞得抬不起头,江砚则认真地点了点头,“一定的,娘。”
仪式过后,新人被送入洞房。
新房里,沈小夏终于能坐下来喘口气,江砚端来一杯温水,蹲在她面前,“累了吧?”
沈小夏摇摇头,伸手抚平他衣领上的褶皱,“还好。”
外面的宴席已经开始了,酒席的丰盛程度算得上是十里八村头一份。
每桌都有整鸡整鱼、红烧肉、四喜丸子……还有村民们很少能吃到的海鲜干货,江母特意请了县里有名的厨子来掌勺,光是蒸笼就垒起了半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