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还是李远征把青霉素制造的过程给了张伟的情况下,才能如此重视。
果敢制药厂实验室内,张伟和他的几个学生已经在这个不大的实验室里待了快一个多月了,他们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刻也不敢停歇。要搞出抗生素这玩意儿,第一步必须是获得适宜的菌株。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果敢之前,就只有老美高度重视过这玩意,张伟一群人也没有从老美哪儿获得菌株的可能性,所以就需要筛选和分离本地现有的菌株。
好在自然界中的霉菌和孢子犹如繁星般广泛分布着,只要条件适宜,它们就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生长。李远征已经记不清最成功的菌株究竟是来自发霉的青瓜还是橘子皮了,所以在开始的那段时间里,整个实验室都摆满了各种发霉**的水果,甚至还有几盆散发着恶臭的**霉变的肉汤。
这些霉菌被特意挑出来,放在各种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这个过程可复杂了,也很繁琐。李远征知道哪种培养基适合培养青霉菌,但他不知道到底需要多少浓度。没办法,只能各种培养基、各种浓度都试试看。最后发现,还是玉米浆做培养基最合适。
确实如此,玉米浆犹如魔法药剂一般,加入了它的培养基青霉素效价竟然比没有加入的足足提高了四倍有余,达到了惊人的24牛津单位。而在此基础上加入微量硫酸锌的培养基更是犹如火箭一般,青霉素产量峰值从八天缩减到了七天,效价比也能达到惊人的20—30牛津单位。当然了,其他培养基也没有退出实验,依旧继续培养,用子保中的话来说那就是:乾坤未定你我皆可能是牛马。穿越者就是爽,青霉孢子这玩意儿在接种时极易形成团块状,仿佛一个个小团子,导致其沉底,无法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好的菌落,接种后还需要像呵护婴儿一般避免震动。这些问题可让不少科学家吃尽了苦头,好在我们的穿越者天选之子李远征同志知道该怎么去避开。
确实,青霉菌孢子和不同的介质混合后,能轻松地漂浮在培养基表面呢,像麦麸、米糠就很合适。不过这样的操作,在当时的条件下可不容易做到哦。
不过呢,油和水是不相容的,而且油比水还轻一些呢。在培养基表面滴上薄薄的一层花生油,那可是轻而易举的事。等青霉菌的孢子接种完了,再滴上薄薄的清油,差不多二十四个小时就能形成特别薄的悬浮层啦。最重要的是,这一层薄薄的花生油完全不会影响青霉菌孢子吸收氧气和培养基里的营养物质哦。这样一来,只要四十八小时左右,就能长出非常茂盛的青霉菌层啦。
而且有了这一层薄薄的花生油悬浮层,就像给青霉菌的孢子穿上了一层小小的保护衣,这样它们就不用担心各种剧烈的震动啦!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青霉菌最适合在室温二十三到二十五摄氏度的环境下生长(制药厂实验室恰好符合这个条件)。只需要短短三天时间,就能看到培养基上长满了霉菌,到第五天的时候,青霉菌的孢子就会逐渐成熟,颜色也会慢慢变青。等到第六天,就可以把培养液取出来,把霉层分离出来进行提炼啦!
接下来就是提炼环节啦,李远征心里其实也没底,毕竟果敢这地方根本没有乙酸戊酯这些乱七八糟的化学物品。最后字保中还是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提取纯化方式——沙层过滤法。一个大漏斗里铺上一层绸布,再压上一层两指厚的优质白沙,然后把青霉菌溶液轻轻地压在细沙子上,过滤几次之后,纯净的过滤液就分离出来啦。
接下来就是浓缩环节啦,财大气粗的李远征在设计实验室的时候,直接买了一大批氧化铝吸附柱。这个环节直接用氧化铝吸附柱就能搞定。当然,为了以防万一,李远征也尝试了冰冻浓缩的方法,没想到还成功了呢。
最后一个步骤是干燥,实验室购置了两台冻干机,只要有了机器,这一步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先将装有提取液的安瓿瓶放在冰箱里冻结,而后将其放在冰盐巴混合物上方,用抽气机来冷冻抽气,如此也宣告冻干这一步骤顺利完成。
历时一个多月,张伟一行终于制造出了18瓶青霉素。
至于临床实验直接带去老家实验吧,毕竟老家抗生素这种金贵的东西一般都是用长官的身上,大头兵哪有这个待遇。
与此同时,几百名高烧不退的受伤的老家士兵被送到春城,在这个年代,不论哪个国家,这些高烧不退的士兵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如待宰的羔羊般绝望地等待死亡。一个从总部医院抽调过来的医生对一个烧伤感染的战士讲道:“我也实话告诉你,你现在是伤口感染,保守治疗的话估计很难,现在有一种药物,药性不稳定,我们也不敢保证,不过却有很大几率可以治好你,我们也不强制你,你自己选择要不要试一试。”
这个躺在床上的名叫龙超的**士兵,努力地伸出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用坚定而又虚弱的声音说道:“医生,在战场上保家卫国,我们当兵的吃粮卖命,没得选择。您不仅给我治伤,还让我看到了生的希望,我……我真是感激涕零啊!以往和那帮罗圈腿矮子打仗,除了那群当官的,我这样的伤兵人都是等死,横竖都是一死,还不如赌一把,就试一试吧!如果我死了,请您给我找块地埋了,千万别让野狗把我的尸体叼走。要是我活下来了,以后我这条命就是您的了!”
尽管早已看惯了生死,看到这个有点倔强的男人,这个医生还是忍不住笑了,说道:“好,听你的,你一定能活下来,到时候就给咱们医院打工。”
“上药吧。”说完,他与一旁的助理一同拿起手术托盘,如呵护新生儿一般,对着坤登背上的伤口开始上药。最终,这几百名伤员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接受治疗。
翌日,观察室。
“医生,能不能给我点水,我有些渴了。”龙超大声喊道,声音中气十足,如洪钟一般。门口值班的年轻医生赶忙倒好热水,推开门后下意识地摸了摸坤登的额头。愣了几秒钟后突然喊道:“退烧了,这个药起效了。”又想起什么,赶忙拿出体温计夹在坤登胳膊下,像只勤劳的小蜜蜂一般,又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查看。
三日之后,一份沉甸甸的临床报告终于被送至李远征手中。这份报告详细记录了数百名伤口感染重伤员接受抗生素治疗后的最终结果:经过一番紧张而艰苦的努力,居然有近百分之九十九的伤者成功获救!这无疑是一次令人欣喜若狂的胜利,但也有三个不幸的生命因抗生素过敏或者救治不及时而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一条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生死存亡。面对这份报告,李远征心情沉重地闭上双眼,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与死神搏斗的日日夜夜。他深知,虽然这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医疗工作永无止境,仍需继续努力,才能挽救更多宝贵的生命。
既然已经产生了实际效果,那么接下来就应该着手组织人力大规模地投入生产。李远征当机立断,立刻让张叔平去挑选那些身世清白的人员进入制药厂。与此同时,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由五千人组成的保卫团,他们将肩负起保护军工和医药安全的重要责任。
另外直接去老家把那些无人医治的大头兵,进行治疗,无他果敢这边经历过战争士兵很少,老兵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还是比较强,倒不是李远征舍不得提供青霉素,实在老家倒卖物资的行为一直都在,很多人是不到救援的。
考虑到药厂的安全问题,尤其是防止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华兴社也需要派遣相当数量的人手进驻药厂,以确保万无一失。这些安排不仅能够提高药厂的生产效率,保证药品的质量和供应,更能有效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毕竟,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一份力量都显得至关重要。
五一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