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好好的休息之后,王浩第二天兵分两路,他和卡洛琳开始在波士顿周边拜访高校,王浩可以从这些高校得到很多的体验,能够得到软件的技术。一些特殊政治人物也有政治了解,也能从体验中分析波士顿或者美利坚的未来的发展。
之前在洛杉矶他有空也会挨个高校交流,他以计算机软件专家的身份和各高校交流,还是非常受欢迎的。而导演的身份在南加大更受欢迎,王浩与那些教授,学生交流的时候又给他带来不少的体验。
有一种势力叫做学阀,美利坚有大学联盟,有常春藤。王浩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弄了个工商管理和软件开发的特招生,同时还是软件开发客座教授。
不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不属于常春藤盟校,但它是一所享誉世界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有时也被称为“公立常春藤”。
而哈佛大学是常春藤盟校,再就是哈佛校友也是很有影响力的。王浩打算在波士顿投资,还要和高校合作,弄个推荐生和客座教授也很容易,他们也愿意有王浩这么个知名校友。
王浩加入其中,那么以后大家有事情的时候就能很好的用这个校友的身份。没谁会在意你怎么入学的,甚至这就是一个合作的借口而已。
另一波就是他带来的收购人员,他们的任务就是去尝试收购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同时在波士顿找出优秀的咨询公司进行收购。其他的投资可以在收购咨询公司之后,让咨询公司分析后进行,也可以根据体验王浩再决定。
从卡洛琳的介绍,和王浩在各高校体验中得到的影像体验,王浩发现波士顿的发展,深受州内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影响。
现在整个美利坚基本没有什么大学在促进技术转化,美利坚相比世界其他地区也没有什么优势。
这些科研创新的成果之所以能够走向市场,甚至影响全球,其实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利坚知识产权体系的改革。
拜杜法案后,创新专利从科研人员转移到机构。牵一发动全身,大学的管理者们更加主动积极的推动技术向产业转化,为科研人员打造一个更好的转化创新环境。
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然而到现在都1984年了,这一课程都发展缓慢,甚至说处于低谷。
还没有形成了一套“必修选修结合”,覆盖硕士、博士、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未能将哈佛创新创业教育推向了一个全球性时代的高度。
随着经济的复苏,人们开始从注重生活质量,向追求生命质量转变。
再过十几年就到了21世纪,在这一时期,大批化药专利到期,制药公司在化药的新药发现环节将会遇到瓶颈,那时他们就会迫切的需要能够寻找到新的机遇。
而高校云集的波士顿,则会成为医药企业的圣地。凭借着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资源和智力资源,波士顿会再次崛起。
并不是所有的电子人才都愿意去硅谷的,在波士顿有他们的亲戚和朋友,习惯的生活,总去的老店,第一次和爱人一起吃饭的地方。
硅谷在高速崛起,医学研究在逐渐发展,而自己在这两个产业都在大力投资。
目前人们的眼光都被硅谷吸引,大批的医药企业正躺在温柔乡里吃老本。而自己则可以悄悄的进入波士顿这个现在还是电子城,未开的医疗圣地。
现在波士顿还有大量的电子半导体,软件企业,可比很多小国喊出的某某硅谷厉害多了。
自己完全可以吸纳当地的精英人才组建科研团队,在这里设置第二总部,硅谷为第一总部。在当地收购发展良好的企业进行整合,愿意去硅谷的去硅谷,愿意留下的就留下,还是在一个集团里。
形成规模之后,那些其他愿意去硅谷的公司,他们其中有的高素质人才不愿意去硅谷,就可以转投自己的公司。也不用担心这里会被硅谷甩多远,还是在一个集团里,资源可以共享,这里还有那么多的高校。
自己可以低调的联合科研单位、和高校,你们不主动,那咱们主动点,还能有效的隐瞒成果,签好保密协议低调发展。
现在有着专利法令保障,当地政府也在波士顿地区开始加大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但真正在产业端的崛起,还要到21世纪初,“生命科学探月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宣布完成,人类对遗传学的认知再上一层楼。
作为计划的参与者,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在遗传学领域有着举世无双的影响力。再加上波士顿汇集了美利坚最好的教学和研究型医院,那时制药公司们将会蜂拥而至。
而自己现在就可以在波士顿布局,在当地收购公司,实验室,成立风投机构,建设产业园孵化创新企业,和高校与实验室合作提高自己的医院和医药公司的实力,走在其他大企业的前面。
环波士顿地区聚集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塔夫茨大学、波士顿大学等40多所世界顶尖高校;还拥有麻省总医院、哈佛大学医学院、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等优质临床医学资源。
自己可以在这里建设医药科学、分子生物学、新材料及化学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还能通过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吸纳相关的人才,为自己的企业源源不断的提供创新动力,进而影响着全球的生命科学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