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相关的话题众人没有聊太久,大家又谈回奥斯卡奖项的事。
《小丑》获得11项提名,虽说重点攻关的是少有的那三四个奖项,技术类奖项,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但一部作品想要最大限度的提升含金量,还是需要这些小奖的加持,他们同样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当然,这方面投入的资源就不是很多了,其实也不会有太多对手会往这些奖项上投入资源。”
波顿道,“我们采用的是通行做法,加上传统媒体的宣传模式,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参考陈你提出的,进行线上舆论攻势。”
后者波顿其实略微有些不以为然。
固然,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各大电影的重要宣传渠道。
只是放到奥斯卡这个点来说,以老白男为绝对多数的学院,都是颇为传统的人。
他们占据了9000人评委数量的接近半数,可以极大程度的影响最终结果。
而互联网上的信息,传递于年轻人之间的舆论风潮,很难被他们所感知到。
这也是为什么,时至今日,奥斯卡公关的最佳手段,还是在线下拉着评委面对面献殷勤。
传统媒体宣传也是一大重点。
毕竟老白男们还是习惯于看报纸的。
不过掏钱的大老板发话,波顿还是按照要求下了一番功夫。
近半年来,油管上出现大批《小丑》的相关影评,各路经典电影的榜单上,总能看到《小丑》的身影。
推特与脸书等社交媒体软件上,《小丑》至今都是相对热门的话题。
陈麟风当然看出波顿的心思,这个从一开始就知道。
只是波顿是个典型的职业经理人,哪怕不认可,该办的也会办好,他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其实如何讨好评委这个命题,过去的公关老手们,已经做的很到位了。
陈麟风多加了一个新媒体宣传,也只是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
评委平均年龄固然都偏大,可也不要小看老年人追求时尚的心。
前世身为打工人时,就总有年纪大的同事,拿过时的流行语来展示自己也能跟得上时代。
虽然往往会把人尬的不行,但这也足以说明,老家伙们私底下,很有可能也在关注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陈麟风从不高看这些评委的职业素养,他们在投票的时候,甚至有可能都没看过提名的几部影片,完全凭借一个印象。
小奖项缺乏公关,就更可能如此。
哪部电影听到的次数多,说不定就给哪一部片子投票。
如果似乎还看到过相关评论,显示某部片子大众评价或者媒体专业评价不错,那就简直再稳妥不过了。
在互联网上掀起风波,就是增大相关的概率。
陈麟风听着波顿汇报他线下公关的成果,不时的点点头。
重头戏花在《Variety》封面(80万) FYC广告(120万) 私人放映会(300万)上。
这算是基础套餐,大多数冲击重要奖项的电影团队,都会或多或少的买点。
更重要的是私人订制,或者花钱,或者用其他利益说服拥有强力人脉的选手。
典型如斯皮尔伯格,由他打电话,大约可翘动数百张票。
其他好莱坞大导演也或多或少能影响一些票数。
尤其在导演奖这个环节,他们的话语权很重。
再有就是黑人评委联盟,他们也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前世《为奴十二年》登顶,有消息说就有他们在做推手。
只是如今,《小丑》也加入进来,黑人联盟中的不少人,被拉到了这一边来。
至少在本届,黑人联盟是撕裂状态。
这里面的不少工作是梅姐在做,她作为陈麟风在外的代表,在他不在好莱坞的这段时间,可以代替他说话。
“波顿刚才说到的那些,我们前期工作都已经做完了,接下来还需要小风你来进行收尾。”
梅姐道,“斯皮尔伯格和卡梅隆这样的大导演,只有你来,才比较对等。”
“时间约在3天后,之前和你沟通行程的时候,也说过。”
“好,我知道了。”
陈麟风在好莱坞的发展很迅速,奥斯卡同理,也能够影响到一部分票数了。
华人导演20来张票,东亚其他国家,只要他开口,也能说动一批人。
再加上好莱坞这边关系比较亲近的一些人。
虽然没有斯皮尔伯格极限数百张票那么多,至少也算是一方大佬了。
演员奖方面,他也能拉动不少人,导演天生就比较有号召力。
这是由职业属性决定的。
因而,他是有交易的资本的。
“此外,从元旦开始,各大媒体针对去年全球电影的总结和点评就一直在进行。”
波顿继续汇报,“我们的电影拿到全球票房排行榜第一,天然就是最大的热门,团队将重点放在了媒体评价的营销上。”
“48家重要媒体给《小丑》的综评有85分,这是很高的分数,完全能够支持电影在颁奖季中竞争各种单项奖了。”
“《洛杉矶时报》、《帝国》、《滚石》等 11家媒体给了满分 100分。”
波顿一边说着,一边递过来一份表格。
上面有各个媒体的打分,还有给出的关键评价。
陈麟风看了看,对情况基本上一目了然。
《洛杉矶时报》赞美《小丑》是大师作品;
《滚石》则赞美小李给出他史上最大尺度、也是最佳的表演;
《帝国》认为《小丑》为未来的超英电影树立了标杆;
《亚利桑那共和报》给了 95分,认为这是部癫狂之作,同时也是大师作品;
再往后《纽约时报》、《今日漂亮国》、《芝加哥太阳报》等媒体都给了90分以上评价。
最下面,零星的几家媒体,打的分数偏低。
其中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客》等等。
《华尔街日报》给出的观点是:陈试图将小丑打造成受到压迫而进行反抗的英雄,这是极其荒谬的。
最后给了60分。
《纽约客》则认为电影太假,一点都不真实,同样打了60分。
这让陈麟风不由的怀疑,是不是由于他影射的过于到位,以至于对方应激了。
毕竟民风淳朴哥谭市,放在现实那就是新乡(New York)啊。
感同身受,实属正常。
至于后面《夏洛特观察报》之类的,只给出二三十分。
评价更是糟糕——我从来没有想过陈的电影会给我这样的感觉:2个小时的电影里面,没有任何新鲜的元素,没有任何吸引人的角色!
这种真跳梁小丑,陈麟风就完全不在乎了。
多跟他们掰扯一句,都是多余。
“总体来看,大家的工作做的很到位。”
陈麟风进行总结。
这次冲击奥斯卡的准备,可要比上次的《夕阳》还要充足许多。
不仅是资金资源方面的,还有经验上,也要好很多。
上回毕竟是第一次,虽然有些道听途说来的法子,公关团队也还不错,但毕竟新手,还是犯了一些小错误的。
没有猪对手加持,很难说结果怎样。
这次则明显不同,有点大势压人的味道。
从前期的奥斯卡前哨与风向标,就多少能看的出来。
陈麟风对团队成员们一阵猛夸,精神数值 5。
随后又表示会增加奖金,想来能再加10点。
等谈的差不多了,几人陆续告辞,唯独梅姐没走。
陈麟风示意茜茜先去休息,看她刚才小脑袋一载一载的,显然是已经累了。
“梅姐,还有什么事吗?”
梅姐神情凝重,“刚才开会的时候,李司长秘书打来电话,说希望你尽快回电。”
“好,我知道了。”陈麟风深吸一口气,“该面对的总是要面对。“
大洋彼岸,燕京时间已经是中午,文化口某办公室内,李司长正盯着电脑屏幕,眉头紧锁。办公桌上的烟灰缸里已经堆了三个烟头。
对面的会客沙发上,同样坐着一个人,也是满面愁容。
他同样是文化口的人,级别副司长,平时工作对接外部比较多,最近收到了一些消息,感觉很不妙,因而找到李司长询问。
“卫司,这事会不会是搞错了?小陈这个人我了解,立场一向是十分坚定的。”
“我也希望是搞错了,但最近大洋对岸的一些迹象表示,情况不是太对。”
“确定他路走歪了?”
卫司摇摇头,“那倒没有,只是听说有机构在试图接触他,考虑到他这个时间点,带着怀孕的老婆一起到艾美丽肯,我们的同志有一些疑虑。”
“那还是应该先问问,不能无故怀疑自己人。”
“嗯,我也是这个意思,所以第一时间先来找李司你,就是想着由你来沟通一下,看看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哦,这个好说。”
“司长,您要的咖啡。“秘书小心翼翼地放下杯子。
“放那吧。“李司长头也不抬,“联系上陈麟风了吗?“
“孙总回复说,陈导正在开会,应该很快——“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李司长一把抓起听筒:“陈麟风?“
“李司长,是我。“电话那头传来陈麟风清晰的声音,听起来很是平静。
“你最近在好莱坞什么情况?”李司长直接开门见山。
“您收到消息了?”
“当然,你以为我们平时都在干什么?”
“这事吧,我也是有些迫不得已。”
李司长眉头直接就皱起来,“什么迫不得已,你说清楚,以你陈麟风如今的情况,谁还能逼迫你不成?”
陈麟风将近期围绕奥斯卡,以及媒体上进行的舆论战一一详说。
“李司长,这第二个最佳导演,或者第一个最佳电影,对我来说很重要,我需要短暂的时间,让这些场外因素排除在外。”
陈麟风叹了口气,犹豫片刻,还是没有把将要全面转向国内,日后放弃奥斯卡角逐的事说出来。
“再重要也不该独自行事,你至少应该提前把事情跟我讲讲,难道我还能阻止你不成?”
“也不算是独自行事,”陈麟风小声道,“我有和铁总通过气,可能她没有跟您这边沟通。”
“啊,这。”李司长一时语塞,深感为难。
铁总这个牌子有点大。
卫司在一旁听着,也觉得有点棘手。
关键不好去求证陈麟风说的是不是真的,毕竟到了一定级别都知道,这小子和铁总私交甚好,每年过年都会上门拜访的。
其实这倒没必要怀疑这一点。
陈麟风又不傻,干这种事肯定要给家里人说的。
只是吧,为了后续能进一步提升影响力,他又想给自己挣点统战价值。
因而,他特意和铁总商议,只在极小的范围传播这事,反正目前看来,李司长这个级别是不知道的。
太过老实,立场表现的太坚定,有时候也会有一点不好。
那就是容易被忽视,各种待遇给的还不如外来者或者新加入的。
当然,这不是说陈麟风对自己现在的情况有多不满,但平日里,一些细碎的声音,他也不是没听到。
典型就如这次的《南宋昭烈传》,如果换成是李鞍拍这么一部片子,想必根本不会有什么波澜。
而换到他身上,反对声音一下子就出来了,其中不少还是官媒。
也就是后期《南宋昭烈传》数据太恐怖,影响力超模了,大众评价倒逼了专业评价,否则舆论风向还指不定怎么样呢。
这固然是跪族们在推波助澜,但要说上面在尽心尽力的支持他,那也是扯淡。
某种程度上,这倒跟历史上岳飞境遇有那么点相似之处。
岳爷爷真要稍微跋扈一点,表现得没那么忠君爱国,完颜构还真不一定敢太过肆无忌惮。
这种小心思,告诉铁总这样的亲近长辈可以,跟上级部门领导说,那就有点找死了。
因而,才会出现李司长现在才知道消息的情况。
“李司长,你放心吧,现在好莱坞的这些舆论,基本都是权宜之计,我又不傻,不会49年投**的。”
我放心个毛线。
听到“49年投**”这个说法,李司长还想了想,很快便明白了其中意涵。
但身处2014年这个时间点,老美还如日中天,反贼到处都是,他可不觉得对面是“49年的**”。
小陈说的这些,固然能圆的过去,但反过来,也有可能是在骗他,很难确认。
唯有一点可以佐证的,就是铁总那,但又不好询问。
李司长心中一叹,决定去寻求部长的帮助,领导总能有办法确认。
陈麟风听出李司长情绪不太好,想想这位平时还是挺照顾自己的,因此又提供了点情报。
“就今天,ned找到我了,想要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组织的聚会。”
“嗯?”*2
这下连卫司长也没绷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