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棘手
陈国峻看着远去的烟尘。
脸色十分凝重。
这一会功夫,大抵是寻常人打个盹的时间。但却是陈国峻的生死考验。
如果不是陈国峻,从去年开始,加强训练。甚至偷师云南一些训练方法。今日之战,安南军已经大溃了。
对方出动,不过万余骑而已。
在二十多年,已经模糊的鞑子铁骑,似乎从记忆中冲了出来。
“好在,现在我军今非昔比。”
现在的安南军实力远超历史上的安南军。
历史上的安南军,在与鞑正面对决中,从来没有取得胜利,都是在鞑子困顿安南,不得已撤军的时候,才大举压上,取得一系列胜利。
但是云南与安南的结盟中,大量廉价的武器。源源不断进入安南。让安南军队的披甲率,直线上升。有甲胄的军队,与没有甲胄的军队,战斗力上天差地别。
不说别的。单单说一身甲胄在,士卒觉得自己有保护,胆气就超过寻常人。
如果换做之前的安南军,怎么可能在鞑子骑兵冲击之下,压住阵脚。
而且有虞醒朱玉在前,陈国峻岂能不细心效仿学习。虞醒对军中的战术战法,并没有太过严格的保密措施。
一来,做不到保密。
一场大战几十万人参与。怎么可能人人保密,很多士卒都没有保密这个概念。
二来,也不需要保密。
虞醒不觉得自己搞出什么新东西。
就队列训练这一项,中国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所谓毁车为步。怎么列阵,怎么变阵,从来是步兵的最重要的战斗力。这一点,几千年前是这样,而今在火药威力还不足以彻底覆盖战场之前,也是这样的。
虞醒没有能力凭空创建一套,战术体系。不过是在宋朝军事体系上删改而已。
宋朝军事体系并不差。就不说岳武穆的战绩,单单硬抗鞑子几十年。鞑子汉军体系,大部分继承金朝的军事体系,但是金朝后期,他们原来的铁浮图,拐子马的打法也难以为继。不得不效仿宋朝军队,也就是传统汉族军队战术。
这一套体系,几千年流程。都写进武经七要中。虞醒做出的改进,还不足以颠覆这一套体系。保什么密啊?
就这样陈国峻照搬虞醒的成功经验,再加上云南军械的支持,经过一年时间的打造,大抵是云南汉军猴版。
已经让陈国峻很满意。
“我也不需要战胜鞑子。”
陈国峻的战略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吸引鞑子注意,给其他地方坚壁清野,预留撤退的时间。
而今鞑子骑兵主力已经在这里了。
目标已经达成了。
“传令给江北各州县,让他们能撤过江,就马上撤,不能撤过江,就分散到西北山中死守。不能留给鞑子一颗粮。所有城池如果守不住,允许投降。我不为罪。但是如果在投降之前,没有焚烧掉粮食。朝廷会不惜一切代价,诛其九族。”
“是。”
“就地扎营。”
陈国峻就在这里不走了。
不久后,终于摸清楚对面的将领是谁了。
李恒。
********
李恒在安南军北边数里的地方,与安南军遥遥相对。
李恒骑兵带着几十个护卫,来到安南军阵前百余米的地方,信马由缰,就好像是春游一般。又好像是检阅安南军队一样,细细打量对面。
“将军。这里太危险了。我们还是撤吧。”左右劝说道。
李恒说道:“这才算什么。安南人伤不了我。”
“只是------”李恒经过今天一趟奔袭。李恒觉得这安南人的战斗力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料。
不客气地说,南宋军队很少能撑得住这样一场奔袭的。
这不是说安南军队的战斗力胜过南宋一些军队。而实在是南宋后期,范文虎这样的将领当政。很多时候,战事一开打,下面人还没有觉得输,上面人先跑了。
范文虎,贾似道都做过这样的事情。
来之前,李恒找到二十几年前与跟随兀良哈台打安南的老人问过对安南军队的印象。他们的印象,就是没有印象。
一打就崩,一崩就溃。
你问我安南军的战术特点,我哪里知道?
而今安南军队的表现,却远远超过自己的预料之外。
他到不担心,打不过。
而是自己恐怕难以独自吞下这一分战功了。
“咻----”从安南军飞出一支冷箭。
却是安南军中有人看李恒如此嚣张,忍不住给他一下子。
李恒眼睛一挑,凌空夺下,反手张弓,又射了回去。只听对面露天的弓箭手身上,“叮当”一身,翻身倒地。
李恒却知道,并没有射死对手。
“弓软了。”
即便是冬季,安南的气候,对元军也是很不利的。潮湿的天气,让李恒的弓变软了。力道有所不足。
听刚刚中箭的声音,是射在铁甲上了。而且还没有射穿。
如果李恒的弓力十足在,纵然是铁甲,也能射穿的。
李恒内心中不由担心起来。
蒙古人以骑射得天下,弓箭是他们最常用的武器。如果弓软箭疲,这会严重影响战斗力的。
现在还是安南最干燥的季节,一旦到了雨季,到时候该怎么办?
李恒心中有些阴影。
“撤吧。”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李恒将情况摸得七七八八了。也就不用在这里继续待着了。
转身离去。
远远看着安南大军,一定也没有进攻的意思。
以骑兵进攻步兵坚阵,根本伤亡太大,智者不取。
“只要安南人还想北上,就有得是机会。”
于是,双方相持了三天。
第一天的时候,李恒来觉得,定然是昨日的奔袭,吓坏了对方,不敢轻举妄动。
第二天的时候,李恒再想,安南人是不是不敢北上了。
第三天的时候,李恒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一开始就判断错了。
这个时候,撒出去一些骑兵回来了。带来的新的消息,大批百姓向南,撤过富良江,向西逃入山中。因为大部分骑兵都聚集在这里,他们根本无法阻拦。
也就是说,安南最繁华的区域,正在加剧凋零。
“该死。”李恒终于明白了。“陈国峻一开始就没有想过,与我决战。”
“他怎么敢?”
李恒感觉难受之极。
虽然阿术准备了半年时间,筹集了大量军粮。但是无论如何也不上就粮于敌好。更何况,蒙古人打仗,是为了荣华富贵。是为用军功换富贵。
这富贵从什么地方来的?
自然是从敌人那里抢过来。
说的刻薄一点,元朝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劫掠组织,黑社会。元朝上层惯用暴力手段谋取利益,不管是敌人的。还是自己子民的。甚至没有经营一方的意愿。
或许一部分人有。比如忽必烈,真金等人。
但是大部分蒙古人也没有这个能力。
治理国家,他们玩不转。
面对安南的坚壁清野,在李恒看来,就是将自己即将成熟的果子摘下来,踩烂,损失的是自己的钱。
李恒愤怒无比,一时间还真没有什么办法。
不管怎么说,眼前也是十万大军。总不能真扔下不管。他暗暗琢磨:“来一个回马枪?”
假装撤军。诱安南军北上,然后如前几日一样,再来一记。
随即他摇摇头。
他对陈国峻了解不多。但经过之前一战,他明白对方绝非寻常将领。不敢小视。同样的手段,他不敢在陈国峻面前用两次。
“报----,大将军到了。”
李恒大吃一惊,立即出营迎接。
在万骑护送之下,阿术与脱欢一并到了前线。
其实以阿术的本意,不想来的。
他来做什么?
督战?
阿术信得过李恒,知道李恒即便不能大胜,也不至于大败。
打安南,阿术从来不担心战术的失利,反而担心战略上的问题。
前线接连大胜,阿术也没有提高速度,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但是脱欢却坐不住了。
脱欢作为蒙古王子,从小听着祖先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长大,内心之中,向往金戈铁马的战争。更不要说,他这一次过来,更有建功立业,回去与真金太子别苗头的想法。
更是对前线十分向往。
哪里愿意与阿术坐镇后方,每天计算粮草数量,督促行军。这哪里是一个大将军该做的事情。
“阿术老了。”脱欢心中暗道。
但是他不老。
他想尽办法想要去前线。
阿术怎么可能让脱欢一个人上前线,原因很简单。阿术将脱欢带在身边这么多天,早就将脱欢底细摸清楚了。
只能志气可嘉。
其他的?
其他的就不能说了。
以脱欢的身份,只要到了前线。前线的指挥权就不在李恒手里了。
但是脱欢到底是皇子,阿术一次两次拒绝还行,次数多了。可就不行了。
阿术无奈。他只能来了。
他放下后方的工作。来这里,并不是指挥李恒如何打仗的。毕竟李恒也老将,稍稍指点一下就行了。他最大的任务,就是压制脱欢,别让他真的撒欢乱来。
李恒可不知道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