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1114章 双头驴抽油机的设想,刘光齐要去大西北

有了天大的喜讯,刘副领导兴致不减。

看看时间,对邢段长说道:“老邢啊,今天是个好日子,大家伙都忙了一整天了,也没吃好,你安排一下,今天要敲你们机务段的竹杠,咱们搞个小范围的庆功宴吧。”

他这么一说,不少人的肚子还真咕噜噜叫了起来。

“领导,您留在这里用餐,是我们段里的荣幸。”邢段长笑着答应,安排人通知了食堂的胖厨子。

前门机务段这边因为是三班倒工作制,时刻都有饭菜准备着。

后勤上听说要搞庆功宴,还送来了一批散酒,说是东北一家厂子用来换暖宝贴的,装在大铁壶内,喝起来味道倒是不错。

李爱国觉得应该是原浆酒什么的,也不太懂这玩意。

虽是庆功宴,饭菜却很简单,几盘子肉菜,一个小鸡炖蘑菇,还有一盘子专门用来喝酒的花生米。

吃饭的时候,大家伙的兴致很高。

毕竟油罐火车已经研制出来了,量产是迟早的事儿,肯定得兴高采烈。

许科长和李爱国聊的很多。

他是技术出身的领导,对李爱国这种搞技术的人很有亲切感,而且油罐车火车就是李爱国研究出来的。

李爱国对大庆油田也很感兴趣,大庆油田的投产从根本上扭转了“贫油国”局面,这些是后世公认的成就。

要说大庆油田的现在,他肯定没有许科长清楚,可是大庆油田的未来,他可比许科长清楚太多了。

说到抽油机,李爱国没忍住,问道:“许科长,你说抽油机游梁后端是不是能再增加一个驴头,下降的时候也能用重力储能?”

许科长还没回答,陈工就笑了:“爱国,这样不是增加了重量?还有咱们用的抽油机是从老毛子那边引进的A1X62型,算是比较先进的一种了,没有啥改进空间了。”

李爱国还没接话,许科长就说道:“老陈,你负责的是铁道运输,不清楚抽油机的事儿。”

委宛的说了一句后,许科长转过头对李爱国说道:“爱国,除了造油罐,你对抽油机也有研究?你这话可不是外行人能问出来的。”

李爱国摇摇头:“你误会了,我就是喜欢看书,上面有不少跟抽油机有关的资料,我就是这么一想。

我只是觉得抽油机本身是个平衡装置,现在只有一个驴头,必然会导致扭矩波动大,以及动力损耗过大,效率降低。

所以就想着能不能加个驴头,两边平衡一下,这样可以实现动能回收,消除负扭矩,从而提高冲程和提高效率。”

这话一出,许科长双眼放光:“消除负扭矩,行啊,爱国,你具备很高的技术敏感性啊。

你说得没错,我曾经为引进设备前往过诺沃克拉马托尔斯克重型机械制造厂,跟那里的工程师交谈过。

老毛子工程师也有这种想法,就是你说的这种,不过好像没有研制成功,据说是因为平衡问题。

这是老毛子那边的机密,人家也不多谈。”

说完转头,看着陈工说道:“老陈,咱们是搞石油工作的,有时候容易陷入误区,要多听听其他部门同志的意见。”

陈工和许科长是老朋友了,也不生气,笑呵呵的应了一声。

李爱国这下子来了精神,倒不是他想看到陈工吃瘪,而是得知了一个重要信息,这年月双驴头抽油机还没有出现。

这玩意可是个好东西,节能性好,运行更平稳,抽油杆和泵寿命长。

最最重要的是冲程比较高,远高于普通抽油机,而国内的石油埋藏深度一般都比较深。

用双驴头抽油机不但能摆脱用粮食从老毛子家换抽油机的尴尬局面,还能积赞抽油机生产技术,为以后的海外采油做准备。

这好东西肯定得搞出来。

想到这里,李爱国装作不懂:“平衡?增加一个四连杆机构,不就能实现动态平衡了吗?”

“这爱国啊,其实我也不太懂.”许科长有些尴尬了:“我们农垦总场的技术科,目前在研究的抽油机,是仿制老毛子那边的,具体技术还没吃透,你说的这个四冲程连接件是否可行.”

许科长还在思索四连杆机构,刘副领导却是感兴趣了,他清楚李爱国经常能搞出别人搞不出来的东西,一直在注意他。

“爱国,你对抽油机有想法?有的话,你不要怕犯错误,说出你的想法。”刘副领导放下酒杯,鼓励李爱国。

李爱国有些不好意思摸摸头:“嘿嘿,我这也是一家之言,只能算是想法,是能成,还不一定,各位可不要在意。”

“我们火车的车轮上经常会用到连杆机构。这玩意通过连杆与摇杆形成的三角分布,能有效分解载荷,提高力学稳定性,同时可传递动力和力,并承受外部载荷。”

说到这里,李爱国停顿了下,等许科长和陈工消化了他所说的内容,这才接着说道。

“以抽油机来说,利用四连杆机构在后部增加一个驴头,可以形成动态调节的平衡,摒弃普通抽油机依赖曲柄重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许科长最熟悉抽油机,这会也琢磨出来了,问道:“悬点加速度呢?”

李爱国回答的很快:“现在只是停留在构思阶段,估计能提升百分之40以上吧。”

悬点加速度关系到抽油机的“力气”,力气越大,单次抽取的石油就越多。

不知不觉中,现场已经安静了下来。

周克虽听不懂,但是看到那些农垦总场来的同志一脸若有所思,刘副领导频频点头的样子,就知道这奶兄弟又要搞出什么不得了的东西了。

许科长回味良久,越来越觉得这双头驴抽油机可行。

只是这种项目不像油罐火车那么简单,关系到是否继续进口老毛子的抽油机,还关系到原油的抽取规划等问题,需要经过农垦总场的同意。

许科长端起杯子笑着说道:“爱国不愧是搞出油罐火车的人,身为火车司机,能够从实际出发,举一反三,这科研的思路也非常清晰,学到了,学到了。来,我敬你一杯酒。”

李爱国谦虚一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刘副领导见到这状况,转向了邢段长:“老邢,也许要不了多久,你们机务段就有新任务了”

话还没说完,邢段长连忙摆手:“领导,千万不要了,我们现在都忙不过来了。”

食堂内欢笑声四起,最终宾客尽欢而散。

刘副领导最先离开,许科长要赶回农垦总场,陈工则留下来配合油罐火车的生产工作。

帮着把陈工被安排在铁道招待所,李爱国骑上摩托车正打算回家,拐过了街角却突然想起来,自己忘记一件事儿。

“糟糕,把刘光齐落在派出所了。”

回到前门机务段派出所,周克也回来了,将审讯笔录递给了李爱国。

“这小子没事儿,就是一时间无法接受自己喜当爹了,觉得没脸见人,就跑了。

他本来打算到大西北,找个没人烟的地方生活。”

“大西北?”

“嗯,他的原话是,要在荒芜偏僻的荒漠中,坐在落日下,安静的享受生命,寻找人生的真谛。”

“.”

李爱国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这刘光齐还是个浪漫文学青年啊。

只是大西北那边现在更多的是漫天黄沙和驴粪疙瘩。

周克也被刘光齐的脑回路给惊住了,笑着摇摇头,打开了羁押室,将刘光齐拉了出来。

“走吧,记住了,以后要想去大西北,得先办好路条。”

“诶,诶。”刘光齐这会更加乖巧了,冲着周克点点头后,跟在了李爱国的身后。

李爱国骑着摩托车载着刘光齐朝着四合院奔去,走到半路,想到有阵子没去废品站取书,便拐了过去。

肝书霸服才是王道。

大奎娘坐在墙角晒太阳,听到动静抬起头看到李爱国带着刘光齐过来。

“爱国啊,这好几年了,你总算是帮我家大奎把媳妇儿捡回来了。”

李爱国没想到大奎娘还记挂着这事儿,哭笑不得:“大娘,这人是男的。”

“男的,那也好啊,力气大,能干活!”大奎娘更高兴了。

“.”

刘光齐看看站在不远处的王大奎,吓了一跳,躲到了一旁。

王大奎走出来,连忙拦住了大奎娘:“娘,我已经结婚了,还有了孩子,你忘记了?”

他跟哄孩子一样,哄了一阵子,站起身笑着对李爱国解释道:“最近我娘有些犯糊涂了。”

李爱国点点头,年纪大了都这样。

王大奎进到仓库里取出了几本书,都是孤本,李爱国装进帆布包里,这才带着刘光齐回了四合院。

二大妈此时已经从阎解成那里得到了消息,早早的等在了大门口。

看到刘光齐回来,二大妈先是不敢置信,等揉了揉眼睛,确定没有看错后,猛地跑了过去。

“儿啊!”

“娘!”

亲人重逢的画面总是很感人。

只是鉴于刘光齐这次的事情不太光彩,二大妈也没有过多啰嗦,就带着刘光齐进到了屋里。

“臭小子,你还敢私自溜走!”刘海中在从李爱国那里得知来龙去脉后,第一次对着刘光齐抽起了铜扣皮带。

二大妈吓了一跳,赶紧挡在了刘海中身前:“老头子,你要干什么,这可是光齐啊,不是光天和光福。”

刘光天和刘光福两人顿时一眼。

两人都觉得二大妈不太礼貌。

“你让开,老婆子,今天我得狠狠收拾这小子一顿!”

要是放在以往,二大妈劝解几句,刘海中的气消了也就算了,但是这次不行。

要不然李爱国,刘光齐说不定就得出事了,不好好揍他一顿,他肯定记不住。

刘海中将二大妈推到一旁,抄起皮带朝着刘光齐的身上甩去。

“噗通”刘光齐脱去上衣,跪在地上也不躲,结结实实的挨了几皮带,牙关咬得紧紧的,连躲都不躲。

“你这臭小子,竟然想要跑去大西北。”

“啪!”

“不就是个女人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啪!”

刘海中甩出七八下皮带,又累,又气,很快就气喘吁吁。

特别是看到刘光齐身上被抽出了血道子,他有些心疼了。

只是他心中的那股气还没发泄出来。

这时候,刘海中扭头看向了刘光天和刘光福。

刘光天:“.”

刘光福:“.”

“过来,跪下!”刘海中扬起皮带。

刘光天:“.”

刘光福:“.”

当天晚上,刘家屋内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大院的住户都知道刘海中又在打孩子了。

要是在以前,刘大娘和其他住户都会想办法拦着,但是这次鉴于刘光齐做得实在是太过分了,大家伙只当做没听到。

贾东旭还兴奋的说道:“刘光齐喜当爹了,笑死个人了。”

刘海中中场休息,出去上厕所正好听到这话。

刘海中扬起皮带。

贾东旭:“.”

******

几天后,刘海中带着二大妈拎着一袋子山枣,一袋子山野菜来到了李家。

陈雪茹正在准备生孩子需要的东西,见两人进来连忙直起身打招呼。

“二大爷,二大妈,你们怎么来了?”

“光齐的事儿,多亏了爱国,我们想当面表示感谢。”刘海中一想起刘光齐干的破事儿,就有些后怕。

要不是李爱国把刘光齐捡回来,刘光齐不知道会出什么事情。

“爱国,二大爷和二大妈来了。”陈雪茹招呼两人坐下,敲了敲书房的门。

李爱国正在绘制双头炉抽油机的图纸,早就听到了动静,将图纸放好后,推门走了出来。

陈雪茹接了礼物后,倒上茶水就进屋忙活了,留下几人在堂屋里聊天。

“爱国,这次真是多谢你了。”刘海中开口道。

“二大爷,都是大院里的邻居,遇到了肯定要帮忙。”李爱国拦住了刘海中,笑着问道:“您这次过来,恐怕还有别的事情吧?”

“还真是瞒不过你,光齐没办法在保定那边工作了,能不能再回工程局那边?”刘海中小心翼翼的问道。

李爱国摇摇头:“工程局那里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基本不招人了。”

刘海中也知道这情况,工程局是市政部门,工资高福利好,很多人都想进,刘光齐当初辞职,确实是一招败棋。

但是,世间没有后悔药。

刘海中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刘光齐在家里无所事事。

“爱国,还有别的单位吗?”

“刘光齐上次辞职记入了档案,很难有正规的单位接收他.”话说一半,李爱国想起了一个地方。

他坐直身体,问道:“二大爷,现在西北那边已经开始筹办三线厂了,急需要各种人才,刘光齐可以报名试一试。”

国际局势发生了变化,上面决定将一些军工企业搬迁到中西部地区,虽没有公布,相关的筹备工作已经展开了。

刘海中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事儿,顿时来了精神。

“我认识几个朋友,他们应该有门路。”

事情跟李爱国预料的一样,三线厂由于地处偏僻,生活艰苦,所以第一批报名的人数并不多。

刘光齐是中专生,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虽犯了点小错误,但也是情有可原,算是受害者。

经过审核后,刘光齐正式被西北的一家三线厂录用,等下个月就能出发去大西北了。

刘光齐也算是实现了自己在落日下寻找人生真谛的目标。

“海中啊,光齐到底要去哪工作啊?”四合院内的水池旁,易中海一边刷牙一边问。

“这个我也不知道,你也知道的,那厂子需要保密。”刘海中现在心情很好。

刘光齐要是能好好干,在那边结婚生子,他还能抱上嫡亲的大孙子。

“是吗?”易中海心中有些郁闷,不用问,刘海中肯定是靠了李爱国的关系。

“那光齐能拿多少工资?”许大茂也好奇。

“那边的工资比这边高一级,每个月能多几块钱吧。”刘海中回答。

“啧啧。”

“这三线厂确实是好地方。”

“是啊,咱们要多拿一级工资,得熬好几年。”

大院里的住户都有些羡慕。

贾东旭本来等着看刘光齐的笑话,听到消息后,气得将桌子拍得砰砰作响。

“刘光齐犯了错误,还能拿高工资,凭什么?”

秦淮茹瞪着大眼睛,眨巴眨巴:“东旭,要不你也去报名三线厂吧?咱们也能拿高工资。”

贾东旭:“.”

他才不傻呢,三线厂都位于荒芜的大山里,条件艰苦不说,要是不适应的话,还容易生病。

听说三线厂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他贾东旭哪能受得了约束。

(晚上还有一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