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挺孕肚大院团宠,野痞糙汉轻诱哄 >  第112章 你最近瘦了

黎书禾和宋祈年相视一笑。这样的童话,他们小时候也听过,如今轮到下一代了。

夜深了,宋曦在奶奶怀里睡着了。黎书禾想抱他去睡觉,曾诗英却摇摇头。

“让孩子再睡会儿,”她轻声说,“元宵节的月亮一年就这一次,让他多看看。”

黎书禾这才发现,婆婆的眼角有泪光闪烁。

“妈,您怎么了?”

“没事,”曾诗英擦擦眼角,“就是想起你爸了。他最爱过元宵节,说月亮圆的时候,一家人就该团圆。”

黎书禾握住婆婆的手:“妈,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宋祈年也走过来,默默握住母亲的另一只手。

这一刻,不需要太多言语。窗外的明月见证着这份跨越代际的亲情,温暖而绵长。

等宋曦睡熟后,黎书禾把他抱回床上。回到客厅时,看见婆婆正小心地收拾着灯笼。

“妈,这些我来收拾吧。”

“没事,”曾诗英把灯笼一个个收好,“明年还能用。”

黎书禾看着婆婆认真的样子,忽然明白,这些看似琐碎的仪式,其实都是在为生活增添仪式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传承,家才更像家。

第二天,曾诗英要回去了。临走前,她把那盏宫灯郑重地交给黎书禾。

“这灯留给你们,”她说,“以后每年元宵节,都点起来。”

黎书禾接过宫灯,重重地点头:“妈,您放心。”

送走婆婆,家里一下子冷清了许多。宋曦抱着奶奶留下的枕头,眼圈红红的。

“妈妈,奶奶什么时候再来?”

“很快,”黎书禾摸摸儿子的头,“等桃花开了,我们就接奶奶来住。”

宋祈年默默地把母亲的拖鞋收好,放在鞋柜最显眼的位置。

晚上,黎书禾在书房整理这些天拍的照片。有包汤圆的,有做灯笼的,有在月光下散步的。每一张都记录着这个春节的温暖瞬间。

她选了几张最好的,洗出来装在相框里,摆在客厅的架子上。其中一张是祖孙三代一起包汤圆的照片,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

宋祈年站在她身后,看着照片,轻声说:“妈很开心。”

“我们也是。”黎书禾靠在他怀里。

春风渐暖,院子里的桃树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曾诗英回去已经半个月了,家里似乎还留着她的气息。黎书禾在整理衣柜时,发现婆婆落下了一条手帕,素雅的棉布上绣着几朵小小的兰花。

她把手帕小心地收好,准备下次给婆婆送去。这时手机响了,是曾诗英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

“书禾啊,”屏幕那头的曾诗英笑容满面,“我种的君子兰开花了,给你们看看。”

镜头转向窗台,一盆君子兰开得正好,橘红色的花朵簇拥在一起,格外喜庆。

“真好看,”黎书禾由衷赞叹,“妈养花的手艺真好。”

“奶奶!”宋曦凑到镜头前,“我想你了!”

“奶奶也想曦儿,”曾诗英的眼睛笑成了月牙,“曦儿最近乖不乖?”

“乖!我得了朵小红花!”

看着祖孙俩亲热地聊天,黎书禾心里暖暖的。她发现,虽然婆婆不在身边,但这份亲情却通过电波延续着。

挂了视频,黎书禾带着宋曦去市场买菜。春日的市场格外热闹,新鲜的野菜水灵灵的,带着泥土的芬芳。

“妈妈,这个菜奶奶教过我认,”宋曦指着一把荠菜,“奶奶说春天吃荠菜最好。”

黎书禾有些惊讶:“奶奶什么时候教你的?”

“上次奶奶来的时候,”宋曦骄傲地说,“奶奶教了我好多呢。”

黎书禾这才意识到,婆婆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把很多生活智慧传给了孙子。她买了一大把荠菜,准备晚上包饺子。

回到家,黎书禾照着婆婆教的方法,和面、调馅。宋曦在一旁帮忙洗菜,小手认真地搓着每一片叶子。

“妈妈,奶奶说荠菜要这样洗,”他示范着,“要把根部的泥沙都洗干净。”

黎书禾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忽然很感激婆婆。这些看似普通的生活技能,其实都是在教孩子如何认真对待生活。

饺子包到一半,宋祈年回来了。看见厨房里的情景,他愣了一下。

“今天怎么想起包饺子了?”

“曦儿说想吃荠菜饺子,”黎书禾笑着解释,“正好妈教过怎么做。”

宋祈年洗了手,也加入进来。他虽然不太会包,但学得很认真。

“爸爸,你要这样捏,”宋曦像个小老师,“奶奶说这样捏的饺子不会破。”

宋祈年照着儿子的指导,果然包出了像模像样的饺子。黎书禾看着父子俩头碰头地研究怎么包饺子,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晚饭时,宋曦吃得特别香,一口气吃了八个饺子。

“奶奶包的饺子最好吃,”他满足地拍拍小肚子,“妈妈包的第二好吃!”

童言无忌,逗得大家都笑了。黎书禾发现,婆婆虽然回去了,但她的影响却无处不在。从饮食口味到生活习惯,这个家已经深深烙上了她的印记。

晚上,黎书禾给婆婆发了条信息,把今天包饺子的事告诉了她。很快,回复就来了:

“曦儿聪明,一教就会。你包得也很好。”

简单的几个字,却让黎书禾心里甜甜的。她想起刚结婚时,总觉得婆婆对自己要求太高,现在才明白,那其实是一种另类的关爱。

周末,黎书禾带着宋曦去看望婆婆。曾诗英早早就在门口等着,看见孙子,立刻笑逐颜开。

“奶奶!”宋曦扑进奶奶怀里。

“哎哟,我的乖孙,又长高了!”

黎书禾把带来的礼物递给婆婆:“妈,这是给您买的新茶,还有曦儿给您挑的围巾。”

曾诗英接过礼物,眼里闪着感动的光:“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

进屋后,黎书禾发现婆婆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阳台上种满了花草,处处透着生活的气息。

“书禾,你来,”曾诗英招手让她到阳台,“这是我新种的月季,等开花了给你剪几枝带回去。”

黎书禾看着婆婆精心打理的小花园,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热爱生活的人,无论在哪里都能把日子过成诗。

中午,曾诗英做了几个拿手菜。吃饭时,她不停地给黎书禾夹菜。

“你最近瘦了,多吃点。”

“这个汤多喝点,补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