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绵绵说罢,抬眼看向黎安。

而黎安原本平静的神色有了变化——此等谋划,绝非寻常女子可以知晓。

“宋姑娘。”

他语带探究。

“这些东西,是谁告诉你的?”

他盯着她的眼睛,想从她的神情中找出一丝破绽或掩饰。

宋绵绵微微低头。

“小时候,祖父常带我跑南北的货路,走过江西的圩田,也看过蜀地的都江堰。”

“见过官府修水坝是怎么放样、怎么垒石的,也亲眼看过村民如何引溪水入田,如何排涝护庄。”

“耳濡目染,日子久了,也就记了些。”

黎安没有接话,而是换了个问题。

“以工代赈的事呢?你打算怎么安排?”

“按户口出人,一户派一个壮劳力挖沟修渠,其余老人和妇女负责做饭那些轻活儿。”

“每日开工点卯,收工记工,绝不含糊。且工钱不发现银,统一换成米粮发放。”

“米粮由官仓直拨,专人监督,记账公开,三日一结,百姓心里也踏实。”

宋绵绵抬眼看向黎安。

“现在正值春末夏初,田里也裂土了。趁此时动工,百姓有力,天气适宜,能加快速度。”

“若等到七月大旱,人困马乏,再想动土就晚了。”

黎安眼神流露出欣赏和动容。

他一路走来,看尽了民间疾苦,看清了民不聊生背后的荒淫无度。

为了帮助百姓,维护朝廷稳定,他必须得控制灾情。

而宋绵绵这一法子围绕着“民本”二字,值得一试。

一旁的胡县令见状,脸上堆起笑。

“特使大人,这事就交给我来办!”

“您放心,下官一定尽心竭力,绝不让一个百姓饿倒街头!”

“至于那需要的钱粮……”

——他打算多要些赈灾银,然后从中牟利。

“钱粮得专款专用。”

宋绵绵突然插话,眼睛直直盯着胡县令。

“每笔开销都得贴榜公示,谁敢贪,就查谁。”

“宋绵绵!”

胡县令怒目圆睁。

“你一个乡野女子,凭什么插嘴官府大事!”

“胡大人,何必动气?”

“宋姑娘说得在理,赈灾的银米,本来就得明明白白。”

黎安喝着茶,淡淡地看了眼胡县令。

“百姓饿着肚子,官府的钱粮却去向不明,岂不寒心?”

胡县令听着这意有所指之言,心里咯噔一下。

这时,一个衙役慌忙跑进后堂。

“大人,城南……出事了。”

“有人……挖出几具尸骨……就在枯井底下……”

胡县令听完整个人顿时僵住,嘴唇微微发抖。

城南……

那是他去年下令填井封村的地方。

那几口枯井里,真的埋了人?

他心中发虚,连忙起身拱手对黎安说:

“城南突现异象,下官身为父母官,必须亲自前去查勘,安抚民心。”

“情况紧急,胡大人赶紧去办吧!”

黎安知道,这绝非什么“异象”,而是有人发现了不该发现的东西。

县令带着一群衙役急匆匆离开,后堂一下子变得静悄悄的。

“宋姑娘昨天说的那能抗旱的庄稼,能不能再讲详细些?”

宋绵绵打开随身的包袱,拿出油纸包摊开。

只见一截还带着泥土的藤苗。

“这就是山药。它耐旱,适应力强,在贫瘠之地亦可生长,且一亩地少说也有上千斤。若是旱区百姓都改种这个,粮食短缺的局面或许就能缓解了。”

黎安接过那截藤苗,低头仔细端详——他总觉得这东西似曾相识。

他正要开口,却见宋绵绵从旁边拎出了一个竹编的小食盒。

“这是……”

黎安眼神中透出不解。

这姑娘怎么回事?

让她来商议着民生大事,她却还带了个食盒。

难道是以为自己会饿着?

宋绵绵不知他心中所想,只是将食盒轻轻放在桌面上。

“这是我拿山药做的点心,请大人尝尝看。”

说着,她伸手掀开了食盒的盖子。

刹那间,一股温暖的甜香扑鼻而来。

看着这精致的山药点心,黎安心中惊讶,随机伸出手去。

“大人且慢!”

话音未落,一道黑影冲进屋内,随即抽出腰间长刀,将食盒掀翻。

“属下冒犯。”

“但此食物未经查验,来源不明,大人身份尊贵,绝不能轻易动口。”

宋绵绵眉梢微挑。

以此人身手,就知他绝非普通侍卫。

看来这位“黎大人”的身份,远比她所猜测的还要尊贵。

黎安叹了口气。

“义辰,你太小心了。”

“职责所在,不敢懈怠。”

说完,义辰从怀中取出银针,将其插入那糕点之中。

确认没有毒后,他又掰下一块放进嘴里。

面对此等美味,义辰不由自主又伸手拿了一块。

他涨红着脸,眼神失了冷静。

黎安见状,微微惊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来,连我这个挑嘴到连御膳都常皱眉的侍卫,也终究是被宋姑娘的手艺彻底拿下了。”

“这面是用山里甘甜的清泉水和的。用它和面,蒸出来更润,味道也就更好。”

宋绵绵顿了顿。

“还有第三件事,我想禀明大人。若是您肯允许,我想在村里办个山药加工点。咱们这儿年年产山药,可新鲜山药不好存放。”

“若是能做成山药粉,或是做成脆片等吃食,不仅能放得久,还能挑到镇上、甚至京上去卖。既能换粮食,也能给乡亲们添些进项。”

黎安沉默地拿起一块脆饼咬了一口,神色不明。

“这味道……竟与京上‘清圆斋’卖的点心几乎一模一样。”

他抬眼看向宋绵绵。

“普通人家,平日连糖都舍不得买,怎会做出这等精细的手艺?”

屋里气氛瞬间凝固。

宋绵绵心里一紧,却并未退缩。

“大人明察,我要真和什么权贵之家有牵连,还会在马场镇过着这日日啃野菜、喝米汤,住在漏雨土屋的苦日子?”

黎安一言不发,试图从宋绵绵的眼中找出什么,但最终,但他看到的,只有坦然。

“算了。”

他站起身。

“你那作坊的事,眼下我还不能点头。山货加工涉及许多,不是一句‘我想办’就能开的。”

“等你真要开张的时候,备齐文书,再报到我这里。到时,我自会定夺。”

“大人说话不算话?”

宋绵绵瞪大眼睛。

“昨天在马临崖,您当着羊场村和三平村两村上百号人的面,说‘若宋家女能救活病患,便准她提三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