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存在不少短命皇帝,有的在位时间甚至不足一年,仅有一个月便离世。】

【因此,对于在位时间短暂的皇帝很难给予全面评价。】

【毕竟他们还未有机会“施展抱负”。】

【然而,在明朝剩下的11位皇帝中,英宗、世宗、神宗这三位常被提及并受到批评。】

【特别是明神宗朱翊钧,他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按理说,如此长的时间足够他有所作为。】

【然而,除了前十年他表现良好,】

【让张居正主导朝政,推行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外,】

【晚年时他却任性地,连续28年未上朝。】

【这样的局面为女真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因此,在探讨明朝灭亡的原因时,许多人认为明朝看似“亡于嘉靖”,实则“亡于万历”。】

大明时空位面。

朱元璋再次扶额叹息。

为何大明朝有这么多不爱上朝的皇帝?

这万历又是什么毛病?

一个个都在给后面的人甩烂摊子。

……

万历时空位面。

位于宫中的朱翊钧,面露冷笑之色。

他虽然身为九五之尊,但从出生起就被恩师张居正严格管束。

他的日常充斥着学习圣君之道。

一旦触及所爱之物,便会遭到张居正的严厉责备。

张居正的严教之下,他有时连话都不敢说。

朱翊钧渴望亲政,但张居正总是以”时机不成熟”为由加以劝阻。

更甚者,他的母亲也与张居正联手对他进行压制。

张居正去世后,朱翊钧下令抄家,剥夺其荣誉。

清算结束后,他仿佛摆脱了沉重的枷锁。

如同一只羽翼已成的雄鹰,准备展翅高飞。

朱翊钧满怀青春的热情,决心励精图治,创造一番辉煌。

然而,他试图废长立幼的举动却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

国本之争愈演愈烈,君臣矛盾不断加深。

最终,他选择不上朝,以赌气的方式与文官集团对抗。

希望他们能在废长立幼的问题上妥协。

然而,这些老练的官员在没有皇帝管制的情况下更加自由,依然过得有滋有味。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帝王与大臣之间的裂痕愈发扩大。

“朕竟成了亡国之君,成了昏庸无道的皇帝?”

万历皇帝朱翊钧此刻神色复杂。

与文官集团赌气三十载,他最终成为了紫禁城中的囚徒。

那么他究竟是一个昏君,还是一个被文官们囚禁的帝王?

【从这一角度来看,明代宗朱祁钰、明穆宗朱载坖和明宪宗朱见深,应排在英宗、世宗、神宗之前。】

【他们分别位于第6位、第7位和第8位。】

【而明武宗朱厚照和明惠帝朱允炆则位列第9位和第10位。】

【提及这两位皇帝,其实他们还算“聪明”。】

【在其统治期间,并未做出过于荒谬的事情,当然这是就天下大局而言。】

【毕竟明武宗以“奇葩”着称,尤爱寻找乐趣。】

【至于明熹宗和明光宗,由于在位时间极短,因此很难对其作出全面评价。】

【不过明熹宗的“木匠活儿”确实堪称一绝。】

【所以,这两位皇帝与英宗、世宗神宗,以及最终亡国的崇祯皇帝相比其实不相上下。】

【都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摆烂皇帝”了。】

大唐时空位面。

李世民望着大明朝的帝王排序,一时间有些无语。

“还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本来就国祚飘摇,却还有这些皇帝横空出世,推波助澜,真是精彩至极。”

连守成之君都不如,那只能让本就溃烂的天下日益破碎。

一念及此,李世民忽然好奇。

也不知道大唐皇帝该如何排序?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认为明思宗朱由检。】

【成为亡国皇帝,其实和他本人的能力关系并不大。】

【因为大明王朝当时已经是“大厦将倾”,靠他一人确实是无力回天的。】

【再者他本来就是个闲散王爷,突然被抓来做皇帝,确实也是难为他了。】

大明时空位面。

朱由检此刻脸色有些阴沉。

尽管玄幕所说的全都是大实话,可是有时候大实话,并不好听。

哪怕这些事,他心中如同明镜一般。

但真要戳破,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是被抓来做皇帝的不假,可是在其位谋其政,他也很努力在做好一个帝王。

也想要让大明重回巅峰。

可多年来的弊端积重难返,他确实是无力回天。

他一方面懊恼着自己的无能,一方面对这个时代有着无力感。

多重情绪交叠之下,再听见玄幕如此评价他,总归是有些破防的。

“我不甘心!”

好像上天递给他了一顶亡国之君的帽子,他不接受也不行。

凭什么?

【至此,大家或许会觉得,在明朝的16位皇帝中,奇葩或怠政的皇帝占据了压倒性多数。】

【这反映出明朝的明君确实寥寥无几。】

【然而,即便如此,明朝的统治为何仍能维持近300年之久呢?】

【这看似不靠谱,但实则偶尔能发挥关键作用。】

【这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其中之一是明朝拥有强大的内阁。】

【这确保了即便皇帝摆烂不上朝,朝廷的基本运作仍能得以维持。】

【这或许也是明朝皇帝能够相对“任性”的原因之一。】

大明时空位面。

朱棣愣了愣。

“当年,朕御驾亲征,国事繁杂,令人劳累,于是在太祖开辟的基础上成立内阁。”

内阁与六部各司其职,将朝堂最高命令,从紫禁城发出。

通过全国1936处驿站,全长公里的驿道,层层下发到国家每一个角落。

“朕创立内阁,一是为了缓解帝王终日累于朝政的局面,又能够缓和君臣矛盾。”

“更是一种巩固皇权的手段。”

但是内阁虽好,也要辩证看待。

想要统治长存。

必须从帝王皇权与君臣协调中找到平衡点。

朱棣沉声道:“否则,否则会引起恶性反弹,成于内阁,毁于内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