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一日,白银百两。”
“租书另算。”
“天作书页道成笔,谁敢书写。”
“地为墨砚人成文,哪个敢读。”
“牌匾:有间书铺。”
…………
过去的记忆,在这一刻,渐渐回涌了上来。
离开书铺,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这是顾墨不曾预料到的,当初只是为了避祸,结果来到九州中心,来到皇城雒阳,来到了德宫,就被诸多东西,绊住了手脚。
当然,必定不是雒阳教司坊的花魁、大家们,艳绝一方。
也不是,长公主的十六天魔女,舞动倾城。
更不是,雒阳所在、德宫地脉,更有助于修行。
他顾墨,就不是俗气的人。
苟且:“??”
孔秋:“??”
信不信,不重要。
重要的是。
“雒阳纸贵,名副其实。”
“看来,我这定价,还是低了。”
顾墨看着手中的香火铜钱,整个人都处在愕然的状态。
他有想过,雒阳的权贵们有钱,只是这有钱的程度,让他都有些羡慕、嫉妒、恨了。
涿县书铺,白银百两。
什么黄白之物啊,低俗、无用。
对不起,你们不要在来找我了,我有了更好的选择……呜呜呜……
修行,不过是:财、法、地、侣。
这四点。
法,顾墨有《九转天经·残》,这是自小青山狐脉,也就是四娘、墨墨那得到的法门了,有《武经》(雏形),有《太平经·人字卷》、《太平经·地字卷》、有是老夫子的《德经》、有《青帝木皇功》、有《长生诀》,有《遁甲天书》,有《大日如来真经·残》……
修行法门,顾墨是不缺的,甚至可以说修的太杂,只能走炉养百经,万道为火的道路。
地。
儒道德宫,本就是一钟灵之地,外加老夫子抢来的道家洞天福地,灵气之充沛,修行之顺畅,可谓一个字:爽。
侣。
此“侣”非指俗世中所谓伴侣,而是指志同道合的道侣、道伴。
儒家经典《礼记》中所记:独学而无友,必孤陋寡闻也。
这一点,顾墨也不缺,有孔秋、苟且、武老头,虽然说他们三,都没啥大用,但是呢,其师兄公孙羊,其师姐白泽,其师夫子。
那可是世间,数一数二的极品“道侣”。
当然。
世俗认定的那种“道侣”,顾墨也有,四娘、墨墨,亦是极品。
最后。
也就剩下财了。
这一点,属实是有点没办法。
以前,还可以吃软饭。
小青山一脉的积蓄,养个顾墨还是没问题的。
可是随着顾墨,修为渐深,那么点钱财,已然有些不够了,这也是小家族、小世家里面,难以出大修行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境通天境,便是要锤炼人体诸窍,达到举手抬足,皆有通天彻地的伟力。”
“十二万九千六百穴窍,我通了不足半数之半,剩下的若是要将其尽数修炼完,需要的资源,乃是海量且难以计数的。”
顾墨低声喃喃,眼眸里难得闪过一丝凝重。
十二万九千六百穴窍,并非一定要尽数修行完,才能突破到下一个境界。
凡尘七境,第五境:不灭境。
这并非是一个,只靠积攒就能突破到的境界。
需要参悟透,“不灭”的真意。
何为不灭?
超越“生灭”表象,触及“存在”本源。
可以是道家“齐生死”的逍遥,佛家“破我执”的涅盘,或是儒家“三不朽”的永恒价值。
此境并非简单的肉身不死、神魂不灭,而是对“存在”本身的一种深刻理解和重构。
修士开始触及构成世界、生命乃至法则的“根本粒子”或“源质”,理解“生”与“灭”只是这些“源质”在不同规则下的聚合与离散形态。
以“我执”为薪,点燃“道火”。
破入此境的核心,就是:道我之火。
道我之火,并非实体火焰。
而是修士核心“道”与“存在意志”的具象化。可能表现为体内一盏不灭的心灯、神魂核心的一枚法则道纹、或是剑修那一往无前的剑意。
踏入不灭境,修士便拥有了不灭性。
只要这缕“道我之火”不熄,修士便“不灭”。即使肉身粉碎、神魂湮灭,只要道我之火不熄,且其核心“道”的烙印于天地间足够深刻。
那么修士,就能凭借此,在漫长岁月中,以信仰之力或者其它的帮助下,缓慢重生。(这个过程可能极其漫长,动辄万载,且伴随巨大风险)。
对于如何点燃“道火”,顾墨早就有了筹谋。
可他并不着急,他需要在第四境:通天境上,将根基打熬的越发稳固与厚重。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顾墨总感觉,人体的诸天穴窍里,藏有大秘。
若是能真的能打通,那十二万九千六百穴窍,必定会给未来的路,带来极大的惊喜。
不过在此之间,需要解决一个重中之重。
那就是“财”。
财这东西,连老夫子老人家,都有些没有办法。
毕竟,在道德的规则里面,规规矩矩的赚钱,那这钱,赚得的难度,可谓登天。
“登天?”
“有嘛?我并不觉得,且这钱来的也太容易点了吧。”
顾墨看着近乎爆满的书铺,嘴角扬起的弧度,那是日月都遮盖不住。
苟且、孔秋,都来帮忙了。
一个跑堂兼护院,一个书痴兼从帐房。
二者忙的晕头转向,却又幸福满满。
别问,问就是有快乐。
看着眼前,近乎爆满的书铺。
当日,在公主府里面的少年,此时有些怀疑人生。
“竟然,这般火爆嘛?”
少年无法理解,却也升起了浓浓的好奇之心。
顾墨的书,少年早有耳闻,只是因为刘文印暗中的护持,导致并未有大面积“盗书”的事情存在,可世面还是流传着小部分,口口相传的“盗版”。
“走,进去。”
少年发话,护卫:王腾、内侍:曹正纯,有些为难,却也只能无奈应下。
护卫开道,内侍贴身护持,护着少年一路进书铺、看书。
交了读书钱,少年便在诸多书铺里面寻找着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仙侠、玄幻……少年皆走了过去。
直到,历史区一本名曰《三国演义》的书籍,忽的入了少年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