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安到底还是死了,只不知道这一次死在哪方势力的手上。
半夏眼下也顾不得唏嘘,办好一应手续,领着潘燕跟着管事出了牙行。
步行一炷香时间,三人停在一座高门大院前,管事扣打门环,不多时出来一个锦衣男子,三十出头,仪表堂堂。
男子一见管事忙拱手:“您来了。”
管事笑着还礼:“程爷,这位孔夫人是此院正房的东家,潘夫人是她的长工,以后一个院子,你们多亲多近。”
程辉看了一眼半夏又看了一眼潘燕笑道:“远亲不如近邻,以后有什么事孔夫人潘夫人只管开口。”
半夏笑着点头:“日后必不与您客气。”
管事随后领着二人进了院子。
脚下青石板铺路,几棵石榴树已经光秃。院子里的房舍一眼新,飞檐斗拱十分讲究也十分气派。
程辉笑着跟在后面:“我也跟孔夫人去看看宅院,那小院子也忒严实了。”
管事笑道:“也就是人家死了,否则谁也白惦记着,这大院子能停十辆马车,原本是要建莲花池,如今也就是这样了。”
半夏半眯着眼睛看向前面高高的铁栅栏,栏内五座独立的房舍三高两矮鹤立鸡群。
刘长安到底是想干什么?栅栏围了又好像没围,五级台阶之高,外围的栅栏有什么用……防人近前偷窥?眼下只能想出这么一个原由,可自己的宅院谁偷窥?
四人往院子里一走,陈生领着陈婆子也笑着走出来:“刘管事,正房哪府买去了?”
程辉一旁笑道:“孔夫人买去了。”
半夏寻声望去,一对三十四五岁的夫妇皆一身锦衣华服,妇人七八分貌相,风韵犹存,男子也好貌相,可再好……谁爱与他为邻。
硬头皮拱手道:“陈爷陈夫人好,日后还请多帮衬。”
陈生一见半夏呼吸一紧,哪里蹦哒出这么个小美人来?
陈婆子笑道:“应该的,远亲不如近邻,有事夫人只管言语。”
西厢房黄婆子也笑着迎出来:“正房东家来了。”
半夏一看是个四十左右岁的妇人,中等模样,衣着很有几分体面,笑着施了一礼:“黄夫人好。”
一时间院子里热闹起来,陈生的三个女儿也走了出来。
半夏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如今一见果然个个如花美眷,难怪让沈琪忘乎所以。
再嫌弃今日也得给足面子,半夏放低身段,平和有礼对待每一个人。
众人也实在是好奇正房到底是什么样的,都跟着拥到了大门前。
程辉上前拍了拍这扇木门:“这个可有份量”。
牙行管事笑着打开门上大枕头锁递给潘燕:“潘夫人,一共三把钥匙,外大门两把,且收好。”
潘燕笑着收下。
半夏打量了一下大门,往外拉了一下……没拉动。又往里推了一把。
吱嘎一声木门开了。
众人一起往门里看,从栅栏到露台至少有三丈距离,管事笑道:“间隔十米,可以种些韭黄、芹菜。”
半夏迈步往里走,众人都跟了进去。
十米开外,五级台阶两旁是纯铜的扶手。
拾级而上,露台边缘是一圈儿一米高的木栅栏,栏内一共五把长石椅,五张石桌。
入目皆露台,六丈开外是一排房舍,五组正房各自独立,上面飞檐又巧妙的整合一处连成一体,很有几分味道。
窗棂以精致的榫卯工艺拼接而成,其上雕刻着繁复而细腻的花纹。
走进正房厅堂,一张茶桌四把椅子。梁枋粗壮而结实,斗拱交错,层层叠叠。墙壁上绘着色彩斑斓的壁画,地面铺设着光洁的青砖,纹理清晰,踩上去坚实而平稳。
管事笑着看了一眼半夏:“孔夫人,可满意?”
“满意,有劳管事,辛苦您了”,半夏笑的一脸亲和心头叹了口气:刘长安虽然走了,留给自己的倒挺好,哎。
管事点了点头:“在下应该的,夫人别客气,年关都忙,夫人也抓紧时间安宅,在下告辞。”
“我送送您”,潘燕笑着跟在管事后面往外行。
程辉几人只在厅堂站了站,都识趣的无人往东西屋乱看。
管事一走,众人寒暄几句也都各自回了自己的宅院。
一时间屋子里只剩半夏一个人,这才推门进了西屋。一进屋子里眼前一亮,两个红檀木书柜直接嵌入墙里,还有一张大书案。
兴冲冲走进东屋,里面什么也没有,也是,这就是意外之喜了。
送走管事,潘燕刚要锁门,程辉一旁拿过大锁:“这等粗活在下来吧,您纤纤玉手别累坏了。”
潘燕好笑的白了一眼程辉:“无事献殷勤。”
程辉眼底一抹笑意:“夫人怎么做上长工了?她什么人,要开青楼?”
“人家清清白白开什么青楼?你好好的宠侍不做怎么又当了班主?”,潘燕叹了口气:“不锁也罢,一会儿小妹还得添仆。”
程辉皱了皱眉头:“我的好姐姐,什么扎心说什么,我好不容易做个男人,你要不嫁给我试试?”
“滚,我怕你干着急不中用”,潘燕笑骂一句:“不气你了,我也不比你强,好不容易做个长工千万别给我搅和黄了。”
程辉连连点头:“放心吧,我知深浅,这小妞一看就干净,哪象你这风月老手……哎哟姑奶奶我错了,快松手。”
潘燕脸一红忙松了手:“你不是……”
“我是男人,说了你又不信,赶紧回去吧,有人来了”,程辉气的瞪了一眼潘燕,这娘们可虎了吧唧的,命根子还敢掐。
潘燕匆匆走进书房,半夏正从书案里取出笔墨纸砚,笑着看了一眼潘燕:“意外之喜,潘姐看看。”
潘燕上手检查了一下:“这房子买的忒值了。”
半夏笑着点头:“这间书房你做卧房吧,我住东屋,西三间……”
潘燕摆摆手:“我住耳房,看见书房我就想吐。”
“不要这间你住西三间,给你个婆子她住西屋,方便跟着你,西耳房两个饭婆子住。东三间做灶房,东耳房给两个护院住”,半夏摆摆手:“你又抢什么耳房。”
“……我去看看东三间”,潘燕心头颇暖走了出去。
一进东三间……也就一大一小两间屋。大屋四个灶台两个碗柜,一口大缸,靠墙几口新坛。西屋地上搭着跳板,存粮之地。
没再坚持,小妹收留恩情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