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之间的贴己话》
紫禁城·静音庵
暮色沉沉,静音庵的青灯在微风中摇曳。
长平居士——曾经的皇后,如今的修道之人——跪坐在蒲团上,指尖轻轻拨动着一串紫檀佛珠。她的面容依旧端庄,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岁月沉淀的淡然。
“姐姐!姐姐!”
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庵堂的宁静。长乐公主提着裙摆小跑进来,脸颊因匆忙而泛红,一双杏眼里满是焦虑。
“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长平居士抬眸,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长姐的威严。
长乐公主喘了口气,压低声音道:“姐姐,不好了!陛下的义子关永年死了!”
佛珠的拨动微微一顿。
“……怎么死的?”长平居士的声音依旧平稳,仿佛只是在询问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听说是‘黑金矿’的事败露了!”长乐公主凑近,声音压得更低,“他为了给朝廷供应黑金,累死了太多无辜百姓,结果被女真部落的人告了御状,陛下震怒,彻查此案,后来听说默许女真人复仇,把永儿给杀了……”
长平居士闭了闭眼,指尖的佛珠再次缓缓转动。
“永儿的儿子呢?”她忽然问。
长乐公主一怔,随即低声道:“已经秘密接进宫了……陛下似乎有意继续抚养。”
长平居士沉默良久,终于感叹一声:“火华(秦皇)杀戮心太重了。”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柄钝刀,缓慢而沉重地剖开了某些被刻意掩藏的真相。
“为了研制那些远程杀伤性武器,害死了多少人命……你也不劝着点?”
长乐公主闻言,顿时不服气地嘟囔道:“他也是你的夫君,你不是也劝不动,才躲进道观的么?”
寂静的往事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长平居士的目光落在庵堂角落的一盏青灯上,火光摇曳,映照出她眼底深藏的疲惫。
“是啊……我劝不动。”她轻声道,“所以我选择了逃避。”
长乐公主咬了咬唇,有些后悔自己的失言。她小心翼翼地靠近,坐在姐姐身旁,低声道:“姐姐,我不是那个意思……”
长平居士摇了摇头,唇角浮起一丝苦笑。
“当年他刚登基时,还不是这样的。”她的声音飘忽,像是陷入了某种遥远的回忆,“那时候,他还愿意听我说话,还会为百姓的苦难皱眉……可后来,权力越来越大,他的心也越来越硬。”
“黑金矿的事,我早有耳闻。”长平居士的指尖轻轻摩挲着佛珠,“可我劝了,他却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她抬起眼,看向妹妹:“你告诉我,什么是‘小节’?那些死在矿洞里的百姓,是‘小节’吗?”
长乐公主哑口无言。
权力的代价
夜色渐深,庵堂外的风掠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响。
长乐公主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低声道:“姐姐,其实……陛下这些年,心里也不好过。”
长平居士看向她,目光平静而深邃。
“他每次研制出新式火器,都会独自在太庙里待一整夜。”长乐公主轻声道,“有一次,我偷偷跟过去,听见他在祖宗牌位前说……‘若非乱世,朕何至于此’。”
长平居士沉默。
“姐姐,你说……他是不是也后悔了?”长乐公主小声问。
长平居士没有立刻回答。她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巍峨的宫殿轮廓。
“后悔?”她轻声道,“或许吧。但后悔有什么用?死了的人,能活过来吗?”
义孙的未来
长乐公主也跟着站起来,走到姐姐身旁。
“那个孩子……关永年的儿子,陛下准备怎么安置?”长平居士忽然问。
“听说会养在乾西五所,由嬷嬷们照顾。”长乐公主道,“陛下似乎不想让他知道父亲的事。”
长平居士摇了摇头:“瞒不住的。宫里的人最擅长‘无心之言’,这孩子迟早会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怎么死的。”
她顿了顿,低声道:“……就像当年的永儿一样。”
长乐公主心头一颤。
关永年,曾经也是陛下的义子,受尽宠爱。可最终,他成了权力博弈下的牺牲品。
“姐姐,你说……这孩子将来会恨陛下吗?”
长平居士望向夜空,轻声道:“恨不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样的轮回,还要持续多久?”
青灯下的抉择
夜深了,长乐公主该回宫了。
临走前,她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姐姐,你……真的不打算回宫了吗?”
长平居士微微一笑,目光落在那盏长明的青灯上。
“这里很好。”她轻声道,“至少在这里,我不必再看着那些鲜血,却还要装作视而不见。”
长乐公主眼眶微红,最终只是轻轻抱了抱姐姐,转身离去。
庵堂内,长平居士重新跪坐在蒲团前,闭目诵经。
青灯依旧,仿佛能照见红尘万千,却照不亮某些人心底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