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  第76章 西海惊涛

岭南的雨季刚刚结束,珠江口的水位涨到了最高。李承乾站在新落成的广州海事学院高台上,望着港口内密密麻麻的桅杆。自从南海平定后,往来商船数量翻了数倍,每日进出的货物堆积如山。

"殿下,大食商队到了。"刘仁轨快步走来,压低声音道,"领队的是个叫阿卜杜拉的老海商,据说曾七次往返大食与天竺。"

李承乾眼前一亮:"带他来见我。"

海事学院的议事厅内,一个头缠白巾、须发花白的老人恭敬行礼。他的汉话说得意外流利:"尊贵的大唐太子,您的大名如雷贯耳,老朽阿卜杜拉向您致敬。"

"老先生不必多礼。"李承乾示意看座,"听闻你常年往来西海,不知可否为我讲讲大食国的情况?"

阿卜杜拉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警惕,随即笑道:"殿下想知道什么?"

"一切。"李承乾直视老人双眼,"他们的军队、船只、商路...特别是最近为何要攻打天竺。"

老人沉默良久,终于叹了口气:"殿下既然问起,老朽不敢隐瞒。大食新哈里发野心勃勃,誓要将真主之光照耀到东方。天竺只是第一步..."

随着阿卜杜拉的讲述,一个庞大的帝国轮廓逐渐清晰——大食铁骑已征服波斯全境,海军更是横扫西海。他们拥有巨型战船,可载千人,装备着一种叫"希腊火"的可怕武器,能在水上燃烧。

"希腊火?"李承乾心头一震。这东西他在后世史书中见过,是阿拉伯帝国的秘密武器,曾让拜占庭海军闻风丧胆。

"不仅如此,"阿卜杜拉继续道,"他们还在天竺西海岸修建了大型船坞,据说要打造一支无敌舰队..."

送走阿卜杜拉,李承乾立即召集心腹议事。

"情况比想象的严重。"他摊开最新绘制的西海地图,"大食人显然有东进之意。若让他们控制天竺,下一步就是南海!"

马周倒吸一口凉气:"殿下,我军新定南海,水师尚未壮大,如何抵挡这等强敌?"

"硬拼自然不行。"李承乾手指点在天竺南部,"但我们可以联合天竺诸国,共抗大食。另外..."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要加快'火龙出水'的研制。"

"火龙出水"是将作监根据李承乾提供的思路秘密研发的新型火器,原理类似后世的火焰喷射器。虽然射程不及霹雳炮,但近战威力惊人。

就在此时,侍卫匆匆来报:"殿下,南海都护府急报!大食舰队出现在葛葛僧只外海,已击沉三艘商船!"

李承乾拍案而起:"传令!命刘仁轨率南海水师立即戒备,但切勿主动出击。另派快船通知室利佛逝、诃陵等国,提防大食舰队!"

海风呼啸,巨浪滔天。葛葛僧只以西的海面上,五艘悬挂新月旗帜的巨型战船正破浪而行。为首的战船甲板上,大食海军统帅哈立德正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海岸线。

"将军,前面就是大唐的势力范围了。"副官小心翼翼提醒,"哈里发命令我们暂时不要..."

"我知道。"哈立德冷冷打断,"这次只是侦察。不过..."他抚摸着船舷旁覆盖着油布的奇怪装置,"真想试试希腊火在实战中的效果。"

副官脸色发白:"可是大唐也有火器,而且他们与天竺不同,拥有强大的..."

"闭嘴!"哈立德厉声喝道,"真主保佑,大食海军天下无敌!传令,再靠近些,我要看清唐军的虚实!"

与此同时,凌牙门要塞的了望塔上,刘仁轨也正通过望远镜观察远处的可疑船影。

"都护,要出击吗?"年轻将领跃跃欲试。

"不。"刘仁轨沉声道,"殿下严令不得擅动。加强戒备即可,另外..."他转头对亲兵道,"把烽火台都点起来。"

夜幕降临,五堆巨大的烽火在凌牙门要塞上空熊熊燃烧,赤红的火光数十里外都清晰可见。这是李承乾设计的预警系统,一旦发现敌情,沿海烽火台会依次点燃,短时间内就能将警报传递千里。

广州城内,李承乾看到南方天际隐约的红光,立即明白发生了什么。

"传令全军备战!"他厉声喝道,"另派快马通知长安!"

长安城,太极殿。

李世民看完急报,脸色阴沉如水:"众卿以为如何?"

"陛下,"房玄龄率先出列,"大食远来,粮草补给困难,我军当以逸待劳,不必急于决战。"

"不然!"李靖反驳道,"夷狄畏威而不怀德。若不迎头痛击,彼必得寸进尺。臣请率军南下,一举歼灭来犯之敌!"

朝堂上争论不休。最终李世民拍板:"命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统兵五万南下。另诏岭南各州备战,务必将来敌拒于国门之外!"

就在大唐调兵遣将之际,南海局势陡然生变。

一支由二十艘战船组成的大食分舰队突袭了室利佛逝的商港,烧毁船只数十艘。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使用希腊火攻击城镇,造成惨重伤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消息传来,李承乾震怒之余,也感到一丝庆幸——幸亏没有贸然让南海水师出击,否则面对这种能在水面燃烧的可怕武器,传统战船根本没有胜算。

"殿下,'火龙出水'试验成功了!"将作监少监兴奋地冲进议事厅,"射程达三十步,可连续喷射五次!"

李承乾立即前往试验场。只见工匠操作着一个铜制的奇怪装置,按动机关后,一道火舌喷涌而出,瞬间将三十步外的草人烧成灰烬。

"好!"李承乾大喜,"立即量产,优先装备南海水师!"

与此同时,他命令加快新式战船的建造。这种被命名为"楼船"的新型战舰采用水密隔舱设计,配备霹雳炮和火龙出水,堪称当时的海上堡垒。

海风呼啸,战云密布。广州城外的新船坞日夜赶工,工匠们轮班作业,一艘艘楼船逐渐成形。

这日清晨,李承乾正在检阅新组建的水师陆战队,忽见杜荷飞奔而来:"殿下!长安来使!"

来者是李世民身边的亲信太监,手持圣旨:"诏命太子李承乾为征夷大元帅,全权处置南海军务,便宜行事!"

李承乾郑重接过圣旨,心知这是父皇对自己的绝对信任。他立即升帐议事,与众将商讨对策。

"最新情报,"马周指着沙盘,"大食主力舰队已抵达天竺西海岸,总数不下百艘。其先锋已多次骚扰我南海属国。"

"我军现有楼船多少?"李承乾问道。

"新造二十艘,加上改造的旧船,共四十艘。"刘仁轨回答,"水卒一万二千人。"

"还不够。"李承乾摇头,"传令各船坞,三班轮作,务必在一月内再添二十艘!"

"殿下,"刚从长安赶来的李靖提出不同意见,"兵贵精不贵多。不如先以小股舰队袭扰,拖延时间..."

"不。"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我要的不是拖延,而是一战定乾坤!"

他指向沙盘上的一个海湾:"这里,锡兰岛以北的海域,是大食舰队东进的必经之路。水面开阔,适合大船作战,而且..."他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季风即将转向。"

众将面面相觑,不明白季风与战事有何关联。只有李靖若有所悟:"殿下是想..."

"不错。"李承乾点头,"利用风势,火攻破敌!"

接下来的日子,南海水师展开了疯狂训练。特别是新装备的火龙出水部队,日夜演练海上火攻战术。李承乾亲自监督,不断改进战术细节。

与此同时,他派出一支由快速帆船组成的小分队,伪装成商船前往天竺海域侦察。带队的是个叫张亮的年轻将领,胆大心细,曾多次往返南海商路。

一个月后,张亮带回关键情报:"大食主力舰队已离开天竺,正向东航行!数量约百艘,其中巨型战船不下三十艘!"

"来得正好。"李承乾冷笑,"全军备战!"

海天交界处,一支庞大的舰队正破浪而行。哈立德站在旗舰甲板上,意气风发。此次东征,哈里发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兵力,誓要一举击溃大唐在南海的势力。

"报告将军!前方发现唐军舰队!"了望兵突然大喊。

哈立德举起望远镜,只见远处海平面上,二十余艘造型奇特的大船正缓缓驶来。与传统的中国帆船不同,这些船更高大,两侧船舷似乎隐藏着什么。

"不过如此。"哈立德轻蔑地挥手,"传令,第一梯队出击,让这些异教徒见识下希腊火的威力!"

三十艘大食战船加速向前,双方距离迅速拉近。当进入三百步范围时,异变突生——唐军船队突然向两侧散开,露出后面十艘装满干柴的火船!

"不好!"哈立德大惊,"快散开!"

但为时已晚。唐军火船借着突然转向的季风,如离弦之箭冲向大食舰队。更可怕的是,这些火船在接近敌舰时突然爆开,火势瞬间蔓延!

"希腊火?不,这不可能!"哈立德目瞪口呆地看着在水面燃烧的火焰,那分明是他们独有的秘密武器!

混乱中,唐军主力舰队从侧翼包抄而来。霹雳炮的轰鸣声响彻海面,铁弹如雨点般砸向大食战船。更可怕的是,当两军接近时,唐军船上突然喷出数十道火舌,瞬间点燃了好几艘大食战船。

"撤退!全军撤退!"哈立德声嘶力竭地喊道。

但退路已被截断。李靖率领的另一支唐军舰队不知何时已绕到后方,完成合围。海面上火光冲天,浓烟蔽日,大食舰队溃不成军...

日落时分,战斗结束。海面上漂浮着无数残骸和尸体,获救的俘虏垂头丧气地蹲在甲板上。哈立德被押到李承乾面前时,仍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们...怎么会有希腊火?"他嘶哑着问。

李承乾笑而不答。他当然不会告诉对方,这是根据阿卜杜拉的描述,结合后世知识改进的"火龙出水",性能甚至优于原版希腊火。

"带下去好生看管。"李承乾吩咐道,随后转向众将,"清扫战场,统计战果。另外,派快船通知室利佛逝等国,大患已除!"

此役,唐军以六十艘战船大破大食百艘舰队,击沉敌船四十余艘,俘获二十艘,其余溃散。大唐水师仅损失八艘小船,伤亡不足千人。消息传回长安,举国欢腾。

太极殿上,李世民手持捷报,龙颜大悦:"朕有承乾,何愁四海不平!"

他当即下诏,在凌牙门树立"平海碑",铭记此战功勋。同时晋升李承乾为"天策上将",增邑万户。

南海都护府内,李承乾却无暇庆祝。他正与李靖、刘仁轨等人研究一张更大的海图。

"大食虽败,但根基未损。"李承乾指着地图上的波斯湾,"他们迟早会卷土重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殿下的意思是..."李靖若有所思。

"在锡兰建立永久海军基地。"李承乾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天竺以南的大岛上,"控制这里,就扼住了东西海路的咽喉!"

"可是天竺诸国..."

"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点。"李承乾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派使者联络天竺各国,建立抗大食同盟。必要时,我们可以提供武器和训练。"

李靖抚须沉思:"此计大妙。不过需得禀明圣上..."

"自然。"李承乾点头,"我会亲自回长安面圣。在此期间,南海防务就拜托二位了。"

夕阳西下,李承乾独自站在凌牙门最高的礁石上,眺望无垠的大海。这一战虽然胜利,但他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东西方两大帝国的碰撞,才刚刚开始...

海风吹拂着他的衣袍,猎猎作响。远处的海平面上,一支庞大的船队正缓缓驶来——那是从广州出发的补给舰队,载着更多的士兵、武器和梦想。

李承乾深吸一口咸腥的海风,嘴角微微上扬。属于大唐的海洋时代,终于要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