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顺着实验室的玻璃窗蜿蜒而下,在窗框处积成小小的水洼。林涛的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不锈钢桌面,节奏与窗外雨滴敲打玻璃的频率逐渐同步。他的太阳穴突突跳动,耳鸣像一把钝锯,正在缓慢地切割他的神经。
"第七次了。"秦越的声音从实验室另一端传来,她正调整着一台精密仪器的参数,"同样的结果。"
林涛抬起头,看见秦越将一双41码的皮鞋放入透明实验箱中。鞋底纹路清晰可见,右脚后跟处有明显的十字形磨损——与案发现场提取的鞋印完全一致。
"模拟开始。"秦越按下启动键,实验箱底部升起一层薄薄的硅胶膜,上面涂着荧光试剂。机械臂握住皮鞋,以不同角度和力度在膜上留下印记。
林涛走近观察,潮湿的警服贴在背上,让他想起昨夜疗养院地下室那股甜腥的霉味。他的视线落在实验箱旁边的证物袋上——里面是他们在火场边缘发现的皮鞋,鞋舌内侧藏着那张神秘的纸条。
"看这里。"秦越指向第三次模拟留下的鞋印,"自然行走时,前掌压力分布均匀,后跟受力点偏向内侧。"她的指尖移向第五次模拟,"但案发现场的鞋印..."她调出电脑上的对比图,"后跟受力完全集中在外侧十字磨损处,就像..."
"有人刻意用脚跟旋转着按压地面。"林涛接过话,喉咙干涩得像吞了一把沙子,"不是走路留下的,是盖上去的。"
秦越的眉毛微微蹙起,医用橡胶手套在灯光下泛着冷光。"理论上,长期穿同一双鞋确实会导致独特的磨损特征。但要复制到这种程度..."她拿起证物袋里的皮鞋,"需要精确测量原鞋主的步态数据,然后用机器刻意磨损特定部位。"
实验室的荧光灯在秦越脸上投下淡蓝色的阴影,让她眼下的青黑更加明显。自从昨夜从疗养院回来,她就一直在分析那些抢救出来的文件。林涛注意到她的白大褂口袋里露出泛黄纸张的一角——那是"7号病人"陆明远的病历残页。
"所以你认为..."林涛的声音不自觉地压低,"有人故意制造了这些鞋印?"
秦越没有立即回答。她走到另一台仪器前,放入从陆铭袖扣上提取的纤维样本。显微镜图像投射到屏幕上,显示出几粒微小的蓝色晶体。
"蓝晶石碎屑,与疗养院附近土壤成分一致。"秦越调整焦距,"但奇怪的是..."她切换画面,"这些纤维上还覆盖着一层纤维素和胶水颗粒,与旧书装订材料吻合。"
林涛的指尖停在半空。"书店?"
"更准确地说,是存放多年的精装书。"秦越取下样本,"陆铭的袖扣很可能曾长时间接触某本旧书,而不是案发现场。"
窗外的雨声突然变大,一道闪电划过,照亮了林涛苍白的脸。他想起了陆铭办公室里那些古籍,书脊上的烫金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有人在栽赃。"林涛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先获取陆铭的私人物品,再故意留在现场。"
秦越的解剖刀不知何时出现在她指间,刀锋轻轻敲击着试管边缘。"物证不会说谎,但人会操纵物证。"她停顿了一下,"问题是,谁能如此精确地复制陆铭的鞋印特征?连磨损角度都分毫不差?"
林涛的耳鸣突然加剧,在那刺耳的蜂鸣中,他仿佛又听见了杨振在地下室说的那句话:"人格不过是一面镜子,擦掉原来的影像,就能印上新的..."
"监控录像。"林涛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我需要再看一遍书店附近的监控。"
秦越将解剖刀收回白大褂口袋,动作流畅得像一个习惯性手势。"我跟你一起。物证实验室有更高清的设备。"
两人穿过长长的走廊,荧光灯在头顶嗡嗡作响。林涛的余光瞥见秦越白大褂后摆上有一块暗色污渍——那是昨夜疗养院大火中的烟灰。他突然想起什么,停下脚步。
"那张纸条。"林涛压低声音,"'第三个模仿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方法'...你认为是什么意思?"
秦越的手指无意识地抚过白大褂口袋里的病历残页。"在法医学上,完美的模仿需要三个要素:样本、工具和..."她的声音突然变得很轻,"执行者。"
监控室里,林涛将时间调到案发前一天傍晚。高清屏幕上,一个穿深色风衣的身影出现在书店后巷,帽檐压得很低。那人左右张望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熟练地打开了书店后门。
"暂停。"林涛凑近屏幕,"看他的手。"
秦越调整画面锐度。那只正在开锁的手修长苍白,小指上戴着一枚素圈银戒——和陆铭的习惯完全一致。但当那人转身时,左手却自然地接住了从口袋里滑落的钥匙串。
"陆铭是右利手。"林涛的声音紧绷,"但这个人用左手接东西。"
秦越快速切换几个镜头:"再看走路姿势。陆铭的右肩因旧伤比左肩低0.5厘米,但这个人的肩膀是平衡的。"
林涛的太阳穴突突跳动,监控画面在他眼中开始扭曲。那个身影的每一个动作都像是精心设计的表演,既像陆铭,又带着某种微妙的不协调感,就像看着一面略有变形的镜子。
"有人在模仿陆铭。"林涛的指节敲在桌面上,节奏与昨夜地下室听到的敲击声一模一样,"而且学得很像,但不够完美。"
秦越调出另一个角度的监控:"看这里。"她指向那人弯腰系鞋带的瞬间,"脊椎弯曲角度与陆铭的体检报告相差3度。模仿者比陆铭高1-2厘米。"
林涛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陈队的名字在屏幕上闪烁,伴随着一阵刺耳的铃声。他按下接听键,陈志刚沙哑的声音立刻冲了出来:
"林涛,你在哪?局长刚才问起案子进展,媒体已经开始报道连环杀手落网的消息了!"
林涛瞥了一眼秦越,她正专注地分析监控画面中"陆铭"的步态数据。"陈队,证据链有问题。鞋印和袖扣可能是栽赃,监控里的人不是陆铭——"
"够了!"陈志刚的声音突然提高,"法医报告、物证、监控,所有证据都指向陆铭。你的PTSD是不是又发作了?那种耳鸣和幻觉——"
"不是幻觉。"林涛打断他,声音比想象中更冷静,"我发现了'圣心疗养院'的线索,与三年前的案子有关联。再给我48小时。"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24小时。"陈志刚最终说道,声音低沉,"别让个人执念影响判断,林涛。如果到时候没有确凿的反证..."他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挂断电话,林涛发现秦越正看着他,解剖刀在她指间转了一圈。"24小时不够完成完整的物证分析。"她平静地说,仿佛刚才的对话与她无关。
"那就先找周小雅。"林涛抓起外套,"她是最后一个见过张薇的人。"
雨已经小了,但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林涛的车穿行在狭窄的街道上,挡风玻璃上的水珠将霓虹灯光扭曲成模糊的色块。秦越坐在副驾驶,膝盖上放着笔记本电脑,正在比对监控中"陆铭"的骨骼比例。
"模仿者受过专业训练。"她突然开口,"步态可以伪装,但骨骼长度无法改变。这个人刻意调整了走路方式,使身高看起来与陆铭一致。"
林涛的指尖在方向盘上敲击着莫尔斯电码般的节奏。"像演员扮演角色?"
"更像士兵学习目标人物的生活习惯。"秦越合上电脑,"你知道特种部队有专门的模仿训练吗?用于渗透任务。"
林涛没有回答。他的思绪回到了三年前那个雨夜,十字形鞋印在泥泞中清晰可见。当时所有人都认为那是凶手匆忙中留下的,但现在想来,那鞋印太过完美,就像刻意展示的战利品。
周小雅住在城东一栋老旧公寓的四楼。楼道里的灯泡忽明忽暗,墙皮剥落处露出霉变的痕迹。林涛敲门时,隐约听见屋内传来书本落地的闷响和急促的脚步声。
门开了一条缝,周小雅苍白的脸出现在阴影中。她的眼睛红肿,黑眼圈深得像淤青,手里紧握着一本《变态心理学》——陆铭的着作。
"周同学,我们需要再了解一些情况。"林涛出示警徽,注意到女孩的手指在书脊上收紧,指节泛白。
周小雅的目光扫过秦越的白大褂和解剖刀形状的胸针,突然剧烈地颤抖起来。"你们找到他了,对吗?"她的声音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陆老师不可能杀人...但他最近变得好奇怪..."
秦越上前一步,声音出乎意料地柔和:"我们可以进去说吗?关于陆老师'变奇怪'的具体时间。"
公寓内部堆满了书籍和笔记,茶几上散落着几张照片。林涛认出其中一张是陆铭与学生的合影,背景是大学图书馆。但照片被人用红笔画了许多箭头和问号,集中在陆铭的右手部位。
"从上个月开始。"周小雅跌坐在沙发里,书本从她膝头滑落,"陆老师突然对'镜像人格'研究特别着迷,经常半夜发邮件讨论案例。"她指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然后两周前,我发现他在办公室对着镜子练习签名...但用的是左手。"
林涛和秦越交换了一个眼神。监控中的"陆铭"正是左利手。
"张薇知道这件事吗?"林涛问,注意到墙角一个纸箱里装着女性衣物和化妆品——张薇的遗物。
周小雅突然捂住脸,泪水从指缝中渗出。"张学姐发现了什么...她死前一周一直在问'圣心疗养院'的事。"她抬起头,眼神涣散,"她说陆老师不是原来的陆老师了,就像...被调换了。"
秦越蹲下身,从散落的照片中抽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这是哪里?"
照片上是一栋哥特式建筑,门口挂着"圣心疗养院"的牌子。林涛立刻认出这就是昨夜焚毁的废墟,但照片中的建筑完好无损,门口站着几个穿白大褂的人。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两个人——他们长得一模一样,只是眼镜款式不同。
"张学姐从旧报纸上找到的。"周小雅抽泣着,"她说这是关键...然后她就把照片藏在了这本书里。"她指向地上那本《变态心理学》,书脊有明显的拆解痕迹。
林涛翻开书,在中空的夹层里找到一张折叠的纸条。上面是一串数字:7-7-7-21-7,笔迹与陆铭办公室日历上的备注一致。
"密码?"秦越凑近观察,"还是日期?1989年7月21日?"
周小雅突然抓住林涛的手臂,指甲几乎嵌入他的皮肤。"陆老师上周说过一句话...他说'他们用镜子杀人,现在镜子要来杀我了'。"她的瞳孔扩大,"昨天有人跟踪我,穿着蓝色雨衣...他走路一点声音都没有,就像..."
"就像飘着一样?"林涛轻声问,想起疗养院地下室那个鬼魅般的身影。
周小雅猛地点头,然后从沙发垫下抽出一部手机:"张学姐死前发给我的最后一条信息。"屏幕上是一张模糊的照片,拍的是书店后门的监控显示器,上面显示的时间是案发前36小时。一个穿风衣的身影正对着摄像头微笑——那笑容让林涛的后颈汗毛直立。不是因为它多么狰狞,而是因为它与陆铭平常温和的微笑分毫不差,但出现在这个时间点,陆铭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这不是陆铭。"林涛的声音低沉,"这是一个模仿者。"
秦越拿起那本《变态心理学》,快速翻到某一页:"这里。"她指向一章标题——《镜像人格的植入与替代》,作者署名陆铭,但页脚有一个铅笔写的批注:"实验成功了,代价是什么?"
林涛的手机突然震动,一条匿名短信跳出来:"停止调查。下一个数字是3。"几乎同时,窗外传来一声轻微的"咔嗒"声,像是树枝折断,但林涛知道这栋公寓楼下没有树。
他冲向窗口,正好看见一个穿蓝色雨衣的身影消失在街角。那人转身的瞬间,林涛看清了他手腕上的表——和陆铭、杨振戴的是同一款。
"我们得去疗养院。"林涛转向秦越,声音里是他自己都没察觉的急切,"现在。"
秦越的目光落在照片上那串数字:"7-7-7-21-7...这是病房编号?还是实验代号?"
周小雅突然发出一声呜咽,她指着窗外:"他又来了...那个没有脚步声的人..."
林涛拔出配枪,但窗外只有空荡荡的街道和飘摇的雨丝。然而,窗台上多了一样东西——一只41码的皮鞋,鞋底沾满新鲜的泥土,鞋跟处有一个清晰的十字形磨损痕迹。
"他在玩游戏。"秦越冷静地说,解剖刀不知何时已经握在手中,"留下线索,观察我们的反应。"
林涛拿起那只鞋,从鞋舌内侧抽出一张字条:"第三个模仿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方法。猜猜谁是第一个?"
字条背面用红笔画着一面镜子,镜中映出的不是持镜人的脸,而是一个数字:7。
回停车场的路上,林涛的耳鸣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雨已经停了,但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金属味。他的车孤零零地停在角落,前轮附近有一滩可疑的液体。
"刹车油。"秦越蹲下检查,声音紧绷,"管线被割断了,很专业的手法,开出一段距离后才会完全失效。"
林涛绕着车子检查,在驾驶座门把手上发现了一粒蓝晶石碎屑——与陆铭袖扣上的一模一样。
"不是警告。"林涛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是清除障碍。"
秦越的白大褂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微弱的荧光,她正在用手机查询什么。"圣心疗养院1989年7月关闭,原因是'重大医疗事故'。"她抬起头,"事故日期是7月21日,正好是那串数字的最后一部分。"
林涛的手机再次震动,又是一条匿名信息:"你以为7号病人是陆明远?猜错了。7号是镜子。"附带一张模糊的照片,拍的是一面镜子,镜中映出三个穿白大褂的人——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第三个站在他们身后,只露出半张脸和小指缺失的左手。
"三个模仿者..."林涛喃喃自语,突然明白了什么,"不是三个人,是三个阶段。杨振复制了陆明远,然后有人复制了杨振,现在..."
"现在有人在复制陆铭。"秦越接上他的话,解剖刀在指间转了一圈,"'镜面计划'从未停止,只是换了实验对象。"
远处传来警笛声,由远及近。林涛警觉地抬头,看见三辆警车正朝这个方向驶来。
"陈队派人跟踪我们。"林涛迅速做出判断,"不能再回警局了。"
秦越已经拉开副驾驶车门:"去疗养院。现在。"
林涛发动车子,刹车踏板果然比平时松软许多。他咬紧牙关,转向一条偏僻的小路。后视镜里,警车的红灯在雨后的雾气中像血一般晕染开来。
"24小时。"林涛低声说,不知是在对秦越说还是对自己,"在那之前,我们必须找到证明陆铭清白的证据,以及..."
"以及弄清楚谁是第三个模仿者。"秦越的声音异常冷静,"因为前两个已经死了——陆明远和杨振。现在有人继承了'镜面计划',而且技术更加精湛。"
车子驶过一片水洼,倒映出扭曲的街灯。在那瞬间的镜面反射中,林涛似乎看见后座上坐着一个穿蓝色雨衣的身影,但当他猛踩刹车回头查看时,后座空空如也,只有一只41码的皮鞋静静躺在那里,鞋跟处的十字磨损在月光下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