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无痕之罪 >  第268章 完整实验室

暴雨过后的清晨,阳光像一把钝刀割开云层,在张薇公寓的落地窗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涛站在客厅中央,手套上的指纹粉在阳光下泛着银灰色的微光。他的右眼瞳孔在强光下收缩得比左眼慢了半拍,这种细微的不协调感自从昨晚从圣心疗养院回来后愈发明显。

"凶手是从阳台进来的。"秦越蹲在落地窗前,指尖轻触窗框边缘几乎不可见的刮痕,"专业级的开锁工具,没有留下任何指纹。"

林涛的目光扫过客厅。茶几上的咖啡杯还留着半杯已经凝固的液体,沙发上的抱枕整齐地排列着,没有任何搏斗痕迹。整个现场就像一幅精心布置的静物画,完美得令人不适。

"太干净了。"林涛走向卧室,"像有人特意打扫过。"

卧室门半开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气味从门缝里飘出来。林涛推开门,阳光透过薄纱窗帘照在床单上那片已经变成褐色的血迹上。张薇的尸体已经被移走,但法医标记的轮廓还留在那里——一个扭曲的人形,双臂张开,像是要拥抱什么。

"致命伤在这里。"秦越指着轮廓颈部的位置,"一刀切断颈动脉,手法干净利落。凶手要么非常专业,要么..."

"要么练习过很多次。"林涛接上她的话,太阳穴突突跳动。他的视线落在床头柜上——一个首饰盒敞开着,里面的项链和耳环散落在周围,但最上层的钻戒不见了。

"伪装成入室抢劫?"秦越走到衣柜前,"但奇怪的是..."她拉开抽屉,"这些名牌包一个都没少。如果是抢劫,为什么不带走更值钱的东西?"

林涛的耳鸣突然加剧,耳道里仿佛有无数细小的虫子在爬行。三年前那个仓库爆炸案的现场浮现在眼前——同样过于"完美"的证据链,同样刻意布置的假象。那次错误的判断让一个无辜者坐了三年牢,直到真凶意外落网才真相大白。

"林队?"年轻刑警小李的声音从门口传来,"物业监控调出来了。案发当晚确实有个可疑人物进出这栋楼。"

监控室里,显示屏的蓝光映在每个人脸上,给空气镀上一层冰冷的质感。林涛盯着屏幕上的时间戳:7月7日23:17,一个穿黑色连帽衫的身影走进电梯,帽檐压得很低,看不清脸。但当他抬手按楼层时,袖口露出一截银色表带。

"暂停。"林涛突然说,"放大右手腕部。"

画面放大后,一个模糊的φ形疤痕隐约可见。林涛的呼吸一滞——和昨晚在疗养院地下室看到的那个黑影一模一样。

"23:34,同一个电梯。"小李切换画面,"这次他低着头快步离开,右手插在口袋里。"

秦越凑近屏幕:"看他的走路姿势,左腿似乎有点跛。"

林涛的右眼刺痛起来,仿佛有针在角膜下游走。他想起地下室那些刻着编号的门,想起控制台上"认知重构进度77%"的机械女声,想起照片背面"第七即第一"的潦草字迹。

"林队?"小李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死者的电脑数据恢复了。最后浏览的是一个加密文件夹,技术科刚破解出来。"

电脑屏幕上跳出一系列文档,最上面那个命名为【圣心疗养院-镜像计划】。林涛点开文件,里面是张薇手打的调查笔记:

【陆铭父亲陆文渊1999年死于疗养院火灾,但火灾原因存疑。据前护士长透露,事发当晚地下实验室有异常响动。七名患者离奇失踪,官方记录为"转移治疗"。

杨振医生名义上死于同场火灾,但2001年有人在新加坡见过与他极为相似的人。值得注意的是,杨振右手腕有独特疤痕(见附图φ形标记)。

陆铭继承父亲研究笔记,近年发表的神经科学论文中多次提到"镜像神经元同步"概念,与当年疗养院秘密实验高度吻合...】

文档在这里中断,最后修改时间是案发前一天。

"查一下陆铭的不在场证明。"林涛的声音低沉,"还有,联系鉴证科重点检查死者指甲缝里的残留物。"

法医实验室的冷光灯下,张薇的尸体躺在不锈钢解剖台上,像一件被拆解的工艺品。秦越戴着放大镜,小心翼翼地用镊子从死者紧握的右手指缝中取出一枚袖扣。

"意大利定制款,纯银镶黑玛瑙。"她将袖扣放在物证盘里,"内侧刻着'LM'缩写——正好是陆铭的名字拼音首字母。"

林涛拿起袖扣对着灯光转动,黑玛瑙在冷光下泛着诡异的暗红色泽,像是凝固的血。他的耳鸣突然加剧,耳中响起地下室那个机械女声:"认知重构进度77%..."

"还有更确凿的。"秦越切换显微镜显示屏,"死者指甲里的皮肤组织与袖扣上残留的DNA完全匹配。从伤口形态看,她死前曾激烈挣扎,抓伤了凶手右手腕内侧。"

林涛的太阳穴突突跳动。太完美了——监控、动机、物证,所有线索都指向同一个人,就像三年前那个案子一样严丝合缝。但正是这种完美让他感到不安,仿佛有人在幕后精心编排这出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邻居的证词也很有意思。"秦越翻开笔记本,"住在对门的王女士说,案发前一天晚上听到张薇和一名男性激烈争吵。她透过猫眼看到那人离开时的侧脸——描述与陆铭高度吻合。"

林涛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技术科发来的消息:【陆铭衬衫送检结果:左袖口缺失一枚袖扣,材质与死者手中发现的一致。衬衫送洗记录显示,案发当天上午陆铭曾将三件衬衫送往干洗店,包括这件。】

"他在销毁证据。"秦越说,"但百密一疏。"

林涛没有回应。他的视线落在解剖台旁边的托盘上——那里放着从死者胃里提取的内容物。在灰白色的粘液中,一点蓝色荧光格外显眼。

"这是什么?"他指着那点荧光。

秦越皱眉:"不确定。看起来像某种化学指示剂,已经送去做光谱分析了。"

临港大学生物医学实验室的走廊长得仿佛没有尽头,消毒水的气味浓得几乎能尝出苦味。林涛的脚步声在空荡的走廊里产生诡异的回声,听起来像是有另一个人跟在他身后。

陆铭的实验室门牌上除了名字,还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陆文渊站在一群穿白大褂的人中间,照片一角被刻意撕去,留下锯齿状的边缘。

林涛敲了三下门,里面传来一个温润的男声:"请进。"

实验室里的光线比走廊明亮许多,各种精密仪器整齐地排列在不锈钢台面上。一个穿白大褂的高瘦男人站在离心机前,袖口卷到手肘,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他转过身时,林涛注意到他的右眼虹膜颜色比左眼略浅——是义眼,但做工精良到几乎看不出差别。

"陆教授?"林涛亮出证件,"市局刑侦队林涛。关于张薇女士的案子,有几个问题需要向你核实。"

陆铭的表情没有丝毫波动,只是轻轻摘下橡胶手套:"请坐。要咖啡吗?"

"不必。"林涛扫视着实验室,目光在角落里的监控摄像头上停留了一秒,"你认识张薇吗?"

"当然。"陆铭的声音平静得像是讨论天气,"她是《科学前沿》的记者,上个月来采访过我的镜像神经元研究。"他走向办公桌,动作优雅得像是在跳一支编排好的舞,"听说她遇害了,我很遗憾。"

林涛注意到陆铭走路时左腿有极其细微的不协调,如果不是刻意观察几乎无法察觉。他的视线落在陆铭的右手腕上——那里被衬衫袖口严严实实地遮住。

"7月7日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你在哪里?"

陆铭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皮质笔记本,翻到某一页:"那晚我在实验室通宵做实验。记录显示,23:15分我还在调整电泳仪参数。"他指向墙上的监控,"学校安保系统应该有记录。"

林涛走向监控显示屏,调出对应时段的录像。画面中,陆铭确实在实验室忙碌,时间戳显示23:20分他正在操作一台精密仪器。但林涛注意到,监控每隔七分钟就会有一个几乎不可察觉的闪烁,像是信号受到了干扰。

"你的袖扣。"林涛突然转向陆铭,"左边少了一枚。"

陆铭低头看了看袖口,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啊,是的。上周参加学术会议时丢的,可能是掉在出租车上了。"

"上周?"林涛的声音带着刻意的疑惑,"但干洗店记录显示,这件衬衫是案发当天上午送洗的。"

实验室的空气突然凝固了。陆铭的义眼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虹膜上的细微纹路组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见的φ形图案。

"我记错了。"他的声音依然平稳,"是会议后的第二天丢的。最近实验数据太多,时间线有些混乱。"

林涛走向角落里的标本架,上面整齐排列着数十个玻璃罐,福尔马林液体中漂浮着各种生物组织。最前排的罐子上贴着标签:【镜像神经元培养组-7号】。罐子里的组织在溶液中缓缓旋转,表面泛着诡异的蓝色荧光。

"这是什么实验?"林涛问道。

"基础神经科学研究。"陆铭走到他身边,白大褂上散发出淡淡的消毒水气味,"我们尝试在体外培养具有镜像特性的神经元集群。"

林涛的耳鸣突然加剧,那个机械女声又在耳中响起:【第七阶段镜像刺激准备就绪】。他的视线被标本架后面的一个小型监控显示器吸引——画面显示的是实验室门口的角度,但右下角有一块明显的盲区。

"你们的监控有死角。"林涛指出。

陆铭微笑:"是的,那个角落放着贵重仪器,为了避免电磁干扰没有安装摄像头。"

就在这时,实验室门被猛地推开,一个扎马尾的年轻女孩抱着一叠文件冲进来,差点撞上林涛。当她看到陆铭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中的文件散落一地。

"教、教授,您要的数据..."她的声音发抖,眼睛死死盯着陆铭的右手腕。

陆铭弯腰帮她捡文件:"周小雅,我说过多少次了,进门前要敲门。"

名叫周小雅的女孩手忙脚乱地收拾文件,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咖啡杯。褐色的液体在实验报告上洇开,像一朵丑陋的花。

"对不起!我马上清理!"她的声音尖得几乎破音,手指颤抖得拿不稳纸巾。

林涛蹲下身帮她捡起最后几页纸,注意到那是几份二十年前的实验记录复印件,页眉处印着"圣心疗养院-镜像计划"的字样,其中一页被咖啡染污的地方正好是签名栏——【实验负责人:陆文渊;执行医师:杨振】。

"你是陆教授的研究助手?"林涛问道。

周小雅点点头,眼睛始终不敢看陆铭:"我、我负责整理他父亲留下的旧资料..."

陆铭突然插话:"小雅,去储藏室拿些干净的抹布来。"他的声音温和,但眼神冷得像冰。

女孩如蒙大赦般逃出实验室,临走时林涛注意到她的右手腕内侧有一道新鲜的抓痕。

"好学生,就是有点毛手毛脚。"陆铭摇摇头,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新的咖啡杯,"还要继续问吗,警官?"

林涛的目光扫过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整齐排列的仪器,精确到毫秒的实验记录,连咖啡杯都摆放成完美的直角。一切都像数学公式一样精确无误,完美得令人窒息。

"最后一个问题。"林涛直视陆铭的义眼,"你认识杨振吗?"

陆铭的手指在咖啡杯上停顿了一瞬,几乎不可察觉:"家父的同事,二十年前死于疗养院火灾。为什么问这个?"

林涛没有回答。他的视线越过陆铭的肩膀,落在墙上的一面小镜子上。镜中的陆铭倒影比他本人慢了半拍转身,嘴角挂着一个诡异的微笑。

离开实验室时,走廊尽头的应急灯突然闪烁起来,以七秒为间隔明灭不定。林涛回头看了一眼,透过门上的小窗,他看到陆铭站在标本架前,凝视着那个标有"7号"的玻璃罐。福尔马林液体的蓝光映在他脸上,将他的表情分割成明暗两半。

而在林涛转身的瞬间,镜中的陆铭倒影依然站在原地,缓缓抬起右手,手腕上的φ形疤痕在蓝光下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