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无痕之罪 >  第226章 技术型人格

实验室的紫外线灯管嗡嗡作响,在林涛的视网膜上投下青紫色的光斑。他眯起眼睛,看着秦越将蓝宝石袖扣放入电子显微镜的载物台,金属臂旋转时发出精密仪器特有的蜂鸣。

"放大四百倍。"秦越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他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跳跃,显示屏上逐渐浮现出宝石切割面的微观结构。林涛注意到他的指甲修剪得过分整齐,边缘呈现实验室人员特有的、被化学试剂漂白过的苍白色。

林涛的太阳穴突然刺痛起来。他下意识摸了摸配枪,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想起圣心疗养院地下室那些锈蚀的档案柜。三天了,那些刻着"陆文渊"名字的划痕和发霉的泰迪熊玩偶,依然在他的噩梦里反复出现。

"看这个。"秦越突然调出对比图像。左侧是案发现场提取的地毯纤维,右侧则是袖扣缝隙中发现的微粒。"光谱分析显示,袖扣上的灰尘含有大量纤维素老化产物和酸性纸浆残留——"

"旧书店。"林涛打断他,手指敲打着显示屏边缘,"和现场完全不符。"

秦越的眉毛微微扬起:"理论上,佩戴者如果去过不同场所,纤维混杂是正常的。"他调出另一组数据,"但问题在于,袖扣内侧检测出的皮脂酸值与陆铭的皮肤代谢特征有0.3个百分点的偏差。"

窗外的暴雨突然加剧,雨点砸在通风管道上发出密集的鼓点声。林涛盯着那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差异,却感觉有冰冷的蛇顺着脊椎爬上来。0.3%——刚好是法医鉴定中区分同卵双胞胎的临界值。

"再做一次鞋印模拟。"林涛抓起实验台上的3D模型,那是根据张薇公寓浴室瓷砖上的鞋印复刻的,"我总觉得那个位置太完美了。"

秦越叹了口气,但还是接过模型走向另一台设备。他的白大褂下摆扫过地面,露出沾着泥渍的鞋跟——那是昨天在疗养院地下室沾上的,林涛注意到那痕迹与自己靴底的纹路惊人地相似。

液压装置启动的嗡鸣声中,模拟平台开始精确复现浴室地面的倾斜角度。秦越调整着压力参数:"根据你的体重和步态特征,现在模拟自然行走状态下的鞋印沉积。"

林涛看着机械臂末端的仿生足模缓缓落下,在特制凝胶上留下清晰的纹路。但当他将模型与现场照片重叠比对时,眉头立刻拧成了结:"深度不一致。"

"现场鞋印前掌压力比自然行走状态下重了12%。"秦越调出压力分布图,"更奇怪的是,足弓部位的纹路反而比正常情况清晰——就像有人故意踮着脚,又用手按压过鞋印后部。"

实验室突然陷入寂静,只有离心机运转的轻微震动从地板传来。林涛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配枪的保险栓,那个可怕的猜想正在他脑中成形:有人穿着他的同款警靴,精心伪造了那个鞋印。

"数据不会说谎。"秦越推了推滑落的眼镜,"但有人试图让它说谎。"

林涛突然抓起那枚袖扣,对着顶灯转动。蓝宝石在冷光下泛着诡异的虹彩,让他想起陆铭审讯时充血的眼白。"如果证据链完美得不像真的..."

"那它很可能确实不是真的。"秦越接上他的话,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一串命令。主屏幕上同时弹出七组数据流,像七彩的瀑布倾泻而下。"看这个——鞋印提取物中的灰尘成分与袖扣上的有82%重合度,但与案发现场环境样本只有43%匹配。"

林涛的呼吸变得粗重。他想起圣心疗养院墙上的刻痕,那些被反复描画的"陆文渊"字迹边缘的DNA碎屑。太整齐了,就像有人刻意收集了陆铭的皮屑填入划痕。

"你相信直觉吗?"林涛突然问道。

秦越的手指停在半空:"我只相信可重复验证的数据。"

"那这个呢?"林涛调出手机里的监控截图,那是陆铭进入张薇公寓楼道的画面,"注意他推门的动作。"

画面逐帧播放。戴着鸭舌帽的男人用左手推开玻璃门,腕间的蓝宝石袖扣闪过一道冷光。秦越皱眉:"陆铭是右利手,审讯时所有签名都是——"

"但他在书房取书时用左手。"林涛放大另一个片段,"看这个书架前的动作,他自然地用左手抽出精装书,右手只是辅助。"

秦越的眼镜片上反射着跳动的数据流:"人体工程学上,这种左右手混用习惯只出现在3%的人群中。"他调出陆铭的体检报告,"但他的脑部扫描显示典型的右半球优势,理论上不应该..."

实验室的门突然被推开,陈志刚的剪影逆光站在门口。雨水从他的警用雨衣上滴落,在地面汇成小小的水洼。林涛闻到了熟悉的尼古丁味道——局长又在违规吸烟了。

"舆论要炸锅了。"陈志刚的声音像砂纸摩擦,"媒体在问为什么还不起诉'教授杀手'。"他走进来,雨衣上的反光条在紫外线灯下泛着诡异的绿色。

秦越下意识挡住显示屏:"我们在复核关键物证。"

"一周了。"陈志刚的指尖敲打着实验台,不锈钢台面发出令人不适的震颤,"市长办公室打了三个电话,受害者家属委员会明天要游行。"他的目光扫过那枚蓝宝石袖扣,"证据确凿的案子,你们在拖什么?"

林涛感到太阳穴的血管在跳动:"证据太完美了,完美得不正常。"

"老天爷啊。"陈志刚摘下警帽,露出花白的鬓角,"你什么时候开始用文艺腔调办案了?"他抓起一份报告,"鞋印、DNA、动机、作案时间——哪一样没坐实?"

"鞋印可能是伪造的。"秦越突然插话,"压力分布不符合自然步态。"

陈志刚的表情凝固了。他慢慢转向秦越,像在看一个突然发疯的优等生:"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质疑市局鉴证科的权威分析?"

林涛上前一步:"我们只是提出合理怀疑。袖扣上的纤维与案发现场不匹配,监控显示陆铭的用手习惯前后矛盾——"

"够了!"陈志刚的拳头砸在实验台上,震得显微镜镜头微微颤动,"明天早上十点,检察官办公室要收到完整的起诉材料。这是命令,不是讨论。"

雨水顺着陈志刚的雨衣下摆滴落,在地板上画出扭曲的轨迹。林涛突然注意到局长的右手小指在不受控制地抽搐——那是二十年前卧底行动留下的神经损伤,每当压力过大时就会发作。

"给我24小时。"林涛压低声音,"如果明天这时候还找不到破绽,我亲自把案卷送到检察院。"

陈志刚的瞳孔收缩了一下。他摸出烟盒,又意识到这里是禁烟区而烦躁地塞回去:"你知道陆文渊的学术仇敌正在组织联名信吗?那些象牙塔里的老狐狸,巴不得看我们出丑。"他凑近林涛,烟草和薄荷糖的气息喷在对方脸上,"别被PTSD影响了判断,林涛。"

实验室的灯光突然闪烁起来,可能是暴雨影响了电路。在明灭的光线中,林涛看到陈志刚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某种他读不懂的情绪。耳鸣开始了,熟悉的蜂鸣声由远及近,夹杂着孩童模糊的哭喊——该死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我很清醒。"林涛强迫自己稳住声线,"比任何时候都清醒。"

陈志刚深深看了他一眼,转身时雨衣发出塑料摩擦的声响。门关上的瞬间,实验室的顶灯恢复了稳定,但那种压抑感如同粘稠的液体般滞留在空气中。

秦越打破沉默:"他说的PTSD..."

"战场后遗症。"林涛简短地回答,把袖扣装回证物袋,"继续分析监控录像,我要所有陆铭出现的画面逐帧比对。"

他们沉默地工作到凌晨三点。当秦越第三次打哈欠时,林涛发现自己的咖啡杯已经空了,杯底残留的咖啡渍形成一个奇怪的漩涡状图案。窗外,城市的霓虹灯在雨幕中晕染成模糊的色块,像被水洗掉的油画。

"找到了。"秦越突然调出两组画面并列显示,"左边是公寓监控,右边是书店街拍。"他放大两个视频中"陆铭"的手部特写,"看拇指与食指的夹角——公寓监控里是标准的78度握持动作,但书店画面显示他习惯用85度的钳式握法。"

林涛凑近屏幕。差异极其细微,但在法医人类学的标准里,这已经足够判定行为习惯的不一致。更诡异的是,书店监控中的"陆铭"在整理书架时,会无意识地用左手小指推眼镜——而审讯室里的真陆铭,这个动作永远由右手完成。

"人格分裂能解释这种差异吗?"秦越问道,声音因疲惫而嘶哑。

林涛摇头:"肌肉记忆比人格更顽固。"他想起圣心疗养院病历上"人格融合"的记录,突然打了个寒颤,"除非..."

传真机突然自动启动的声音吓得秦越差点打翻咖啡。吐出的纸张上只有一行打印字:"证据越完美,陷阱越深——镜中人"

林涛的血液瞬间冻结。他抓起外套冲向门口,却在玻璃门前急刹——倒影中,他分明看到自己身后站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人。但当他猛回头时,空荡荡的实验室里只有嗡嗡作响的仪器,和一脸茫然的秦越。

"怎么了?"秦越问。

林涛没有回答。他盯着自己颤抖的右手,那里攥着一张不知何时出现的便签纸,上面用铅笔淡淡写着:"他们叫我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