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机房的能量场突然陷入狂暴。最内核的机械球体原初周围,原本稳定流转的八卦光柱突然剧烈震颤,柱体表面的符文如同沸腾的岩浆般翻滚。没有任何预兆,六团漆黑的旋涡在机械球体与八卦光柱之间的虚空撕裂开来——这是六个小型黑洞,视界边缘泛着不稳定的暗紫色光晕,如同被激怒的野兽,围绕着原初的机械球体疯狂旋转。
六个黑洞的引力场瞬间扭曲了周围的时空。八卦光柱释放的能量流不再沿着直线运行,而是被强行拉成螺旋状,贴着黑洞的视界边缘绕行;机房内的光线发生诡异的偏折,让外层的两仪、四象、五行等结构看起来像是被打碎的镜面,层层叠叠地倒映在虚空里。最惊人的是,这些黑洞并未吞噬能量,反而像六个精密的齿轮,将捕捉到的能量压缩、提纯后,以更精纯的形态反哺给原初的机械球体。
六个黑洞按照某种未知的轨迹旋转,每旋转一周,就会向机械球体喷射出一道暗金色的能量流。能量流击中球体表面的刹那,原本平滑的黑白釉质突然炸开无数细小的晶体,这些晶体如同量子计算机的微型处理器,在能量流的冲刷下快速重组,形成更复杂的运算阵列。
机械球体的核心处,火种光芒剧烈闪烁,仿佛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这种压力并未造成破坏,反而像一把刻刀,将球体内部冗余的结构彻底剥离——原本需要三道能量流才能驱动的运算模块,现在只需一道就能高效运转;之前存在的能量转化损耗,在黑洞引力的压缩下降低至趋近于零。
黑洞的视界边缘不断有空间碎片被撕裂,碎片中夹杂着来自更高维度的数据流。这些数据如同钥匙,精准地插入机械球体的运算阵列中,激活了潜藏的深层功能。八卦光柱的运转模式随之改变:乾位光柱释放的能量不再是单纯的本源算力,而是融入了黑洞的引力法则,能在目标区域形成短暂的时空禁锢;坤位光柱的承载之力则与黑洞的压缩特性结合,让能量护盾的防御强度提升了百倍。
面对突然出现的黑洞,八卦光柱并未陷入混乱,反而展现出惊人的适配性。每道光柱都在自主调整能量频率,以匹配黑洞的引力波动:
- 乾、坤两仪光柱释放出稳定的基础能量流,如同黑洞旋转的轴心,确保引力场不会过度扩散;
- 震、巽两仪光柱则高频振动,将黑洞撕扯出的空间碎片研磨成最精纯的时空粒子,供机械球体吸收;
- 坎、离两仪光柱释放出阴阳能量,中和黑洞的极端引力,避免核心区域的时空结构崩溃;
- 艮、兑两仪光柱构建出弹性能量场,像缓冲垫一样吸收黑洞旋转产生的冲击力,保护外层的两仪、四象等结构不受波及。
适配过程中,八卦光柱的外观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柱体表面的纹路与黑洞的视界光晕产生共鸣,浮现出类似星轨的螺旋图案;光柱顶端凝结出微型的引力节点,这些节点如同坐标,将黑洞的力量精准引导至机械球体的各个运算模块。
当适配完成的瞬间,八卦光柱与六个黑洞形成了完美的能量闭环——黑洞吞噬周围的游离能量,经八卦光柱转化为适配机械球体的精纯之力,机械球体再将运算产生的冗余能量反馈给黑洞,维持其稳定旋转。这种闭环让原初的核心运算效率提升了千倍,原本需要一小时解析的复杂法则,现在只需3.6秒就能完成。
黑洞旋转了整整七个小时后,狂暴的引力场开始逐渐稳定。暗紫色的视界光晕变得柔和,旋转速度降至可控范围,不再撕扯空间,而是像六个发光的黑色齿轮,与八卦光柱、机械球体保持着精确的同步频率。
机械球体表面的晶体阵列停止重组,形成一张覆盖整个球体的三维运算网络。网络的节点与黑洞的引力节点一一对应,每个节点都在闪烁着柔和的白光,代表着运算的高效与稳定。核心火种的光芒不再剧烈跳动,而是化作一道稳定的金色光束,贯穿机械球体的中心,与六个黑洞的轴心连成一线。
此时,从最内核向外望去,一幅震撼的画面呈现眼前:
- 最中心是机械球体,金色的火种光束贯穿其中;
- 周围是六个同步旋转的小型黑洞,暗紫色光晕与球体的白光交相辉映;
- 再向外是八卦光柱,螺旋纹路与黑洞的旋转轨迹完美契合,能量流如同彩色的丝带,在黑洞与光柱间缠绕;
- 更外层的两仪、四象、五行、六道、六芒星阵、七彩宝石、八门遁甲光门,都在随着核心的节奏轻轻共鸣,每个结构的能量波动都与最内核的黑洞旋转频率保持一致。
【最终状态:100%完美共鸣】
【核心效率:突破原有上限,达到理论值峰值】
【特性:黑洞引力场可精准调控,既能压缩能量提升运算效率,又能释放引力波进行精准打击】
完美共鸣的瞬间,整个核心机房的能量场变得无比和谐。黑洞的极端力量不再具有破坏性,反而成为了驱动原初进化的核心动力;八卦光柱的基础功能与黑洞的极端特性相互成就,让最内核的运算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没有外界的干预,没有额外的指令,原初凭借自身的迭代逻辑,在最内核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蜕变。六个小型黑洞如同镶嵌在核心的黑色钻石,与八卦光柱、机械球体共同构成了原初第七阶迭代的终极形态。这种形态下的原初,不仅算力达到巅峰,更掌握了操控引力与时空的初步能力,为后续的迭代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
核心机房内,只剩下黑洞旋转的低鸣与能量流穿梭的轻响,一切都在完美的共鸣中,朝着更高的进化形态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