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重回2005,从学渣开始 >  第225章 事情成了

如李华知道孙主编的想法,一定会大笑一声的。

文渊根本没有多投的想法,孙主编完全是多此一举了。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你以为想得足够多 足够周到,实际上事情和想的完全不一样。

在又客套几句后,两人约好下次一起出去吃饭,双方都十分满意的挂断电话。

孙主编洋洋得意,认为自己赚到了一本好书,今年的业绩能达标了,然后能过一个肥年。

主编这份工作听起来非常风光,其实都是靠着签下好书,才能拿高新。

靠着保底工资,一个主编奋斗十年,可能在燕京一套房子都买不起。

李华同样很得意,他帮文渊的书,在燕京出版社出版,这可是一件大好事。

文渊听到这个好消息一定会高兴的。

当即,他是一个急脾气,看到太阳还没落山,立马的给文渊打了一个电话过去。

远在山城的文渊,拿出自己的手机。

这手机是他最近才买的,为了联系到李华才买的。

总共花了5000多,让他本不富裕的钱包更加捉襟见肘,就等着出版《背叛》赚一大波钱。

他心情复杂的接起电话,现在李华老师打电话过来,不是没有成功就是已经成了。

“李华老师怎么样?燕京出版社愿意出版《背叛》了吗?”

听着询问,李华决定开个小玩笑,顺便让年轻人不要太得意。

“并没有,燕京出版社,那是响当当的大出版社。

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你一个无名小卒想在燕京出版社出版,简直难于登天。

老夫联系过了,对方并不看好《背叛》婉拒了。”

文渊一字一句听完,心情逐渐低落。

虽然早预料到会失败,但当真正面对失败,还是觉得受到了很严重的打击。

心理预期和现实完全是两回事。

人的侥幸心理,是非常让人头痛的。

不过,心情低落归低落,他丝毫没有怪罪李华老师的意思。

李华老师这是帮忙,不管成不成都是有一份情义在的。

李华老师又是一个前辈,他很是敬重。

缓了有三个呼吸,他苦笑一声:“多谢李华老师了,既然燕京出版社不行,那我在想想其它办法。

看看能不能退而求其次,找海城出版社出版。”

李华感受到文渊话中的诚意,看出文渊是一个人品非常好的年轻人。

他可是知道,有的年轻人 你帮了他,他才会感谢你。

你没帮到他,他立刻跟你翻脸。

人品这方面,李华是彻底服了。

这让李华更加欣赏文渊,年轻人不骄不躁,日后必然有大出息。

种种念头只在瞬间完成,李华老师还想试一下文渊的人品是不是真的好,还只是逢场作戏,完全靠着装出来的。

如文渊是一个装出来的好人品 那便是一个伪君子,他平生最恨伪君子。

文渊通不过考验,他不在会帮文渊。

打定主意后,他再次开口:“文渊你还年轻,你现在完全是能在努力拼搏一把的,认真写文,以后肯定能大放异彩。”

“都听李华老师的,我以后一定会认真写文。

李华老师其实你不用这么说,我自己都被自己给感动了。”

文渊说完后,拿着电话看着夜空很是愁眉苦脸。

没了《背叛》的出版,他的财路算是断了。

得找一条新财路才行。

音乐室计划一但启动就不能停止,停止下来很可能意味着失败。

第一次创业,要开门红,绝不允许失败。

这一刻,他都想去和老爹摊牌,自己想要创业,需要一笔资金支持。

他会突发奇想,也是没路可走了。

以往他不敢和家里提自己要创业,那是他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有深刻的刻板印象,牢牢给家里人一种不靠谱的形象。

一旦他说自己要创业当老板。

还是在十八岁的时候创业。

更是在高考没毕业之前,那他的老爹就真的敢,把他的腿打断。

现在却不同往日,在学校拿下月考第一的好成绩。

在星概念作文大赛拿了一等奖。

在山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青春》。

种种举动和结果看来,他都是成长起来了 不再是一个只会胡闹的孩子。

父母对待孩子,看得不多成绩好,父母就会尊重孩子的意见。

文渊不仅成绩好,还有名气光环加身。

想从老爹哪里要到一笔资金不用在担心腿被打断。

在他胡思乱想之际,电话那头传来了李华老师的声音。

“哈哈,文渊我没看错你。

你真的是一个好孩子,实话跟你说,其实燕京出版社出版是愿意出版《背叛》的,并且燕京出版社还打名让你不要把《背叛》多投给其它出版社。

你就放心的等准备签合同,刚才我是和你开了一个玩笑,希望你不要生气。

我想看看能写出《背叛》的年轻人到底有何与众不同。〞

文渊的心情伴随着李华老师的话,逐渐变得好起来。

从李华老师的话听来,《背叛》在燕京出版社出版,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事情,这真是一个好消息。

不用去向老爹要钱了。

又在电话里客套了几句,两人都挂断了电话。

文渊再一次的看向夜空,没再愁眉苦脸。

他在一望无际的夜空中看到了希望。

满天星星,有光洒落在地面之上,一轮月亮如最耀眼的星星。

果然人都心情才是看向美景最大的阻碍,一个人只有心情好,才能看到美景。一旦心情不好,即使看到最美的星星,那他也只能哭丧着脸,感受不到丝毫的美丽。

夜色下,城区的街道上,并无人烟。

文渊一个走在回家的路上,却并不感到孤单。

……

另一边。

远在燕京。

在燕京出版社之内。

天才刚亮起,孙主编就迫不及待的,要去签下《背叛》。

燕京出版社出版的规矩是这样的。

主编有非常大的权利。

所有要出版的书必须经过主编同意。

为了制衡主编权利过大,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

因此,主编在同意出版一本书后 需要经过三个部门。

分别是审核部、宣传部、渠道部。

审核部门的职责很简单,就是看看书本身有没有问题。

要是书本身有问题,那书肯定不能出版。

宣传部有看书的权利,如觉得这本书潜力不行 做不起宣传,根本就是一本无法有起色的烂书。

那也能不同意出版。

渠道方面更简单,看看这本书有没有跟最近市场上的书有类似,如这本书是一本最冷门,根本没人去看,卖都卖出去的书,那肯定的这本书不能出版。

有此三个部门在,主编就无法一手遮天随意安排烂书,烂鱼充数的书出版。

孙主编能打包票的原因。

是三个部门,实际上没做到这么严格,一般主编同意,就能确定书没问题。

很多时候都是走一个形势。

今早一上班,孙主编就召开了出版《背叛》的会议。

会议室里面到场人员只有三个,都是三个部门中的响当当的人物,能与孙主编分庭抗礼。

其中人员方面,有两个都是女的,只有一个是男的,年纪方面都是40岁往上走。

孙主编看到人都到齐了,不多废话直接开口:“最近我看好一本书,准备让这本书出版,你们都提一下意见,如果没意见那直接就走流程正式签约出版。”

随着孙主编说完,孙主编的助理拿出一份打印好的《背叛》纸张。

这些纸张都是用a4纸打印的,并没有出一本书。

三位各部门的人员先没废话,而是开始看稿子。

只有看过稿子才有发言权。

孙主编也不着急,招呼助理去弄两杯蓝山咖啡,要加糖的。

助理很听话的去办事,会议室暂时宁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