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549集:拓展效果显着呈现

文件夹里那张彩色打印的照片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刘好仃把它轻轻夹进笔记本第一页。阳光从百叶窗缝隙挤进来,在纸面上划出一道金线,正好落在中东合作方代表笑出眼角纹的那张脸上。

他没多看,合上本子,转身把空调调高一度——办公室太凉了,昨天签完协议大家兴奋得忘了关窗,今早小张进来时鼻音都重了三分。

“别感冒,咱们现在可是国际团队。”刘好仃一边说,一边把桌上五杯刚泡好的姜茶推过去,“趁热喝,喝完开工。”

阿芳捧着杯子笑:“刘师傅,您这像幼儿园老师。”

“那也比当老板强。”老李嘬一口,“老板只会问‘什么时候见效’,咱自己知道,好汤得慢炖。”

这话把大伙儿逗乐了。笑声刚落,刘好仃就拍了拍白板——上面贴着三张不同颜色的表格,分别写着“中东项目进度”“东南亚意向跟进”“文化手册初稿”。

“昨天是结婚登记,今天该过日子了。”他指指表格,“谁负责哪块?认领清楚,月底我要看到数据能说话,不是只会点头。”

小张第一个举手抢中东那张表:“我英语刚升级,正好练口语!”

阿芳认领文化手册,理由充分:“我女儿学阿拉伯语呢,我能问她怎么夸人家孩子可爱又不假。”

老李默默拿下东南亚那张:“我不怕慢,就怕乱。”

分工明确后,办公室突然安静下来,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翻纸的沙沙响。刘好仃坐在角落,看着三人埋头干活的背影,心想:

这才是拓展真正的开始,不是签字那一刻,而是今天这种——

忙得顾不上喝水,却没人抱怨的日子。

两天后,问题来了。

中东那边物流卡在海关,样品玻璃延迟三天;东南亚文件审批像蜗牛爬,邮件回得客气但慢;连文化手册第一条“如何夸孩子”,阿芳都纠结要不要加个备注:“如果对方孩子其实长得不太可爱怎么办”。

“咱们是不是太较真了?”小张中午吃饭时嘀咕,“人家可能根本不在意这些细节。”

刘好仃夹起一块豆腐,慢悠悠说:“细节不在我们眼里,而在他们心里。你觉得无所谓的事,可能是人家眼里的尊重。”

下午开会,他没批评谁,反而把每个问题写在白板上,挨个问:“谁能解决?不能马上搞定没关系,先说想法。”

结果出乎意料——

小张提议建个“合作问题日报”,每天汇总更新;

阿芳建议给文化手册加个“情景模拟”章节,比如“对方老板夸你衣服好看但你根本不想聊这个”;

老李直接打电话给审批部门,语气客气但逻辑清晰:“我们不是催,是想帮你们更快完成审核。”

刘好仃听着听着,嘴角翘了起来。不是因为问题解决了,而是因为——

团队开始自己想办法了。

一周后的周五下午,报告初稿出来了。

刘好仃让每人用一句话总结成果。

小张:“中东项目虽延迟,但对方主动补偿了仓储费,说明信任在加深。”

阿芳:“文化手册试读版发给对方HR,他们回了句‘Shukran,你们比我们还懂我们自己’。”

老李:“东南亚那边终于批了文件,附言写着‘下次直接寄电子版就行’,算是熟人了。”

刘好仃听完,没急着夸,而是打开投影仪,把数据做成图表放上去:

出口订单量涨了18%,客户满意度提升到92%,合作项目平均推进速度比预期快两天。

“这不是数字,”他说,“这是咱们一群人,把‘试试看’变成了‘真行’。”

办公室安静了几秒,然后爆发出笑声和掌声。连打印机都凑热闹,“咔哒”一声吐出一张新纸——不是文件,是阿芳随手贴上去的便签,写着:“刘师傅,请教一句阿拉伯语,怎么表达‘你们靠谱’?”

刘好仃拿起笔,在下面写:“告诉他们,不用学,看咱们怎么做就知道了。”

第二天早上,他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发现桌上多了三样东西:

一杯温热的枸杞菊花茶(老李特供),

一页手绘的“中东客户沟通流程图”(小张笔迹),

还有一张便利贴,上面画了个笑脸,写着:“文化手册第一章完成!附赠一句万能开场白:‘您今天的领带真精神!’”

刘好仃把便利贴贴在电脑边,打开邮箱,准备发最终版报告给总部。

刚点开界面,小张冲进来,手里举着手机:“刘师傅!中东那边刚发消息,说他们朋友看了我们合作进展,也想谈技术共享!”

刘好仃没抬头,继续敲字:“告诉他们,排队就行。”

“可……他们问能不能插队。”

“不能。”他终于停下手指,转过椅子,“但可以告诉他们——

我们这儿插队不靠关系,靠谁先学会夸我们厂门口那盆绿萝长得精神。”

小张愣住,随即笑出声。

刘好仃也笑了,起身去倒水,路过白板时顺手擦掉旧数据,写下新的目标:

“下个月,让合作方主动给我们写好评。”

他刚放下板擦,打印机又响了。

这次出来的不是照片,也不是文件,而是一张A4纸,上面只有两行字:

“长期关系,始于信任。”

“成于每天多做一点点。”

刘好仃把它贴在门后,正对着自己的工位。

风吹进来,纸页轻轻晃动,像在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