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爷恶奶坏?分家!我从破屋搬豪宅 >  第416章 不一样的中秋

里正儿子闻言,双拳紧握的想要转身追上去,里正媳妇刚赶过来,看着眼前乱七八糟的场面,着急忙慌的喊道,

“儿啊!先带你爹回去,快去请郎中要紧啊!”

里正儿子回神,忙弯身蹲下,二人合力背着里正向家赶去。

今日过后,云家村想将生了黑斑红薯卖出去的事,瞬间传遍了十里八村......

.........

溪福村作坊外。

余大山坐在桌上提笔备着,听着田长顺喊出的数字忙记录着。

眼见作坊外边前来送红薯的人越来越多,声音逐渐嘈杂起来,田长顺停下手上的动作向前走去,

表情满是严肃的开口提醒道,“今日前来送红薯的人,劳烦主动排队过称,若是等不及了可自行离开。”

这话一出,吵闹的声音瞬间全无,只剩下时不时的传出些许唠嗑声......

整整一下午,余大山都在作坊前边帮忙。

此时四合院内热闹声不断,众人说笑着,手上包粽子的动作不停。

江清璟做完课业后被从书房放出来,兴冲冲的跑到院中桌前,刚想开口时,眼睛转了几圈好奇的问道,

“阿姐,我们这边中秋节包粽子,可为何我刚刚在书上看到其他大多地方都是吃月饼赏月呢,难不成是在书上写错了吗?”

见众人看向自己,江清璟忙表情严肃的开口,“阿姐我可没有乱说,刚刚宥安也在书上看到了,不信你问他。”

话音落下,众人皆是轻笑。

余月手上动作麻利的包着粽子,抬头看眼江清璟开口解释,“书上没写错,按理来说大多地方中秋是吃月饼赏月,而端午应该吃粽子纪念故人,

只是传说当年我朝地理位置偏僻,道路曲折难走,等纪念故人的消息传到我们这边时正好是中秋节,因此我们每年中秋才包粽子。”

宋巧娘抬眼看过去,赞同的点头附和,“你们阿姐说的没错,从前是有这种说法传出来。”

江清璟一副明了的表情站在原地,随后思索着出声,“阿姐,既然其他地方中秋节都是吃月饼赏月,不如我们也做点月饼赏月吃吧。”

众人闻言手上的动作一停。

看着江清璟满是期待的双眼,余月轻挑眉答应,“等这些月饼做完后我做点月饼。”

这话一出,江清璟瞬间放声欢呼起来,随后拽着余宥安向院外跑去。

.........

今年的中秋比往年热闹许多。

自从听了江清璟的意见,村尾众人今年过了个不一样的中秋。

随着夜色降临,众多人坐在四合院外边摆放的桌上,周围四处篝火升起,孩童你追我赶不停玩闹着。

孙秋菊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满是感慨的出声,“我还是头一次这样过中秋节。”

“是啊,我们几家都在,就是缺少了梨花一家。”

眼见悲伤的气氛逐渐出现,宋老太开口圆话,“这过节在哪其实都一样,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在一起就好。”

说完出声招呼,“月丫头今年做了月饼,大伙儿都快尝尝。”

随着话题的岔开,气氛再次逐渐热络起来......

.........

一晃中秋节过了两日后。

村里作坊也将首批红薯做了出来,等余月查看后没什么问题,田长顺瞬间放下心来。

余月抬步准备出作坊时,转头出声嘱咐,“里正伯伯,红薯粉的做法没错,等会过完冷水后直接挂起来晾干就行,

我同火锅店打好招呼了,到时直接送过去就好。”

田长顺点头应声,“月丫头我知晓了,这村里的做法有我照看着你放心,听你爹说 明日你们要准备启程了?”

余月抬眼看向远处轻声开口,“明日我们准备启程,从府城回来许久了。”

田长顺轻叹口气附和,“想来也是,府城还有店铺,耽误许久也不行。”

二人寒暄番,余月便离开回去收拾东西。

等她到院里时,明显感觉气氛沉重了许多,孙秋菊几人陪着宋巧娘说着话,眼里满是不舍。

余月没出声打断的回屋。

翌日天亮。

待余大山一众人出院子时,村尾几家人已经在门外等着了,其中还有背着包袱的宋老太。

余大山眨了几下眼睛,忙快步走过去,抬手接过宋老太肩上的包袱,乐呵的开口问道,“娘,你跟爹收拾好东西了,正好我们一同启程回府城。”

宋老太一脸笑意的摇头解释,“大山,府城路远,你们回去了也忙,这次我跟你爹就不回去了,

只是想着热闹了好几天,觉得你们突然离开了不习惯,就想着去镇上去几日。”

余大山听到这也不强求,满脸认真的点头,“那正好我们送你去镇上,等过些时日我再接你去府城小住。”

宋老太笑眯眯的应“好”,宋巧娘同孙秋菊几人说了说话,便上车开始出发。

等马车赶到村里时才发现,溪福村的百姓都在村口等待着。

在前方赶着马车的余大山刚停下来,便见田长顺走上前来,“大山,上次你们离开时没带大伙送的东西,这次马车多,你们可一定得收下。”

听到这话,村里人忙出声附和,“是啊大山,东西也不多,你们可一定得收下。”

看着向马车旁涌过来的村民,余大山眉头微皱,随后开口招呼,“大家不要挤,既然是大伙儿的心意,那我们便收着了。”

这话一出,众人瞬间分散开向三辆马车走去,宋巧娘同几个知心人抓紧时间说了几句,马车便启动了。

余月看着坐在对面放下车窗,泪眼朦胧 满是感慨的宋巧娘,将手中的帕子递过去安抚道,“娘,等后边我们想回来时随时回来。”

宋老太抬手牵住宋巧娘的手,“月丫头说的对,如今你们日子过好了,随时可以回来,大好的日子可不能哭。”

宋巧娘擦干眼泪,母女二人说着话,余月薄唇轻抿,别过头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