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了!
仅仅是看到了任务名称,洛珞便十分肯定自己触发了那个最理想的任务。
从【未来视界】预见他拍摄《流浪地球》的那一天起,他就有此猜测,他刚想到可控核聚变,下一秒就浮现了这部戏的画面,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巧合。
他只是担心,会不会因为自己的提前,导致本应该触发的任务消失,或者改变。
毕竟是可控核聚变啊!除了在《流浪地球》这样的科幻大片里,哪里还见过这么高端的东西,其重要性简直超过了过往所有任务和奖励之和。
如今看到它成功触发,总算松了口气。
随即才冷静下来,仔细的看起了任务内容,
【触发任务——点燃聚变之火】
【任务等级——传说级】
【任务描述:行星发动机的怒吼象征人类存续的呐喊,你不仅是刘启,更是点燃文明火种的执炬者,需在物理规则框架内,让这座钢铁巨兽的心脏真正搏动。】
【要求:基于剧本中的重型聚变发动机核心设计图,在剧本游戏中推演出可实际运行的聚变反应逻辑,三年之内点燃聚变之火,推动人类文明的前行。】
【奖励:开拓者勋章】
【备注:行星发动机的虚构火焰已照亮深空,但人类真正的聚变灯塔仍隐匿于迷雾。】
浏览完任务详情的洛珞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原来S级任务还不是最高,上面还有更高的传说级,只不过这个任务内容……
这跟他想象的也太有出入了……
他想到了是跟点燃聚变之火相关的任务,但按照他的想法,这个任务应该是发生在戏里,哪怕让他实际在【剧本游戏】里代替刘启,完成那个如同末日一般,点燃聚变发动机的任务也不是不行。
但现在这是什么?
三年内点燃聚变之火!?
洛珞在心底发出一声无声的嘶吼。
这三年无论怎么看都不会是戏里吧,合着系统让他在现实里三年内搞出可控核聚变!?
不是剧本里的角色在点火!不是用道具和特效模拟聚变的光芒!是要在现实世界中,让那颗能够点亮地球、推动星球的“火种”真正点燃!
有没有搞错啊大佬。
他是想完成任务,然后拿到核聚变的相关资料,方便他能更快的在现实里搞出来。
现在任务直接让他去搞,他要是有那么大本事还用费劲巴力的拍戏干嘛,早就写设计方案交到中央了,还用等你安排个鬼的任务。
至于那个任务奖励,开拓者勋章它的价值有多大,洛珞已经无心关注了。
要是他真的能在三年之内把可控核聚变搞出来,那什么奖励都没有也值了。
不过仔细看过任务后,洛珞也算松了口气,虽然是传说级任务,但系统不至于完全给他一个只能在传说里才有可能完成的要求。
首先便是那个任务描述了,仅仅是点燃聚变之火,没有让他去直接造个聚变发动机出来,这其中的差距可是天差地别。
前者只需要产出聚变能源就可以,后者却要通过粒子动能产生推力,更不要说还需要解决粒子定向控制、辐射防护、微型化聚变装置等问题。
一个仅仅只需要勉强搞出来可控核聚变,一个还要设计为推进引擎,跳过“烧开水”环节,直接利用聚变产物产生推力,这难度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别人让他自行研发,就是把完整的设计方案给他,三年内没一点可能造出来他电影中的这种发动机。
除了任务难度没有那么突破天际外,系统还给他留了一线生机,那就是【剧本游戏】。
参考上次在《源代码》的剧情里,【剧本游戏】百分百还原了“尘埃之怒”的构造,那么这次应该也差不多。
最关键的是,这次可没有那么紧的时间限制了。
只要他积分足够,那么趁着这段拍戏的时间,拿出大量的积分直接泡在【剧本游戏】里,不信他复刻不出来一个简易版的聚变堆出来。
只不过这次的任务难度并不完全集中在他的身上,毕竟不是说他方案设计的准确无误就可以,还得要在三年内做出来,成功启动才可以。
这对于当前国内的科技环境,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啊。
不过……这么想来,虽然这次任务很紧要,而且超乎寻常的难,但即便失败似乎也问题不大啊。
最多就是拿不到任务奖励,虽然这么重的任务,奖励也肯定丰厚,参考【拯救者勋章】的功能,【开拓者勋章】应该更胜一筹。
即便是失败了,他凭借在【剧本游戏】中的领悟,只要设计方案在【流形重构】通过,他早晚都可以搞出来。
看来……
“洛导?洛导?”
没等洛珞继续思索下去,温岚的声音穿过鼓风机的噪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急传了过来。
她敏锐地捕捉到了洛珞刚才的状态有些问题,尤其是联想到最近这段时间他整个人都有些紧绷,不由的就更担心了。
旁边的张涵予也停下了摘头盔的动作,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目光带着疑惑和关切投向监视器后的男人。
不过最担心的还是刘艺菲。
只见她小跑着来到洛珞身边,还没来得及询问,就看到洛珞脸上不再是连续几个月以来的、如同覆着一层寒霜般的凝重。
那双总是因高速运转而显得过于锐利的眼睛,此刻竟透出一种疲惫却又释然的光,像紧绷至极的弓弦终于被小心翼翼地松开了。
“怎么了?”
她压低声音,带着关切。
洛珞侧过头,朝她露出一个轻松的笑容,轻轻捏了捏她的手背。
“没什么”
他的声音温和许多:
“一个……卡了很久的‘难题’,终于有方向了。”
他没有提及那个“传说级任务”的内容,但那份卸下部分重担的松弛感,已经真切地传递给了刘艺菲。
闻言刘艺菲没有追问,只是微微松了口气,回握了一下——她丝毫没有怀疑,因为洛珞的回答跟她这段时间的猜测完全相符。
他就知道,洛珞一定是陷入什么难题中了。
原本她还只能一个劲的担心,因为她在科研方面也帮不上什么忙,只不过她也决定了,不能让洛珞再这么焦虑下去,要想个办法让他心态放松一下,哪怕停工几天出去玩玩也好。
他真的担心再这样下去,洛珞绷着的这根弦会断掉。
但没想到居然在这么个拍摄的时候,洛珞突然有了思路,还真是峰回路转。
“没事”
洛珞转过身再次说道。
抬起头,目光扫过满脸担忧的温岚、远处停下动作投来探询目光的张涵予,以及周围陷入短暂停滞的剧组人员。
“被光闪了下眼”
洛珞随口说道,随即他指向监视器:
“刚才那条怎么样?放一遍!”
“……很好!这条过了!”
很快,洛珞的声音终于穿透了风雪和机器余音,再次响了起来。
这场在救援行动中,点燃发动机的重头戏居然一条过,这让众人不由的也欢呼了起来。
“准备下一场吧”
洛珞随意的吩咐道,跟其他任务不同,这次他没必要着急在哪一场戏上去把它完成了,甚至也不急着去【剧本游戏】里看看。
先完成今天的拍摄再说。
……
上午的拍摄任务结束后……
“道具组,道具组!”
工作人员老钱拿着刚打印的数据报告,习惯性地一脸焦急地小跑过来:
“洛导,那个……主喷口第二十六号单元的辅助散热板,供应商那边送来的新样品,红外温感反射率跟我们要求的目标值还是差0.8%!您看要不要……”
按照之前洛珞的“吹毛求疵”,这肯定又是一轮漫长的返工和问责。
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导演的雷霆或叹息。
洛珞接过报告,目光扫过数据,竟然只是轻轻“嗯”了一声,随手将报告递给旁边的温岚。
“记录在案,后期光效看看能不能微调补偿一下,这条能用就先这样,不耽误拍摄进度。”
他语气平常,甚至带点安抚:
“抓紧把下个场景的车载镜头准备好。”
老钱愣住了,温岚接过报告的手也顿了一下,难以置信地看着洛珞。
之前连2毫米的齿轮磨痕都要X光检测确认的人,现在面对0.8%的光反射偏差,竟然……就这么放过了?没批评?没要求立刻解决到小数点后三位?
空气似乎安静了几秒。
“啊……好的!明白,洛导!”
老钱反应过来,声音里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狂喜和巨大的迷惑,转身就跑,生怕洛珞反悔。
温岚看着洛珞平静的侧脸,又看看手中的报告,心中的疑虑更深。
预算压力似乎骤然减轻,但这突如其来的“宽容”,让她莫名觉得……很不真实。
午休间隙……
张涵予端着盒饭,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到了正和摄影师交流下个镜头构图的洛珞身边。
“洛导”
张涵予斟酌着开口:
“刚才那场戏,您看我最后那个抬头看行星发动机的眼神,是不是少了一点面对这种终极造物时……内心深处的敬畏感?要不要我再来一条?”
这是张涵予的自省,也是他适应了洛珞高标准后的习惯性精益求精。
洛珞转过头,认真地看着张涵予。
他没有像之前那样,立刻给出极其精准的细微调整要求,反而带着一种宽慰的平静笑了笑。
“已经非常好了”
洛珞拍拍他的肩膀:
“你眼神里的那种孤注一掷、背负一切的沉重感和那最后一丝希望的火光,比纯粹的敬畏更复杂,也更符合刘培强在那个生死时刻的状态,这条的情绪厚度足够了。”
张涵予有些意外。
能得到“非常好了”的评价,在洛导这里绝对是极高的赞誉。
尤其那句“比纯粹的敬畏更复杂”,更像是一种对他表演内在逻辑的理解和肯定,而非严苛的指正。
他紧绷的神经也随之放松下来,那份因角色而生的沉重感仿佛找到了共鸣点,让他由衷地点头:
“谢谢洛导,我明白了。”
接下来的拍摄日,整个剧组的氛围发生了微妙而显著的变化。
洛珞依然专业、高效,指令清晰的执导着整个剧组的工作。
但就连心再大的工作人员,也不难发现,他眉宇间的寒霜总算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自信的从容。
当道具组为新布景中的一处“废旧地下城管道”送来几种做旧样品时,洛珞没有再用他那恐怖的【洞悉之眼】去挑剔每一道刮痕的新旧程度和方向,只是快速扫了一眼,指了指其中一种:
“这种风化感更贴近废土末世,可以。”
干脆利落。
拍摄一组在“领航员空间站”内部舱段的长镜头调度时,动作指导因为演员走位出了一点小瑕疵而紧张兮兮地申请重拍一条。
洛珞在监视器前回放后,却挥挥手:
“空间感出来了,情绪连贯性没问题,这点小瑕疵在动感的镜头里不明显,过了。”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连布景组递上需要签字的、某个场景预算超支的单据时,洛珞也只是快速扫了一眼,语气平静地说了声“知道了”,便签下了名字。
没有任何质疑,没有要求解释。
这种转变让整个剧组都随之松了口气。
最大的变化,也许是片场夜晚。
以往收工后,洛珞总是脚步匆匆地直奔道具车间或办公室,反复推敲图纸细节,翻阅技术资料直到深夜。
而现在,他会在片场多停留一会儿。
有时是耐心地和年轻的工作人员交流技术,声音不再那么冷硬;有时会走到巨大的行星发动机模型前,抱着双臂,静静地看着。
不再是审视,更像是在欣赏一件宏伟的艺术品,或者……是在展望着什么更加宏大的未来。
偶尔,他和刘艺菲并肩站在模型前低语时,刘艺菲能看到他眼中闪烁的不再是焦虑,而是一种纯粹的热爱与探索的光芒。
这光芒,让刘艺菲悬着的心真正放下了。
她知道,那个被沉重任务压得喘不过气的爱人,已经调整好了状态,找回了属于他的节奏和信念。
她不知道洛珞之前忧虑困惑的是什么,如今有了的思路和方向又是什么。
此刻,《流浪地球》剧组这部庞大的“方舟”,在洛珞悄然松弦之后,却仿佛卸下了无形的镣铐。
虽然依旧是重工业级别的严谨作业,却在轨道上跑得更加沉稳、自信,甚至…焕发出了更蓬勃的创作生命力。
越过那颗巨大的木星,向着更加深邃的宇宙深处,稳稳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