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的声势与力度空前绝后,展现出了“刮骨疗毒”的决心。
本身洛珞的事,在广电就是头等大事,哪怕没有《数学年刊》恰好过稿,他们也绝对不可能容忍这些媒体造谣,抹黑洛珞。
结果他们这边还没等展开行动,那边的官方过稿新闻就出来了。
这下好了,也不用他们帮忙澄清,更不用强势的责令那些媒体报社整改,反而顺水推舟,借此机会来一个敲山震虎,杀鸡儆猴。
溯源惩“首恶”:
网信办会同新闻出版、广电主管部门,迅速锁定发布最初几篇核心不实报道的源头媒体,包括“星闻速递”、“八卦第一线”等煽动性最强、影响最恶劣的媒体。
没有冗长的程序,直接立案调查。
顶格处罚,以儆效尤:
涉事媒体、工作室遭到严厉行政处罚:
巨额罚款、责令全网道歉、暂停更新、业务整改、部分账号永久封禁。
涉事记者被列入“新闻从业人员黑名单”:
相关账号的责任编辑、涉事撰稿记者被公开通报,行业禁入,其名字被记录在案,职业生涯基本宣告终结。
那句“行业蛀虫,绝不姑息”的评语,如同烙印。
追究法律责任:对捏造所谓“内部消息”、恶意歪曲事实构成诽谤的极个别极端自媒体运营者,公安机关介入,依法予以行政拘留处罚。
“典型案例”剖析与行业警示教育:
官方将这几家媒体的行为定性为“典型反面案例”,制作成详尽的警示教育材料:
梳理造谣的“流水线”:如何断章取义、移花接木、虚构“信源”。
怒斥其动机:纯粹流量至上、毫无新闻伦理、丧失职业操守。
对国家重要人才声誉、社会信任基础、科技发展氛围造成的不可逆损伤。
要求所有新闻网站、自媒体平台组织学习,签订“抵制虚假新闻承诺书”,并将此案例纳入新闻从业人员培训的必修反面教材。
主流官媒、科技媒体集中力量报道洛珞的成就意义、水木大学的庆祝盛况、《流浪地球》拍摄的硬核投入,强调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事实的核心价值观。
风暴来得猛烈,去得也足够利落。
短短数周,喧嚣混乱的舆论场为之一清。
那些曾经张牙舞爪的无良账号或灰飞烟灭,或噤若寒蝉。
业内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娱乐记者们收起了往日肆无忌惮的姿态,稿子下笔前反复斟酌,尤其是在涉足未知领域时,唯恐惹上“造谣”的指控。
那句“洛神都敢黑”的粉丝名言,成了记者圈内部自省的口头禅——它代表着一个铁律:
有些雷区,碰不得;有些人,黑不起。
怀柔基地深处,巨大的绿幕仿佛隔绝了两个世界。
内部的“流浪地球”工程,依旧在液氮寒雾营造的冰天雪地与大型机械的金属轰鸣中坚定推进。
那些外界的惊涛骇浪,似乎只是掠过这片钢铁苍穹的短暂阴云。
片场内,洛珞刚结束与张嘉文关于“行星发动机”内部结构微调的一场简短的电话讨论。
温岚走来,语气轻松:
“洛总,外面基本消停了,官方的处理结果都公示了,效果……立竿见影。”
洛珞的目光掠过监视器屏幕上刘艺菲正在“地下城隧道”艰难前行的身影,淡淡地点了下头,仿佛只是听说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意料之中”
他转头看向道具组正小心翼翼吊装的一块巨大仿金属装甲板:
“老王,那个弧度……对,就是那个位置,再精确0.5度!”
“明白,洛导!”
老王响亮地应道,指挥着手下忙碌起来,刺耳的机械焊接声重新成为片场的主旋律。
“关于……整顿内娱媒体记者的事,……是不是您的手笔啊。”
温岚看着洛珞沉静的侧脸和周围专注忙碌的身影,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忍住问了出来。
经过洛珞这次大手笔筹备《流浪地球》,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些能量,温岚毫无疑问成了整个拾光继刘艺菲之后,第二个对洛珞的真实背景有了一定猜测的人。
所以,哪怕在记者们叫嚣的最凶的时候,她也跟洛珞一样,并不惊慌。
背靠着这样的大山,对于那些跳梁小丑当然不会有太大感觉。
只是她依旧没想到,洛总的反击动作来的如此之快,而且一出手就是雷霆之怒,绝不姑息。
以至于现在整个内娱媒体的风气都一下好了很多,连带着其他明星的采访,也很少被刻意曲解,恶意报道了。
当然了,对于那些本就指望着这个吃饭的媒体,甚至是明星的推手团队,无疑是晴天霹雳了。
她的直觉告诉她,这力度、这速度、这精准打击,太不寻常了。
绝不仅仅是官方出于爱护人才那么简单。
尤其是结合洛珞背后可能存在的能量和她所知的拾光一些项目的特殊背景,很难不让她产生联想,要真是洛总出手了,那她也好心里有个数。
然而洛珞却并非肯定她的猜测。
“我?”
洛珞的语气轻松得仿佛在谈论明天的盒饭:
“何必费这个心。”
他微微后靠在导演椅上,姿态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松弛感。
“他们要整顿,是他们看到了风气需要肃清,看到了那些毒瘤对圈子的危害,媒体圈的积弊,不是只冲着我一个人去的。”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我的证明已经登上了《数学年刊》,事实就摆在那里,对错分明,真相被扭曲,自然会有人把它扳正。”
“至于我?”
洛珞的声音里依旧是近乎俯瞰的淡然:
“我的心思,没必要放在这上面。”
言下之意无比清晰:格局不同,道不同。
收拾那些聒噪的媒体,于他而言,连“出手”都算不上,只是时代浪潮冲刷掉一些浮沫的附带效果,捎带手的事而已。
但这里面确实有他的意思。
内娱的风气绝不仅仅是一家公司,一部分艺人的问题那么简单,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充斥着那些糟粕的东西。
继上次娱乐圈的整风行动后,这次对娱乐媒体的整改,同样是一记狠药。
他原本也想过找个机会肃清一下风气,但没想到机会来的如此的恰如其分,连《数学年刊》和水木都成了助力。
这种情况,他自然要顺水推舟的推上一把。
不过就像他刚才表示的那样,谈不上多用力,捎带手的事罢了。
他重新看向温岚,现在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有这个精力”
洛珞抬起手,食指精准地点了点控制台上一个闪烁的复杂坐标系:
“不如多想想,怎么让行星发动机点火时的光影,更逼近我们想要的那个真实。”
话音刚落,道具组长老王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在通讯器里响起:
“洛导!发动机基座第三象限角度校准完毕,所有参数复核无误!场景准备就绪!”
洛珞嘴角的弧度扩大了几分:
“很好!”
他的目光如聚光灯般重新锁定监视器,切换着不同摄像头的画面。
“地下城场景A区准备!运载车驾驶舱准备动态模拟!温岚,通知李副导,十分钟后,我们实拍第三十六场——‘行星发动机的微光’!”
温岚看着洛珞瞬间切换到严丝合缝的导演频道,将所有注意力重新投入那片由寒雾、钢铁与光影构筑的未来疆域,心中原本萦绕的好奇、试探乃至一丝丝敬畏,都被眼前这更具象、更宏伟的目标冲散了。
她深吸了一口带着金属与液氮气息的冰冷空气,执行洛珞的指令,迅速拿出手机拨打电话,眼中也燃起了同频的专注。
是啊,比起掀翻几块聒噪的石头,推动这颗“小破球”在浩瀚星河中启航,这才是值得倾注心力的战场。
洛导的“真实”,从来都不在那些喧嚣的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