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的夜,总是来得猝不及防。秦家别墅的书房里,灯火常常亮到天明。秦凌第三次推门进来时,看见依萍正伏案绘制机械图纸,睫毛在灯下投出疲惫的阴影。
"已经凌晨两点了,"他轻声劝道,"明天再画吧。"
依萍抬起头,眼中血丝分明,嘴角却带着笑意:"就差最后几个零件图了。这是兰州工厂急要的机床图纸,早一天送到,就能早一天投产。"
秦凌注意到她手边凉透的参茶和只咬了一口的点心,心头一紧。自抗战胜利后,依萍反而比战时更加忙碌——白天要打理济民堂,夜里要整理技术资料,还要通过秘密渠道往国内运送物资。
"南洋很安全了,"他忍不住道,"你不必这样逼迫自己。"
依萍放下绘图笔,目光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凌哥,你可知道中原现在是什么光景?旱灾刚过,百废待兴。我们在南洋安居乐业,岂能忘故土百姓仍在受苦?"
她的声音很轻,却字字千钧。
次日清晨,秦凌亲眼见证了一条秘密运输线的运作。在李副官的安排下,一批"医疗器械"正在装船。木箱上贴着红十字标志,里面却装着精密仪器零件。
"这批走澳门线,"李副官低声汇报,"海关的詹姆斯先生已经打点好了。"
秦凌注意到每个箱子都经过特殊处理。有个标注"X光机"的木箱,实际装着机床核心部件;另一个写着"手术器械"的箱子里,整齐码着技术图纸的微缩胶片。
最让他动容的是几个小药箱——里面装着依萍用空间药材特制的急救药,箱盖上刻着小小的莲花标记,这是专门给方瑜他们的。
"这些..."秦凌欲言又止。
"只是冰山一角,"依萍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过去三年,我们送回去的物资可以装备十个工厂。"
她的语气平静,秦凌却听出了其中的千难万险。
济民堂这几日格外忙碌。一场突如其来的登革热疫情席卷南洋,依萍带着医护们日夜不休地配药施诊。
"少奶奶,"阿昌着急地跑来,"金鸡纳霜库存不足了!"
依萍立即起身:"我去配药。"
她闪身进入空间,快速采集所需药材。白狐跟在她脚边,不时叼来一些珍稀草药。最近疫情严重,空间里的药材消耗极大,连灵泉的水位都下降了不少。
配好药出来时,秦凌正等在门口。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接过药箱,默默帮她分装药剂。
"你知道吗?"依萍突然开口,"现在国内一支盘尼西林的价格,相当于一个工人半年的工资。"
秦凌的手顿了顿。他明白这句话的分量——依萍这些年的努力,是在为祖国打破这样的困境。
晚饭时分,秦昭突然仰起小脸问:"爹爹,为什么娘亲总是这么忙呀?"
秦凌看着儿子天真的大眼睛,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倒是依萍温柔地接过话头:"因为娘亲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呀。"
"就像上次那个发烧的小哥哥吗?"
"对,"依萍将儿子搂进怀里,"娘亲要让更多的小朋友不再生病,让大家都吃饱饭。"
秦昭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突然跳下椅子,从书包里掏出一张画:"今天老师让我们画'我的梦想',我画了娘亲在治病!"
画纸上,依萍穿着白大褂,周围围着一群笑脸灿烂的孩子。背景处,秦昭还细心地画上了稻田和工厂。
依萍的眼眶瞬间红了。
夜深人静,秦凌轻轻为依萍按摩肩膀。感受着妻子僵硬的肩颈,他心疼不已:"其实...我可以帮你分担更多。"
依萍靠在他怀中,声音疲惫却坚定:"这些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你是秦家支柱,不能涉险太深。"
"可我是你丈夫,"秦凌握住她的手,"夫妻本该同心。"
他想起这些年依萍独自承担的风险:深夜绘制图纸、秘密联系渠道、巧妙周旋各方...而自己能做的,只有为她营造相对安全的环境。
"知道吗?"依萍忽然轻声道,"每次收到方瑜的来信,听说又有一个工厂投产,又有一批新药问世,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她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光:"我想看见真正的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