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水煮大明 >  第191章 清剿土着

邦邦牙人是菲律宾的主要民族之一,邦邦牙人主要居住在吕宋岛中部的邦邦牙河流域。在17世纪,邦邦牙人的数量应该有数十万之众。邦邦牙人以农业为主,同时也从事渔业和手工业。在文化和宗教方面,邦邦牙人最早受到了西班牙殖民者影响,部分人已经皈依了天主教。近50年的统治,类似这种的土着种族还不少。

而伊斯兰教在菲律宾的传播可以追溯到14世纪,当时阿拉伯商人通过贸易活动将伊斯兰教引入菲律宾。1380年,一位阿拉伯商人从马六甲抵达苏禄,成功让苏禄国王信奉伊斯兰教,并娶了国王的女儿为妻,从而建立了菲律宾第一个伊斯兰政权——苏禄苏丹国。到16世纪,多个伊斯兰政权在苏禄群岛、棉兰老岛建立,如苏禄、马京达瑙等,伊斯兰教成为了菲律宾南部诸岛最主要的宗教信仰。整个群岛基本形成了伊斯兰教占主体的宗教格局。

李勇和赵石在马尼拉总督府商议了一天,得出一个过渡性的解决方案:

一、将长江流域的恶霸型地主和乡绅再搞一批过来,送到各个岛上当岛主;

二、信奉天主教的人,如果坚持信仰的,全部集中礼送到棉兰老岛,整个大岛都是天主教的地盘,愿意放弃信仰的则可留下;

三、信奉绿教的人,如果坚持信仰的,全部集中礼送苏禄群岛,仅限苏禄群岛,愿意放弃信仰的则可留下;

理由很简单,避免信仰冲突,李勇很人性,这种调解很“合理”。

如果敢于抵抗,那忠贞营和敢死营黄金组合,将给他们讲人生道理,大员(台湾)岛为奴或雨山挖矿。

事后,李勇也在琢磨,要不要搞个什么教派(道教、儒教、佛教?)来南洋对冲一下,在大明抓点道士、大儒和和尚?完全靠武力,那是治标不治本。对于落后地区,有一点是必须的,实施严格的等级制度。推广李勇和汤胖子在大员(台湾)商定的,金山殖民地人分四等:一等大明人、二等华人、三等藩人和四等蛮人。鼓励土着们,心向大明,努力学习汉语,主动汉化。信仰中华文化之外的东东们,李勇策略简单而粗暴,先进行集中隔离到指定的“自治地”,让殖民地大部分地区“干净”。至于隔离到绵兰老岛上,有绿教又有天主教,他们产生冲突,打起来,那金山就爱莫能助,自生自灭吧。

菲律宾建立了三级行政管理,一级是殖民总督府,负责军事和税收;二级是直辖区和自治区,其中自治区按信仰划分,设立头人,负责收税,只要有“信仰”的人,未经同意一律禁止出岛。三级是保甲制度,保长负责交税和管理农场主;

军事上,常驻3200人殖民军吕宋营,负责内外战争;建立日本人为主的1000人吕宋敢死营、朝鲜人为主的1000人吕宋忠贞营,主要针对各岛的反抗组织和不和谐人群。建立土着仆从兵(莫洛人为主)2000人莫洛营,主要针对苏禄群岛和绵兰老岛不纳税的土着。建立保甲制度下的松散民兵组织,保护各地治安;吕宋水师驻防马尼拉,其防区面向整个南洋;

殖民地重视蒙学教育,学中文从娃娃抓起,优秀的小孩直送金山,读完中学再送回吕宋为官。

崇祯三年十月开始,吕宋岛中部丛林浸在血色残阳中。缠白布的朝鲜营长枪手列成尖锥阵,将惊恐的土着驱赶向日本敢死队的埋伏圈,敢死营的浪人皆红巾缠头,露着血红的眼仁,双手握着倭刀,不断的收割逃窜者的生命,喷涌的鲜血将蕉叶染得猩红。

"生擒的带回去当奴隶,反抗的...天诛!"朝鲜将领李福男的吼声在密林回荡。一个土着战士突然从树冠跃下,石斧劈向浪人队长,却被早有准备的铁炮打碎了胸膛。更多土着被逼至峡谷断崖,前有火枪,后有长枪,绝望的他们宁死不屈,十余具尸体坠崖时砸得乱石飞溅。

日朝联军将俘虏用铁链拴成串,婴儿的哭嚎混着土着妇女的惨叫在暮色中凄厉蔓延。李福男擦拭着长枪上的脑浆,对敢死营统领笑道:"这些狗杂种信了洋教就忘了祖宗,该杀。"月光爬上尸堆时,联军哨探已举着火把继续向雨林深处搜索——传教士藏匿的据点,还在等着被血洗。

崇祯三年十月,绵兰老岛的夜雨裹着血腥气。莫洛人雇佣兵队长挥动染血的短刀,身后的部落武士踩着泥浆驱赶人群。被围困的土着村民蜷缩在茅屋间,妇女怀中的婴孩正发出细弱的哭声。"纳税的活,不纳税的死。"队长用土语嘶吼,嘴角挂着狞笑。

火把照亮弯刀的冷光,反抗者的头颅滚落泥泞。一位老者抄起竹矛刺向莫洛人,却被长矛贯穿胸膛。幸存者试图冲向丛林,却撞上早已围好的栅栏——那是他们亲手为西班牙人砍伐的木材。当黎明刺破雨幕时,茅屋已成焦墟,唯一的活口是被按在血泊里写征税文书的少年,他的指尖还滴着邻村族长的脑浆。

崇祯三年十月,吕宋某岛的平原上,来自长江沿岸的恶霸岛主,正将农场扩展至丛林边缘。周扒皮拄着从大明带来的皮鞭,对着地图指划:"这片的土人,三天内必须清干净!"

十多名武装护卫呐喊着冲进雨林,火枪与长刀并举。土着们从棕榈丛中射出毒箭,却不及火铳齐射的威力。一个受伤的农夫,却依旧被“岛主”逼着给受伤的土人补刀。"在老家老子可不能这么干!"周扒皮一脚踹开挣扎的伤者。当夕阳染红蕉林时,新一批土着奴隶被铁链拴在甘蔗田边,而他们的村庄已在烈焰中化为灰烬。

在多股力量的绞杀下,吕宋除棉兰老岛和苏禄群岛土着栖息地外,其他地方土着和部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锐减,菲律宾的丛林前所未有的“和谐”,当然总督赵石的税收每月都在创出新高。

崇祯三年十月初三,总督赵石在码头挥手向李勇告别,数了五天的比索后,有些索然无味的李勇带着新婚妻子终于要离开马尼拉,继续南洋蜜月之行。联合舰队将继续南下,向大明以前的藩国和西方殖民者宣誓主权,下一站是--文莱国,这也是李勇本次旅行的终点。垂头丧气的科奎拉在留下5万比索的欠条后,换回1艘排水量1000吨的马尼拉大帆船,带着赎回的100多人,黯然回返墨西哥。

按理说,李勇拿下菲律宾后,应该消停一下,为什么急吼吼的要在文莱插一脚。主要原因是在今年九月一日,“间谍”徐霞客汇报了南洋各国破碎散乱的现状,特别是描述了西方殖民者凭着几艘战船,几百人就可以灭国的乱象,李勇心动了。看看地图就知道了,南洋有四个点最重要,以西是马六甲(现在的马来西亚,葡萄牙占领)--控制印度洋进出的咽喉,以东是马尼拉(原西班牙人占领,现在是金山占领)--环太洋航线的关键节点,以南是爪哇岛的巴达维亚(荷兰人占领)--环印度洋西风带关键节点和南部群岛的中心,整个南洋的中心或十字路口就是文莱,文莱所在的加里曼丹岛就是中心大岛,李勇看着海图,默默念道:“得加里曼丹岛,则得南洋。”

现在的文莱仍是独立的苏丹国,由国王阿卜杜勒·卡哈尔(Abdul Kahar)统治,明面上加里曼丹岛归属文莱国,但文莱正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诸多挑战,特别前有与西班牙的战争,现有有荷兰和英国威胁。还好,1629年荷兰人在巴达维亚刚被马打蓝军队两度围攻,一时腾不出手,吞并文莱。英国征服亚洲的重心在印度,在南洋仅是个弟弟,目前在苏门达腊岛龟速爬行。李勇这时出手果断卡位,是代价和风险最小,收益却最大的窗口期。只要获得阿卜杜勒·卡哈尔的臣服,不费一兵一卒,整个加里曼丹大岛及以北,全成为金山的势力范围。在法理上,这样就把荷兰人、英国人和葡萄牙人势力,挡在马六甲,压在苏门达腊岛和爪哇岛这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