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的元炁提升效率相比。
他这两年的【龙神功】炼体,反而要辛苦的多。
其次,元炁充盈,他祖窍小世界中的长生灵桃(三代)也进一步的浇灌成长了起来。
唯一的问题就是两年时间了,他的小世界里面依旧还是只有这一株桃树。
其他地方依旧是一片荒芜之景。
不过姬云卿可以明显的感受到,随着他自身生命元炁不断的输送进去。
这两年来虽然小世界依旧荒芜,但明显空气中多了几分活力。
同样是荒芜,但明显要好得多。
说起这一株桃树。
所谓【长生灵桃(三代)】,是姬云卿自己的划分。
是他根据猿阿公的故事,对桃树进行的划分。
初代就是昆仑的长生仙桃,他这两年来也知道那种层次的桃树,可以称之为【先天灵根】。
其次就是猿阿公带出来的长生仙桃桃核种植出来的二代桃树。
不复先天灵根之本质,却依旧有着几分先天的灵机,因此可以称之为【后天灵根】。
其产出的桃子自然比不上真正的仙桃,因此命名为‘长生灵桃’。
三代,就是他通过二代长生灵桃桃核种植出来的。
其中的先天灵机已经微乎其微,不过依旧还算是【后天灵根】,只不过是底蕴最差的那种。
如果其进一步衍生出四代桃树,那就只能算是元炁比较充足的普通天材地宝,不能称之为灵根了。
根据这一点,姬云卿猜测自己的小世界想要发展起来。
最少最少都需要移植天材地宝之类的灵物,才能够将其发展起来。
甚至可能需要更进一步的投入灵根级别的资源才行。
可惜目前姬云卿根本没有这些资源,因此小世界在这两年时间里面,几乎没有怎么发展过。
【龙神功】炼体体系,【九鼎炼炁】之法。
词条的解析,知识的学习,昊天镜的使用,小世界的发展等等。
大概这就是这两年来姬云卿的收获了。
按理来说,炼体炼炁体系的完善,姬云卿的实力应该快速成长起来才对。
事实却是,这两年来他除了体质和元炁有了增长之外。
从境界方面来看,他反而没有任何的提升。
是不是感觉很不可思议。
但这是事实,因为体质的淬炼,元炁的增长,与境界没有直接的关系。
境界就好比道行,元炁就像是法力。
很多人都是法力充足,但道行不够,所以导致他们被卡在某个境界,无法提升。
鲜少有人是道行远超法力的情况。
同样的道理,有时候境界与实力同样不是一回事。
昔日老子未曾证道的时候,谁有敢说他的实力就弱了呢?
这就是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的修炼特色。
从最初的神魔炼体炼炁流,到上古练炁士,上古巫体,再到今时今日的炼炁炼体之法。
更多的都是将这些体系,变得更加适合人类本身。
是一个模仿,完善,超越的过程。
也可以说是,早期的修炼体系,对于境界道行的追求不够。
这就会有很多人被卡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境界道行才有了意义。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明明姬云卿的炼体炼炁都已经初步迈入了正轨。
但他的境界却依旧还是停留在最开始的阶段。
……………
诸子时代以来。
所有修炼体系第一步都是一道门槛,其名为:寻道。
不同于与上古时代的神魔炼体和神魔练气流衍生出来的武道等体系。
新时代的体系,除了对于天赋资质有一定的考量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道’。
修炼之初,他们就会考量心性,同时引导你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道’。
当然这个阶段,诸子百家各有不同。
如兵家武道等体系对此就完全没有太多的要求,都是先练气锻体,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才会涉及这么很高深的层次。
如道家,儒家这一类,对于道的需求则是十分苛刻。
尤其是儒家,道家还会传授一些练气之法,最起码强身健体没有问题。
儒家则是不断的让你读书,学习其中的道与理。
如果一直无法找到自己的‘道’。
那么很可能一直读到七老八十都有可能还没有任何修为。
但不得不承认,儒家体系一旦一朝顿悟,那底蕴越深最终爆发出来的力量就越强。
据说当世儒家荀夫子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早年一直不为儒家正统所包容,让他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儒家体系。
后来某一日其一朝顿悟,竟然直入大儒之境,后来短短时间内,又迈入了半圣之境。
成就了圣人之下的第一梯队的强者。
姬云卿和阿青自两年前开始,一直在太乙书院进行学习。
对此,儒家也没有保留。
前半年,姬云卿两人凭借强大的学习能力成功学习了诸国的文字。
之后按照儒家的体系,就是不断的读书,如果能够有所领悟,那自然就会进入儒家的体系。
体会到儒家力量的奥义,到时候是儒是道,相信学子们自身已经有了决定。
一年前,阿青率先完成感悟,短短一年就成功入门了儒道体系。
一度让书院的老夫子都惊为天人。
反倒是姬云卿本身,整整一年半的时间,竟然没有丝毫的领悟。
无论是道家的‘寻道’,还是儒家的‘读书明理’。
他都被卡在第一步。
之所以这样。
主要是‘寻道’‘入道’,需要的是心无杂念,诚于自己的内心。
别的还好,就是身为穿越重生者的姬云卿。
经历过前世那个大杂烩世界之后,整个人心中的杂念实在是太多了。
虽然不想承认,但他在心性、意志、心灵等方面确确实实有着巨大的缺陷。
这一点,反倒是阿青。
虽然已经两千多岁了。
但她的心灵依旧纯净,所以入道对她来说,反而更加的容易。
当然,以阿青的实力,对于儒家的体系,也只是有些好奇。
入道之后,她似乎就失去了兴趣,对于儒道也只是偶尔体会一下。
与之相比,姬云卿这一年半以来,就苦恼多了。
脑子里杂念过多。
每当他想要进行‘寻道’的时候,就总感觉自己仿佛又无数的灵感和念头冒了出来。
你以为这是一件好事?
如果是在大后期,这自然是好事。
但是放在姬云卿现在‘寻道’的阶段,那就恰恰相反。
过多的灵感,反而让他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纠结和苦恼状态。
完全专注不起来。
很多看起来十分惊人的想法,明明前一秒还感觉自己好像可以这样做。
如果这样走下去似乎很有搞头,但是下一秒又会被新的想法所吸引。
如此反复。
时间久了对姬云卿来说,同样也是一种痛苦的纠结。
对此,太乙书院的先生,认为他这是外魔入侵,过于成熟早慧,又没有合理的规划,也没有相应的能力的结果。
简单来说,就是想的太多。
这种时候。
他的思维悟性过于超然,过于跳脱,就像无拘无束的心猿。
因此。
他首先需要做的。
不是过早的接触各种高深的修炼,而是应该学会让自己的心定下来。
学会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与思维,让自己过于敏锐的脑袋放缓一点。
虽说如此,但学院的先生倒是认为他很有潜力。
甚至认为他如果能够完成定心。
那他未来在修炼道路上,反而有着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潜力。
他的前路,也会比很多人要宽敞的多。
当然,如果不能解决这一点,那他最好还是放弃这种新的修炼方式。
转而可以选择过去上古时代的神魔炼体练气流。
后期可能成就不高就是。
毕竟上古体系,后期也比较侧重于悟道。
对此。
姬云卿选择了听取专业人士的指点。
所以这一年半以来,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的学习如何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
这方面,无论是诸子百家的那一学派,都有着自己的手段。
道家的清净之心,佛门的坐照入定,兵家武道的专注意志等等。
儒家就是学习琴棋书画等记忆,磨炼自己技艺的同时,也是最好的打磨心性的手段。
顺便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方面的天赋。
本身道无高下,这些技艺如果能够登峰造极,同样也是不可小觑。
就拿画画来说,如果达到登峰造极的层次,甚至能够将画中的世界变成现实。
完全可以在画中开辟出一方画境,或者说利用画出来的事物,替换现实塑造成同一片画中天地。
等等。
姬云卿就有幸见过太乙书院收藏的《太乙天宫图》,进入过其中的画中天宫。
其中如同在画中开辟了一个小世界一般。
所以姬云卿明白,他的小世界虽然特别,但在这个世界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光是这种技艺方面的学习,有时候同样也是一条直通大道之路。
可惜,这一年半以来,姬云卿尝试过不少的手段。
但最终不能说没有效果,只能说都会一点,但都不是很精通。
用儒家专业的话来说就是“他的技艺太注重形,而没有自己的神意”。
简单来说就是所谓的匠气十足,完全没有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