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六二零章 心思

开边河湟,这算是攘外的一部分。

原本的历史,王韶开边是成功的,也确实为大宋开拓了千里疆域。

后因新旧党之争,司马光执掌朝政后,奉行王道,尽数归还于西夏……这也是司马光倍受诟病的。

现在,赵曦来了。

赵曦统治的大宋,已经从根本上挖掉了再次把河湟送出去的基础。

在赵曦看来,司马光修史直学确实是大才,学术也算是一时之才,但从治政而言,司马光太冲动,感情用事,真的算不上什么治政家。

像司马光这样的,在后世顶天了混个学者的头衔。

只是如今的大宋,有其时代的因素。赵曦并没有以一人之力改变整个国情的想法,不现实。才有了纯文人做重臣的现状。

不过,赵曦能设计制度,来避免原本历史的缺憾。

比如新旧党争,在赵曦即位以后,就完全杜绝了发生的可能。

首先,赵曦并没有完全采纳王安石那些新法,而是借了王安石变革的名头,对所有的新法变着样推行了。

他需要王安石这个号称积三十年名望的由头。

其次,赵曦没有营造出新旧党争的氛围。因为赵曦在推行新法前,充分运用了沟通的方式,让朝臣反对的声音减少了。

再一个,赵曦没有任性,没有为推行新法而将反对者贬黜,没有形成朝廷通过而地方阳奉阴违的局面。

还有就是,由于赵曦采用了温和渐进的方式,用了温水煮青蛙的办法,又有十几二十年用心拉拢,让新法反对派无法形成派系。

这也是王韶开边要比原本历史进度快,且推进顺利的根本原因。

其实,从心底上,赵曦并不太重视河湟的战略目的,反倒侧重于西域商路的开通、棉花的推广以及羊毛纺织对西夏的影响。

怎么说呢,原本的历史,西夏在北辽、西夏、大宋三国中,是灭国最晚的一个,并且还导致了一代天骄成吉思的陨落。

赵曦不是历史学家,不知道真实的原因是什么。所以,赵曦在考虑三五年后对北辽还是对西夏开战,他有点做不准。

要说规模,不管是北辽还是大宋,甚至连大理都要比西夏大。

可要说战力,雁门之战赵曦没有亲临,无法对西夏和北辽进行对比。可从狄青、种鄂、郭逵的反映,都认为北辽的战力要若于西夏。

就是老护卫营的曹霖等人也有如此说法。

想想西夏的地域,北辽、大宋、回纥、吐蕃……西夏的疆域在诸国的包围中,成就了西夏善战的本能。

这可能是西夏国祚长久的原因。

原本的历史,因为王韶开边成功,又有王安石变法的成果,大宋有五路伐夏一说,一样是功败垂成。

有了新军和彦博也开口了,可是这立场,真心让赵曦有点糊涂。

从本质上,好像都是从国朝的利益来立论的,可相互的观点……这也太扯了,不都是文臣吗?

想了想,赵曦似乎明白了,也放心了。

不管是做戏还是诚意,从事实上,都是为国操劳了。

“文阁老所言极是。只是国朝军卒几何?边境多长?老臣听闻如今国朝的新军连更戎都有难度,如何在河湟另派驻防军伍?”

张方平说的是事实。

讨论到这个程度,赵曦着急内阁议事的目的差不多就达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韶奏对,说这么多的意思,就是想让朝廷将河湟另设一道。

赵曦不忍打击功臣的积极性,但朝廷目前是真的无力派驻驻防军伍。所以,才带着要表彰王韶功劳的意思,召集内阁议事。

现在,朝廷兵源不足的情况讲明了,不信任外族的问题也讲明了,连朝廷的些许猜忌也说清了,甚至该给王韶的重视也表明了……

“官家,不管是吐蕃还是西夏,生活在河湟一带的部落,该内附想内附的已经内附了。最起码到目前,王子纯处理的很好,并没有出什么乱子。”

“国朝如今缺军卒,河湟又基本平稳,为何不暂时保持原状?”

“大朝会召开以后,役兵法将在国朝推行,三五年后,国朝可用之新军没有百万也有七八十万。到时候,别说是河湟另设一道,派驻驻防军伍,就是倾全力伐夏,也不是问题。”

“是故,老臣以为,河湟如今只需保持现状,待朝廷推行新法以后,再做讨论。老臣以为,王子纯有能力保持河湟一带三五年海晏河清!”

陈升之的观点阐述,彻底将王韶逼的没路了,想跟朝廷提的要求,也无法说出来了。

其实,那些内附的部落,是真心诚意的想全方位内附,想让朝廷能把骑兵收编了。

当大宋收购羊毛,由妇孺放牧已经基本能丰衣足食了。

那些控弦的勇士,再也不用到处为生计抢劫了。

王韶是觉得可惜,把那些可战之士都浪费掉可惜。所以才在奏对时,拐着弯向官家表明意图。

赵曦岂能不明白?

“子纯,若是朝廷容许你接收那些蛮夷骑兵,你能否做到绝对统领?还是说必须得依靠部落首领?”

王韶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官家的话。

绝对统领,让那些外族骑兵忠于大宋,王韶自问他没那个本事。

“微臣实难做到。”

王韶说出这句话后,似乎能听到所有内阁都松了一口气。

或许,他要是干答应了,或许他王韶王子纯就再也不回河湟了。

这些老狐狸,当真是找王韶的茬吗?无非是看出了点什么,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醒王韶而已。

当然,司马光除外。

“子纯,朝廷支付一千骑兵的日常用度……”

“陛下……”

“官家不可…~”

内阁都出声了…~这是要坑王韶的意思呀!这是要让河湟乱起来的意思呀!

一千骑兵的用度?不用想,河湟一带的外族骑兵,不说有几万吧,万儿八千的肯定有。用一千骑兵解决十倍之数的需求,这只有混乱一条路了。

赵曦压了压手继续说道:“这一千骑兵的用度,并不是让你固定某些部落的支出,而是在选择离秦州较近的一处城池,筹建骑兵训练营。”

“对那些部落的骑兵实行轮训制,一年一千,可享受朝廷的俸禄。每年更换,绝不让任何一个部落独占。”

“所谓训练,说白了就是花钱养着他们。大宋还没能力去训练人家的骑兵。可以让新军校尉去讲授教化,也可以向他们展示新式火器,但决不能教会。”

“如此一来,首先可以给他们希望,确保三五年的稳定,其次也能适当展示一下实力,另外还有一点,可以遴选一些真正忠诚于大宋的,授予朝廷官职,享受朝廷武将待遇。”

我成了仁宗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