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山路。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跋涉,江宏安和邓东磊跨过了清水桥镇地标性的建筑——一座据说修建了好几百年的大石桥。

过了桥,径直走不到一百米,就是清水桥集市的范围了。

清水桥这集市,年头很久了。

在整个安山县来说,集市规模都算得上是最大的。

在这一带,赶集不仅是人多、还都是各种吆喝声、砍价声不断,相当热闹,所以就形象称之为赶闹子。

这天是农历初三,赶的是大闹子。

虽然天色还没全亮,在闹子边缘的地带,就已经是相当的让热闹了。

行人、驴车、推车……

正是一幅车水马龙的形象画面。

再往里,越往中心的位置,人越多,也开始有很多人开始占位摆摊。

“先直接去收购点!大闹子人多,争取早点卖完,好早点去买东西!”

江宏安招呼了一声正四处观望的邓东磊,两人赶着车,径直往街头最热闹的区域赶了过去。

清水桥这个闹子,江宏安之前来赶过几次。

药材收购站收购点的位置,之前过来赶闹子的时候,就经过过几次。

领着邓东磊一路往了里走,穿过了人流最拥挤的那条街,来到了印象中的药材收购点所在的院子。

但让江宏安奇怪的是,这院子里进进出出的,都是牵着驴车或推着斗车的。

再一看那些空着斗车、驴子车,出来的时候,斗车或驴车上装满黝黑的块状物的情况,江宏安立即意识到了不对。

“三哥!这收购点换地方了么!我怎么看着里面像是卖煤的地方了呀!”

邓东磊也回过味来,凑着脑袋往一个人的斗车里看了一把,确认那黑乎乎的东西是煤之后,便是忍不住道。

“嗯!”

江宏安点点头,见院门边有好些个摆着摊的人,便走过去问了起来。

这一问才知道,原本在这里的药材收购点在两个月前就搬走了。

据说是因为这里太小了,不大方便。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两人都有些猝不及防。

好在,根据那人指的方位,从这里过去倒也不远。

“太小?”

“我觉得这里很大了呀!”

“卖煤都行,收药材不够?”

一路上,邓东磊都不忍不住在犯嘀咕。

然则,当他跟在江宏安后面,往前走了大概一百多米,来到一片开阔地,看着眼前那排得长长的三条队伍,口里的话立即结巴了。

“这……这……么多……多嘛!”

江宏安眯着眼,扫视了一眼那些排队的人,心中也颇有些惊叹。

心中立即是明白了,为什么会说先前那个院子太小了。

这才几点,就已经是这般热闹的场面。

等再过上一会,换成是之前的院子,怕不是得被挤爆了去。

“走吧!排队去吧!”

原本是想赶早,趁早点卖了了事。

眼下这场面,也只有乖乖排队等了。

江宏安拍拍还有些发愣的邓东磊,两个人牵着驴子车,快速的走到其中一条队伍后边排了起来。

队伍的前边,箩筐、畚箕、竹篮子……一溜的摆了下来。

江宏安扫视一圈,好家伙,成篮的地黄、满箩筐的玉竹、还有厚朴、杜仲……甚至还有天麻……

种类多、数量、规格也是冲击感十足……

单就说那两箩筐的玉竹,呈现在江宏安视线中的,全部都是又黄又粗又长,单体条长都在十公分以上。

这可是正宗的野生三湘玉竹,要是在江宏安重生前,哪个中药师看了不得心动。

不过,跟其他绝大多数江宏安看到的药材一样,这满箩筐的玉竹都是未经炮制的鲜玉竹,表面还带着黄泥,野性味十足。

“可惜了!”

“这些玉竹应该是采收了好些日子才攒出来的!好些都已经干瘪失水了,采收的时节也早了点,等现在进行炮制,就算规格出众,也只能列为次品了。”

“当初如果新采收出来就及时炮制,绝对是妥妥的一等品。”

“暴殄天物呀……”

江宏安心底不禁一阵长叹。

眼前的这种盛况出现,不难猜测,一大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年以来,中药材的需求不断的上涨,不少人采收野生药材赚到了钱,引发了跟风效应。

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得益于雪峰梅山这座天然的药材宝库。

几十年的大集体生产,让这一带传承已久的采山客,讨山人都快消失殆尽了。

没有成规模的采收活动,也让这座宝库迎来了难得的休养生息。

到现在,这一片大山里,可以说是遍地是宝。

也因此,才有如此丰富的资源。

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前的这些重新兴起的采山客的采收模式、方法都相当的粗暴野蛮,对药材的认识和理解也大多是基本为零,只是看到了经济效益,就一头扎进了山里。

这才造成了这种盛况下,很多暴殄天物的情况出现。

痛心、无奈的同时,江宏安心底的某些想法也不由得加强烈了。

“刚才这一路下来,几乎没看到什么人从岭上挑药材下来卖!”

“这些人来得这么早,多半是岭下的!”

“不过,眼下这种情况,这阵风,很快就会吹到岭上!”

“之前那个不大成熟计划,似乎……条件很快就要成熟了!”

“这么来看,倒也未必是件坏事!”

……

思忖一阵。

待江宏安在转头往周遭看的时候,才发现周遭的很多人,也都在往他和邓东磊的身上看。

环视一周,江宏安很快就明白了他们如此引人注目的原因。

要说这整个坪子排着的队伍里,用箩筐装货的有不少,但箩筐装了好几个,还用驴子驮着的,他们是独一份。

那一道道瞥过来的眼神,既是惊讶,但更多的是好奇。

“喂!两个小后生!你们这采的什么呀?这么多?”

很快就有人上前来,指着驴车上的箩筐就问了起来。

是一个胡子拉渣,皮肤黝黑,大概五十岁的男子。

他这一问,一边的邓东磊顿时露出警惕的目光,嘴巴死死的咬住,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说漏了嘴。

“不值什么钱的东西呢,老叔!就是看着多,实际上一箩筐也没几斤重!”

江宏安随意的应了一句,随即转口就道:“我看老叔你那一筐玉……哦是猪屎尾参才是漂亮呀!又长又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