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王朝中的谋略之星 >  第8章 理念推行难,阻力处处拦

“梁启云,你竟敢私藏**!”钱夫子怒气冲冲地闯入房间,后面跟着一脸幸灾乐祸的郑书童。

孙书生吓得连忙起身,低头不敢言语。梁启云面色平静,将手中的书卷放到桌上,淡淡道:“钱夫子,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这《诗经》如何成了**?”

“哼,你少在这里装傻!”钱夫子指着梁启云的鼻子,唾沫星子乱飞,“你那套什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分明就是从那些邪魔外道的书籍里学来的,你还敢说你没有私藏**?”

梁启云早料到钱夫子会如此说,他也不恼怒,只是淡淡一笑:“钱夫子,我读什么书,用什么理念教学,似乎都与你无关吧?国子监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可不是你钱夫子的一言堂!”

“你……”钱夫子被梁启云的话噎住,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郑书童见状,连忙上前添油加醋:“梁先生,我劝你还是乖乖听钱夫子的话吧,钱夫子可是为了你好,你一个初来乍到的,就想着搞什么新花样,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

梁启云冷冷地瞥了郑书童一眼,看得他心里发毛,不敢再多言。

“钱夫子,我敬你是前辈,不与你计较,”梁启云收回目光,语气淡漠,“但我的教学理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得到了山长的认可,我会坚持我的想法,至于你……”

梁启云没有再说下去,但话里的意思却再明白不过。钱夫子冷哼一声,拂袖而去,郑书童见状,也连忙跟了上去。

送走了这两尊瘟神,梁启云只觉得身心俱疲。他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理念,能够在国子监开创一番新的局面,却没想到,现实远比他想象的要残酷。

他精心准备了一份讲学计划,想要在书院公开推行,却发现钱夫子已经在教师中散布他的理念是“离经叛道”的言论,很多教师对他避而远之,甚至连早先表示过支持的,也开始对他敬而远之。

而他在书院张贴的讲学海报,也被郑书童偷偷撕掉,还故意在学生中造谣说是梁启云自己心虚撤掉的。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梁启云意识到,想要在国子监推行新理念,绝非易事。他就像是一块石头,想要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却发现这湖面之下,暗流涌动,处处都是阻力。

但梁启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心中燃起熊熊斗志,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冲破这层层阻碍,让自己的理念,照亮整个国子监,乃至整个天下!

傍晚时分,梁启云与孙书生在花园里散步。

“先生,您真的打算放弃了吗?”孙书生看着梁启云,眼中满是担忧。

“放弃?”梁启云停下脚步,看着孙书生,眼中闪过一丝坚毅,“不,我绝不放弃!”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对孙书生说道:“我准备……”

“梁启云!”

一个尖锐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梁启云的话。梁启云和孙书生同时转头,只见钱夫子怒气冲冲地朝他们走来,脸上写满了愤怒……

尖锐的声音划破了花园傍晚的宁静,梁启云和孙书生同时转头,只见钱夫子怒气冲冲地朝他们走来,花白的胡子都气得一翘一翘的,脸上写满了愤怒。

“你又在胡说八道些什么?!”钱夫子指着梁启云的鼻子,唾沫星子乱飞,“不好好教学生圣贤之道,反而在这里散播你的歪理邪说,蛊惑学生!你把国子监当成什么地方了?!”

孙书生从未见过钱夫子如此盛怒的样子,吓得面如土色,双腿发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偷偷地看了梁启云一眼,只见他面色平静,仿佛根本没有听到钱夫子的怒斥一般。

“钱夫子,我只是在和学生探讨学问,何来蛊惑一说?”梁启云淡淡道,语气中听不出丝毫的畏惧。

“探讨学问?”钱夫子冷笑一声,“你那也叫学问?满口胡言乱语,一派歪理邪说,我看你是想把这些学生都教成离经叛道的逆贼!”

梁启云还想再说什么,却被钱夫子粗暴地打断:“我警告你,梁启云,你若是再敢在国子监散播你的歪理邪说,就别怪我不客气!”

说罢,钱夫子拂袖而去,只留下孙书生一人站在原地,瑟瑟发抖。

“先生……”孙书生怯生生地看着梁启云,眼中满是担忧。

梁启云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安心,然后转身向藏书阁走去。他需要查阅更多的书籍,完善自己的讲学内容,才能更好地反驳钱夫子的无理指责。

然而,当梁启云来到藏书阁,却被管理员拦在了门外。“抱歉,梁先生,您没有得到许可,不能进入藏书阁。”

“许可?”梁启云微微皱眉,“什么许可?”

管理员指了指墙上的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未经钱夫子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藏书阁。

梁启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钱夫子早就想到了这一招,堵死了他获取知识的途径。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离开。刚走下台阶,就看到郑书童站在不远处,嘴角挂着一丝阴险的笑容,手里还拿着一本《诗经》,正摇头晃脑地背诵着。

梁启云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一言不发地从他身边走过。郑书童见状,连忙追了上来,阴阳怪气地说道:“怎么,梁先生,进不去藏书阁了?要不要我帮你跟钱夫子求求情啊?”

梁启云没有理会他,径直走开了。

夜幕降临,梁启云独自一人在房间里踱步,心中充满了愤懑和无奈。他本想在国子监施展自己的抱负,却没想到处处碰壁,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那个倚老卖老的钱夫子!

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闪烁的繁星,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无力感。难道,自己真的要向现实妥协,放弃自己的理想吗?

“先生……”

门外突然传来一个怯生生的声音,梁启云转过身,看到孙书生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本书,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孙书生怯生生地看着梁启云,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这光芒仿佛一缕微弱的烛火,照亮了梁启云心头的一角。他暗自叹息,自己怎么能在困境面前就轻言放弃?纵使钱夫子百般阻挠,但自己身为先生,肩负着传道授业的责任,又怎能辜负这些渴望知识的学子?

“进来吧。”梁启云的声音听起来疲惫,却透着一股坚定。

孙书生快步走到梁启云身边,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书递给他,“先生,这是我从家带来的书,是关于算学的,我觉得很有意思,想请先生指点一二。”

梁启云接过书,随意翻看了几页,眉头微微一挑。这本书并非寻常的算术启蒙,而是涉及了一些较为高深的算学理论,显然,孙书生并非只是对算学感兴趣,而是真的花了一番心思钻研。

“这本书你是从何处得来的?”梁启云放下书,看向孙书生,眼中多了几分赞赏。

“是家父偶然所得,见我平日里喜欢摆弄算筹,便将此书赠予我研习。”孙书生答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先生,我是不是很笨,这些算理我看了好多遍,还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不,你很聪明。”梁启云摇了摇头,“敢于质疑,敢于思考,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本书上的内容,就算是许多饱读诗书的学者也未必能全部弄明白,你能静下心来钻研,已经十分难得了。”

孙书生听到梁启云的肯定,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他鼓起勇气,问道:“先生,您之前在课堂上讲的那些道理,与其他先生讲的都不一样,我、我很想听您再多讲一些。”

梁启云看着孙书生,又看了看窗外深沉的夜色,心中思绪万千。钱夫子虽然固执迂腐,但他在国子监多年,根基深厚,自己想要与之抗衡,绝非易事。

他走到桌边,拿起毛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格物致知”四个字,然后转身对孙书生说道:“你可知,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孙书生看着那四个字,摇了摇头,“学生愚钝,还请先生解惑。”

梁启云将毛笔放下,走到窗边,望着天上的繁星,缓缓说道:“格物致知,就是要我们去观察事物,研究事物,从而获得知识,明白道理……”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绝:“明日,我便在学舍开讲,为你,也为所有想要求知的学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