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且隋 >  第125章 草原上的传说

这金羊毛计划,如何进行呢?

肯定是从羊毛的加工开始。

大中华民族,对动物毛的利用和加工历史,非常久远。

考古表明,中华手工毛纺织产品的历史,可以追到新时期时代。

先说采毛。

在阿布穿越之前,世界之民,想从羊身上大规模的采毛,主要方式无非两种。

一种,是从死羊的羊皮上采。

手法简单粗暴。

直接用石斧、铜铲、铁铲。

当然,如果只想要羊皮,还有最快的方法,那就是火烧火燎的火刑。

另一种,就是从活羊身上采。

活羊采毛,主要用手撕、竹篦篦、剪子剪,还有地上捡。

前者,也叫是薅羊毛。

但薅羊毛,也是有特定的目的

那种毛,叫羊绒。

篦子篦羊毛,

就是用篦子在羊身上篦梳。

篦下来的毛,质量较差,但省事,且不影响羊的健康。

剪子剪羊毛。

得归功于大中国冶铁技术的进步。

当锋利的剪刀,在南北朝时盛行天下之后,采羊毛就开始直接耍流氓了。

那是**裸地,从人家羊身上剥衣服。

这剪羊毛,还有讲究。

这边疆漠北寒冷地区,每年只能铰毛两次。

四月之后,九月之前。

再说熟毛。

一直以来,人们对羊毛的使用,非常单一。

织毯、擀毡,就是很少用作衣料。

为啥呀?

因为,在漫长的用羊毛史中,先民们一直被一个巨大的难题所困扰。

脱脂柔化!

用老百姓的叫法,就是熟毛技术!

人类驯化羊花费的时间,远远比不上驯化生羊毛所用的时间。

羊在生长过程中,羊毛上会有羊脂、羊汗、粪,还附有土、草籽儿等。

后面的还好说,唯独这羊脂最难处理。

因为这玩意儿,不全溶于水,得经过简单却又复杂的化学溶液做溶脂处理。

没有经过脱脂柔化的羊毛,硬、挺、异味、刺痒、很难梳理,更不要说弹毛、纺织了。

这种毛,俗称生毛。

其实,世界上好多游牧民族,早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脱脂方法。

可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没能传播扩散开来,甚至遗失湮灭。

阿布的工部和科技研究所,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当然能了!

做为穿越者,阿布是这个世界化学界的懂王。

阿布,早就从前世阿妈的自力更生中,了解了全部羊毛加工的奥秘。

阿妈,用实际的劳动,给他儿子上过一堂生动的实践操作课。

这堂课的名称是,如何让生羊毛变成暖毛衣。

这堂课里,有化学、物理、手工、美学。

羊油羊脂,就是脂肪酸。

酸的克星是什么?

当然是碱和热量了。

而羊脂的克化,只需要弱碱溶液和一定的温度,就可以将其完全乳化分散。

那现在,阿布的粟末地有碱吗?

这个,还真没有。

但有一样东西,虽然是盐,但它的水溶液呈弱碱性。

那就是,目前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纯碱。

粟末地的人,为什么很容易就理解了纯碱能克化羊脂?

还是因为,随着纯碱能被粟末人大规模开采提纯,人们发现了它很多功效和用途。

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是一种。

做为添加剂,可以让坩埚、炼炉、磁窑更加坚固耐用。

可以作为膨松剂、中和剂让馒头锅盔更加松软可口。

可以当作药品,缓解胃酸过多的不适。

还可以,鞣制皮革,洗头发!!!

洗头发!!!

……

鞣制皮革,洗头发,让大家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想到了羊毛脱脂。

阿布,只是提出了要求。

我要像熟棉一样的羊毛!

结果,在很短的时间里,工部就有了成果。

因为粟末地冶炼、制药、造酒等工业生产,催生了一帮初级化学化工科学家。

在他们的帮助下,工部提出了完备的脱脂方案和工艺标准。

一定比例的纯碱水,加热并始终保持在一个温度区间,然后将洗掉普通杂质的羊毛放进去,泡煮。

温度计是手,计时器是香!

手伸进去,烫而不伤(44℃-70℃)。

三至四个时辰,即可,

完全脱脂后的羊毛,干净,松软,粘手。

晾晒,烘干。

之后,再次用一定比例的食醋、炭粉,进行浸泡、蒸煮、冲洗。

同样的温度,同样的时间。

晾晒,烘干。

干净、松软、没有异味的金羊毛,出现了。

接下来,金羊毛就正式进入到皮棉一样的加工程序。

突第齐喆,早在契州初立之时,就从粟末地大批量输入的优良羊毛剪。

然后,按照各县羊只的数量,进行分发。

但时间,已经临近深秋,大规模剪羊毛的时机,已经失去。

可是突第齐喆的目的,却是提前让大批的牧民,去熟悉羊毛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金剪刀,在这个金羊毛计划中,有重要的作用。

明年,将是金羊毛计划的开启之年。

苏定方的战报,也很快传了回来。

小分队跟随大图屯,在黑山口与他的残存队伍汇合。

然后,立即进行了更换装备、物资补充,并对伤员展开了战场救护、后方转移。

三千五百人的兵马,再次整编。

最终,分成三个一千人的战术分队。

这样,便于快速机动,目标小,让那些突厥人难以追踪。

苏定方带出的小队,分出一些参谋和灰影尖兵给大图屯的两队人马。

粟末人大部,被编入前队。

他们,和大图屯的中队,共同组成深入东突厥大草原的两把尖刀。

而后队,则穿行于熟悉的室韦大地。

他们,将与那些留在室韦地的突厥势力周旋。

七日后,苏定方午夜突袭东突厥铁勒部拔也古。

在其最大的聚居地沙陀岩,摧毁该部俟斤大帐,俟斤阿史那艾力古被杀。

无数部众和武士,在睡梦中被夜晚巨响和大火激疯的马群,踩伤、踩死。

一击而走。

苏定方遁入霫国,隐匿。

东突厥王庭震动。

急调正计划越境东入室韦准备平叛的大军,折返彻查。

就在这时,大图屯在突厥平叛大军必经之地白线口发动伏击。

辎重粮草,全部烧毁。

得手后,大图屯北入大鲜卑山南麓,不知所踪。

连续两次猛烈袭击,让突厥王庭觉察出了事情的不对劲。

立即,两路大军,一南一北,赶赴拔也古,驰援东征军。

寒风凛冽!

十万人,在拔也古的大草原上,来回梳理,一无所获。

苏定方、大图屯,昼伏夜行、坚壁清野的扫尾战术,大获成功。

当消息传到都拔可汗的耳中,暴怒之下的他,接连斩杀十数人。

他决定,再拨五万大军,誓要彻底荡平室韦流寇,震慑那些首鼠两端的属国属民。

都拔汗明白,若没有周边那些部族和属国的默许,这些来去如风的南室韦人,不可能凭空消失,竟连一点逃匿的消息也传不出。

只是,他也想简单了。

接受过游击战、特种战理论思想加持的南室韦流贼,已经在脱胎换骨。

他们,在战略和战术上得到了跨越时代的营养和生机。

这时,噩耗再次传来。

都拔派驻在休室韦的吐屯之二艾力根和随属、突厥商人两百余人,一夜被杀得干净。

尸首上留着血字,南室韦大图屯。

五日之内,相隔万里,接连三次专门针对突厥人的袭杀,突然爆发!

大图屯的名字,开始闪耀在大草原上空。

一时之间,生活在草原东部的突厥人,人心惶惶。

这时,许多奇诡传言,不胫而走。

什么南室韦大图屯获得了天神爱喝汗指点,日行万里,点沙成兵。

他用长生天赐的火球和惊雷,专门斩杀那些已经忘记天神爱喝汗原旨意的罪人。

什么爱喝汗天神将派出使者,巡视突厥大地,核减德和罪,替爱喝汗奖赏和惩罚。

他,就是一百腾格里,神使策恩。

而因为厌倦遍布突厥的贪欲和杀戮,早已隐遁多年的神选女巫明眸萨吉,也将回归人世。

应天神爱喝汗的要求,她将帮突厥善良的百姓与神沟通,让突厥大地,重获和平、吉祥、富贵,消弭瘟疫、天灾、战乱。

据传,神使策恩已经广发神旨,将于明年五月十五,在阿史那氏的祖地贝海尔湖畔,召开神明祈福显圣大会。

到时,东西突厥各部神侍、萨吉、唱诗人、可汗或可汗使者,都需前往,沐法消灾。

……

传言,说得有鼻子有眼。

连大军之中,也开始频频流传出各种版本的传言和故事。

神使策恩和明眸萨吉,携手重现突厥大草原的传说,陡然盛行!

东西突厥王庭的可汗,以及大大小小的头人、领主、俟斤,顿时感觉到来自骨髓里的丝丝寒意!

苏定方在信中,还说了手榴弹在突袭中引发的巨大震撼和效果。

只是通过观察,手榴弹声音大、烟雾大,但杀伤力和范围太小。

另外,在大风中,点燃药捻子太不容易,若是湿了,还会死火,希望得到改善。

看来,麦粒火药的配方、引爆设计、手榴弹壳体的材料和设计,都还得进一步改进。

写这一封信的时候,苏定方和弟兄们都很安全。

他正和他的一千多人马,待在霫国边境,一处灰影提供的山沟安全营地休整待机。

阿史那辛明的信,让阿布有点意外。

自从在东京城一别,差不多半年都没有收到他和三侍行者的消息了。

他的信中说到,这半年,他行走在东突厥的各个部落之间。

明的,暗的,不断联络着各方有远见的势力。

他,正在为明年年中的爱喝汗神明祈福大会,做着详细的准备。

这些人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神权力量,将大草原日益分裂和衰败的趋势得以遏制。

减少战争,控制瘟疫,消除天灾。

通过神权和政权的重新结合,为生活在大草原上的万千百姓,创造安定祥和富足的生活,重塑伟大的爱喝汗盛世景象。

他,代表安世娜家族。

联络霍翁家族,又串联沙钵略家族中的权贵有识之士。

他们想结成同盟,然后共同尝试去说服东突厥的大可汗都拔。

让他肯定神教的力量,改变现在施政方法,结束日益散乱的大草原格局。

当然,在写这封信之前,他还没有去面见都拔,上呈民意。

这半年,他将大量的精力,花在发动民间力量上面。

他不断行走在独洛河流域和大鲜卑山的大草原之间,总共行程不下十数万里。

仆骨、同罗、回纥、拔也古、覆罗、蒙陈、吐如纥、斯结、浑、斛薛、契骨等地,都留下了他孤独和坚定的身影。

而以三侍行者为代表的的神教系统,也在高速运转。

大草原上,各种关于爱喝汗、神使策恩、明眸萨吉的传说,都是通过他们神教系统,进行了有意的散布和引导。

三侍行者,他们远去了西突厥。

他们,串联着散落在各部落之中的神徒和教众。

他们,更加神秘和低调。

他们的目的,也更加纯粹,就是从王权手中,分得他们本来应有的权力。

打仗,他们不行。

但论耍嘴皮子、操买人心,无人能敌!

他们,对大草原上生活的牧民影响力,一点也不比可汗弱。

多年来突厥掌权者之间的争斗,已经透支了广大牧民的耐心。

而连续不断的天灾,更是让他们脆弱的神经,彻底倒向了虚无的精神寄托。

在民间,神侍们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高。

三侍行者,每到一个地,便悄悄召集信众,共同祈祷:

爱喝汗,救救你在众生,在贝海儿湖,请发射你光明的神辉,驱散苦难,赐予幸福和安康!

贝海尔湖畔的神明大会,越来越受到突厥人上下的注目和重视。

甚至,已经有一些中小部落,开始收拾行囊,慢慢穿过阿尔塘山脉,向遥远的阿史那祖地迈进。

那里,有一颗爱喝汗天神赐给大地的明珠。

它,就叫贝海尔湖。

图的报告,主要是汇报大运河沿岸的战略要地的经营情况。

最重要的,就是天津港的营建工作。

三岔河口的私人码头,已经全部建设完成。

不仅建立了好几个巨大的货物仓库,还建造了一个小型的货船建造厂。

以天津港为出海口、通过海路、联通东北粟末地的设想,也已经在搜寻了大量高句丽、倭国、大隋的水手之后,慢慢变成现实。

图汇报,大概到明年五月份,第一艘粟末人的海航商船,将会正式航行在两地之间的大海上。

至于大沽口要塞,则以大型坞堡的形式,正式修建。

给官方的名义是,在此处建一座望海的休闲山庄。

粟末人土豪,钱多得没地方用,好!!!

地方官,对于这种增加税收的撒钱行为,双手赞成。

只是他们不知道,坞堡不远的地方,图根据阿布契郎的指示,开始实验开盐田的勾当。

不是煮盐,而是晒盐!

阿布前世历史上,就在这个地方,是全国有名的海盐生产基地。

阿布,当然不会忘记这个发财的机会。

隋朝对盐业的管理,很松。

罢除了盐禁,实行无税制,而盐官亦全部被文皇帝在后期裁撤了。

随着井盐、矿盐、海盐的开采,大隋用盐并那么紧张。

但大隋周边的地区,如突厥大草原、东北地各族、高句丽等地,仍然缺盐。

这是地质构造决定的。

每年,这些地方,将会花费大量的金银财货,从大隋交换海量的盐。

阿布投资盐业,绝不仅仅是为了贸易,更多的是用于自己工业上的旺盛需求。

另外,还提到了火药原料搜集整理的事。

像制造火药的硫磺、硝石等这些矿物,粟末地还需要专门从外地进口和储备。

硫磺,现在市面上质量最好、数量最大的供应商,来自倭国。

硝石,则大部分来自吐蕃、陇西等地,但数量都很低!

图说,他正在通过搜影的力量,在东西南北,找寻更加稳定的硝石产地和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