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7点和8点的两次闹铃都没有叫醒我,直到睡得饱饱。
我在钻过窗帘的阳光中醒来,伸手摸手机看时间,9:30,今天是正好是周一。
在一周的第一天安定下来,正好代表新的开始。
周一,我微笑着在阳光中起床。
室友青青有事出门了,今天是属于我自己的一天,比起相伴旅游打卡,我真庆幸能有独处的时光。
打扫房间卫生。昨天入住实在太晚,只能先将就着睡,现在把角角落落都擦拭了几遍,喷上了消毒药水,还调整了房间布局,床、床头柜、茶几,全部换了位置,直到左瞧右瞧,既符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又赏心悦目,才就此作罢。
整洁有序的居住环境,令我心情舒畅,还有就是,一直相信同频相吸这句话,每个人身上都环绕着一个磁场,干净的磁场会吸引跟你相同的人和事,不管是出于个人喜好还是功利角度,都得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愉悦的心情也想分享给妈妈。
很希望妈妈来大理,母女俩手挽手一起吃喝玩乐,过几天正好是一年一遇三月街民族节,据说是当地最盛大的民族节日,妈妈肯定喜欢。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不出意外,过完五一就得跟妈妈回家,大理之行宣告结束,在大理写小说的初衷也会面临破产。
还是不邀请了吧。爱来不来,随缘!
但是得规划好每天的时间呀,恢复自由身之后最难得的品质就是自律啦。
房间面积小,不适合放写字台,只能去室外的露台,可是下午阳光很晒,房东阿姨说下午六点才没太阳,所以适合写小说的最佳时间段是上午和晚上,下午正好出门溜溜,调节自己。
于是规划了新的时间表:
7:00-7:30,八段锦
7:30-8:30,洗漱,早餐
8:30-11:30,写小说
下午,享受有风的时光
晚上,保证留出3小时时间,写小说,写日记
23:00前上床,在每天的听书中入眠
这样,每天就有6个小时的时间写写写,争取3个月完成我的小说初稿。
另外,继续参加每周四的线上《金刚经》共修课。
年前很偶然的机会加入了《金刚经》共修小组,每周四晚一次线上读书交流,基本没有缺席过。交流前需要个人完成本小节的思维导图输出 音频讲解两个预习作业,交流时再轮流视频讲解一遍自己的作业,最后由师兄点评作业。因为每个人分享的章节是一致的,大家同时可以学到别的师兄是如何理解和输出的,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很扎实,很适合我。
我想写的是长篇小说,周期长,在创作阶段不容易产生成就感,容易出现坚持不下去的情况,要通过别的途径激励自己,比如参加《金刚经》共修课,参加大理当地的活动,在社交媒体分享大理旅居生活。
做完时间规划,心里就有谱了,就松快很多,想出门活动活动了,哪儿呢?
想到一个人,他叫丘比特,昨天看房遇见的中介。
丘比特,光听名字就觉得是个有意思的人儿,一开始听到名字的时候,忍不住在心里念了几遍,然后赞叹,有个性啊。
长得不算高,五官挺有福相,整张脸都比较圆润,却不胖,眼睛皮肉饱满、鼻梁挺直鼻头有肉,脸、脖子、手臂,整个人倒是是黑黑的,一顶墨绿色的鸭舌帽下压着一头及肩的、染着金黄色的鬈发,灰色的圆领短袖,咖色的沙滩裤裤兜里斜插着一只黝黑的手,纯黑色的洞洞鞋装饰满了宝可梦的鞋扣,露出一些与黑色皮肤形成强烈反差的肤色区域,走在乡间小道上发出“沓沓沓”的漫不经心的声音。
丘比特、金黄卷发、鸭舌帽、小黑胖、斜插兜、宝可梦鞋扣、“沓沓沓”的拖鞋声,大片大片井然有序的庄稼地,这些关键词组合成一组集合,冲击着我的视觉和脑神经。
网友线下见面时,我的瞳孔应该是有放大的,是自己没见过的人儿。
他的身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班味儿,散发着慵懒的随性,这种味道不是农村人天生的淳朴,他是有个性的,是没有羁绊的放开,是自由且自在的味道。
自由指的是物理环境下不受羁绊,自在是内心世界的不受羁绊。
自由且自在,这样的人儿,我头一次见,羡慕又钦佩。
他推荐了手上的两套房源,都在同一幢楼,一套是双床房,青青和我都觉得住的时间久了两人会缺少私密空间,一套是家庭房,两室一卫,但价格超出预算,一楼的院子四面是墙,只留了扇大铁门,个人喜欢视野开阔的居住环境,且我们想看完手上所有的房源再定房。
“没事,你们再想想,但这确实是能给到的最优惠的价格了,拎包立即入住。”他又把手斜插进兜,自由且自在地说道,“沓沓沓”的拖鞋声陪着我们走出大门。
“周围有没有别的房源了呢?”跨地域奔波挺累,我想试试集中一个区域看房。
“沿路的电线杆都是广告,可以打电话试试。”
不远处确实望见一根电线杆,贴满了黑色加粗的“房东直租”几个大字,随便挑了一个电话号码打过去,丘比特说就在十几二十米远的地方。
“那你陪我们一起看看呗。”感觉他是个好人,而且他比我们懂行。
“行,正好这家我也没去过,村子里的民宿我们基本都知道。”
虽然最后没有入住他那里的房源,是他陪着看了最终入住的这家民宿,于是我发消息给他表示感谢。
“没事的,那边也挺好的,以后都是邻居。”
我人生地不熟,就近一步发出邀请,“你吃过饭了吗,我们一起逛逛呗!”
“困得不行,昨天三点多才睡觉。”
正有一点小失落呢,收到一长串的吃喝玩乐指南和避雷提醒,嘿嘿,那就照着指南一个个去打卡。
出门就发现惊喜。
住所距离洱海竟然如此之近,步行二十米就到了洱海边,走过幽幽小巷后视线顿时豁然开朗!
目之所及,见所未见,我瞪着眼睛、张着嘴巴,转着脖子,新奇地瞧着四周。
水面蜿蜒,左右两边望不到边,向前是连绵不断的远山,大朵大朵的白云抢在宽广恬淡的蓝天前面,往下坠着,想尽可能够到它们,够不到就给它们罩上一层朦朦胧胧的蓝调滤镜,山儿参差不齐,没有谁刻意追求出出类拔萃,水儿干净的像一面镜子,时而风儿吹过,带着空气中青草的清新,水儿就调皮地做个划水动作,展示下自己流光溢彩的美。
整个画面是轻的,是柔的,不是耀眼夺目的,没有谁争先恐后地要表现自己,它们安于自己的角色,知晓自身的价值,不恐惧、不内耗,温和而自信地生活着。
身后是一栋栋坐西朝东、整齐划一的白族建筑,跟在大理第一晚入住的民宿一式一样,竟还能呈现规模性的一派建筑,好生宏伟,散发出一股浓浓的历史人文气息,两层楼高、飞檐翘角的门楼,充满彩画、石刻、立体感满满的楼面,兰花、仙鹤等古代文人雅士偏爱的壁画出现在每面墙楼与楼之间的间隙。
白灰色调的建筑与恬淡、自足的大自然融为一体,混为天成。
目不转睛,驻足不前,好像我的整个人也融进了此情此景,脑海与城市杂乱的思绪完全剥离,什么也不去想了。
我在心无旁骛地观照洱海,我在观照着我在心无旁骛地观照洱海。
没有不工作了要何以为计的焦虑,没有写小说是否可以养活自己的自我怀疑,没有gap久了失去职场竞争力的恐惧,没有暂停提供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家庭价值而觉得失去自己毫无是处的不安······什么都没有。
我觉得当下的自己特别的棒,没有产生这样那样的情绪而错过眼前的美景,也没有忙着记录眼前的美景而错过眼前的美景。
美景投射进了我的眼里,我的心里,我从头到脚的各个细胞里,我是活在当下的,我做到了真正的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