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余子偕老 >  火速租房

夏天的太阳灼热的炙烤万物,出太阳的时候,那些不用急着上班的人们喜欢在早上便把家里的衣服和被子拿出来洗好晾晒。

太阳把被子和衣服中看不见的微生物、细菌都消灭干净,然后衣服就有了明媚的洗衣粉味道,被子盖起来也更舒服。

潘家园小区里晾晒衣服被子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其实今天也有不上班的年轻人,但早晨他们是起不来的,日上三竿后他们才会醒,然后才会慢吞吞的起床。

这里的中老年人大部分都是潘家园小区当初的建设者,也是如今的拥有者,所谓的房东们。

当初他们一砖一瓦堆砌成的家,现在成为余生这样的异乡客短暂的落脚点,也是很多年轻人开始为理想奋斗的起点。

余生此刻有些疲惫的站在潘家园小区门口,他照着小区破旧公告栏上张贴的租房信息依次拨打电话。

余生已经打了十几个电话,多数是房子已经租出去的答复,少数能去看房子的也都不能让余生满意。

余生发现小区里出租的房子几乎都是隔间,那些三室一厅的房屋分成三个房间租出去。

那些房间会把阳台改装成卫生间,有的没有阳台的房间便在里面隔出一个卫生间,再挑个位置装上油烟机、砌个台子放电磁炉,算是厨房,还有的房间吃饭的桌子都没地方放。

余生很愤怒,因为这样的房间在张贴租房信息的时就敢大言不惭、毫无羞耻的写着一室一厨一卫。

余生看了4套房都不满意。其实他要求不高,只要厨房不在卧室里,卫生间不是从房间隔出来的。他只有这两个要求,可是看的4套房子竟然没有一个能做到。

余生不打算放弃,他要搬到这个小区来离葛欣近一点,最后如果找不到满意的房子,他也会选一个合适的,离11栋近一点的,当然在11栋的最好。

他鼓起干劲继续打电话,他期望幸运女神能眷顾他,能出现一个相对好一点的房子。

电话接通,余生立刻询问。

“喂,您好,我在小区门口看到您在租房子,我能去看看房间吗?”

电话那头一道干练的女声传过来。

“小伙子你看的哪套房?我手上有好多房子在租,你说的是哪一栋的房子?”

“15栋一单元,七楼那间。”余生仔细的把几栋几单元几楼都报出来了,这是住房信息上写的房间号。

它是一间在7楼的房间,余生推断它肯定是房东自建的加高层。根据经验,一至六楼的房间几乎都是隔断出租,余生想看看七楼加高层会不会不同、会不会给他意外之喜。

“那间租客昨天刚搬走,租金920一个月,不包水电,你能接受吗?能接受我就带你过去看房,不能接受我就懒得过去了。”

“价格我能接受,我得看看房间再决定租不租。”

“能接受就行,你现在在哪?我带你去看房。”

“小区门口公告栏这里。”

“好的,你等我一下。”

……

余生抬头望向潘家园小区一栋栋陈旧的房屋,远处有几栋楼侧边墙面水泥脱落,露出里面的砖块,近处对面单元楼的楼梯口铁门上已经锈迹斑斑。

头上的公告栏上公告栏几个字不见了,不知道是字丢了还是字的颜色被磨掉了,就连铺在脚下的砖也有的如蛛网般裂开碎成几块、有的只留一个坑。每到下雨就会变成一个个黄色的水坑,不小心踩到鞋子袜子都要湿了。

……

“小伙子,是你要看房吗?”

随着电动车的刹车声响起,刚刚电话里的那道女声打断了余生的思绪。

余生寻着声音的方向望去,一个三十来岁的短发女人正坐在电瓶车上打量着他。

“嗯,是我看房,现在方便去看看吗?”余生回答道。

女子指了指电瓶车后座,喊道:“我骑车捎你过去。”

这是个雷厉风行的女人,她载着余生往15栋的方向过去。这台电瓶车的后座可以坐下两个人,余生坐上车后双手扶着车后面的铁架子,倒也不觉得尴尬。

女子载着余生来到15栋,她从电瓶车右手处安装的挂钩上取下一串钥匙便领着余生上楼了。

片刻后两人来到了六楼,从六楼上到七楼走的是用铁焊接成的楼梯,踩在上面会发出“咚咚咚”的脚步声,大约走十多个台阶就到了七楼。

一间用泡沫板搭建的白色屋子就矗立在面前,

余生绕着屋子走一圈,七楼边缘围着一排一米多高的铁栅栏,从屋子到铁栏处四面都有些距离,近的一端相隔一米多,远的一端有五米远,那是一个长方形小露台。

进屋后发现房子是四四方方的格局,卧室占据整屋一半位置,大约有30多平米,右手边靠墙处有一台杂牌冰箱,冰箱高1.8米,宽0.8米左右。左手边是2米大的木板床,床边有一个高高的1.5米左右的木质衣柜。

房间地面铺的瓷砖,少的可怜的家具使得房间显得空旷且简约,卧室只有一个窗户。

另一半房间是厨房和卫生间,厨房占据了大半位置,厨房左边有道门通往厕所,厕所里面有安装热水器。

余生对这个房间挺满意。

“小伙子,我实话实说,这间房除了爬楼会辛苦一些,夏天日晒时间久一点,没有其他毛病。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房间配了洗衣机、冰箱、空调还有免费的宽带。这里的卫生打扫的很干净拎包就可以入住。”

“姐,我看完房觉得还不错,确定租了。”

余生签了一年的租房合同,现场扫码付了押金和租金后,押金是两个月的房租,合同到期可以退还。

租好房已经十一点多了,余生到小区门口的酒店把行李拿出来,他在小区门口的酒店住了一晚,他昨天在南昌还没有房子,他刚从沪市回来就入职卓越贸易,然后被派往安县帮助开业了。

那可能就是打工人的身不由己与无可奈何。

昌市是省会城市,周边县城、农村的年轻人很多会选择来昌市发展,潘家园这样的一个出租屋就是他们打拼的起点。

他们往往要在这样的房子里住上三五年,三五年后条件好一点的换好点的环境租房,还有一些不如意的人选择去其他城市发展或者干脆回老家。

更多年以后有人经过打拼在昌市购房后便拥有自己的家,他终于点亮了一盏属于自己的灯,有的人依旧寄居在出租屋的灯光下,继续努力着。

不管是谁,不管现在处于怎样的生活状态,如果你还有想要去实现的理想,朝着梦想努力吧。

余生日记:

想离她更近一点

每种方法都会想尝试

去落实于行动

我要去牵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