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三国天下争雄 >  第6章 谋局宛城 遥指荆襄

张绣猛地起身,兴奋之色溢于言表,急问道:“熙明,你既有解决粮草之法,何不速速道来,也好让我等安心。”

张旸微微一笑,举手虚按,缓缓说道:“兄长莫急,且坐下说话。此番商议,不但要解粮草短缺之困,更要为日后有所筹谋。我有一策,想要前往荆州找刘表联合,然后向他借粮,兄长、先生以为如何?”

张绣瞪大双眼,满脸惊愕,犹如见了鬼魅一般,惊叫道:“熙明,你莫不是说错了?叔父在穰城战死,我等与南阳郡已然结下深仇。而且双方士卒死伤人数足以上万。

虽说传闻刘表对南阳郡掌控不足,可从此次追兵之数来看,显然此传闻不实。所以,以如今双方这般局面,向刘表借粮,绝无可能。而且此去会有凶险。”

话音刚落,贾诩便接过话头,沉稳说道:“张将军无需担心,我认为公子所言可行。刘表不但会与我们联合,还会借粮给我们,或许还会同意我们驻扎宛城。”

张旸闻言,微笑说道:“哦?看来文和先生想得比我更为透彻,既如此,那就请先生讲讲其中缘由。不必顾及父仇不共戴天之言,身为将军,战死沙场,死得其所。当一切从大局出发。”

心中暗想:让贾诩来说最为合适,据《汉书》记载,张绣能够屯兵宛城,正是贾诩所献之策。

贾诩轻抚胡须,语气沉稳地分析道:

“公子能着眼全局,实乃我军之大幸。穰城之战后,虽成功击退追兵,但自骠骑将军不幸去世后,荆州竟未再发起攻势,且在您昏迷之际,刘表还特意派遣荆州从事刘先前来吊唁,此举无疑透露出刘表对我军有修好与招揽的意愿,此其一也。

而如今我军军心涣散,处境艰难,想靠攻打城池获取粮草,绝无可能。加之,我军粮草仅够维持半月之用,因此,要想解此困局,只能就近而为。

当下我军身处南阳郡辖地,且离荆州最近,所以找刘表借粮,也是最为适宜。若公子允许,我有办法说服刘表与我军联合,为我军提供日常所需的粮草,并允许我军驻扎在宛城。”

张绣皱起眉头,霍然起身,插话道:

“虽然情况确实如此,但此处往西是汝南,往北是颍川、弘农等地,我们大可以向其他诸侯求援借粮,为何非要向荆州借粮?而且,我叔父在穰城战死,这是事实,他刘表派人前来吊唁又怎么样,若无其他合适理由,我绝不答应。”

贾诩正要解释,却被张旸抢先说道:

“兄长的心情,我能理解。想到要向荆州联合,我的心如刀绞。但为了我等日后发展,与荆州联合,无疑最为有利的。所以,兄长你且稍安勿躁,待商议完粮草驻地之事,愚弟再与你细说。”

说完,张旸转向贾诩,略带歉意地说道:

“文和先生,实在抱歉。兄长性情直率,方才言辞激动,还望先生海涵。对于先生所言去荆州联合结盟之事,与我心中所想不谋而合。而且,既然刘表已有示好之意,我想明日便启程前往荆州,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贾诩饱含深意地瞥了一眼张绣,而后微笑着看向张旸,说道:

“不碍事,我与张将军相处非止一日,他的性情,我还是了解的。至于公子明日启程前往荆州一事,我认为可行。只是去之前,还需做些准备。”

张绣嘴角下垂,不情愿地说道:“如何准备?去找他借粮,那是看得起他,难道还要给他上贡不成?”

张旸虚了口气,眉头紧锁,没好气地说道:

“兄长,莫要激动,先生此举乃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表自单骑入荆州以来,通过联姻、分配官职和土地等手段,先后拉拢了蒯、蔡、黄、庞荆州四大家族,从而稳坐荆州牧之位,由此可知,此人绝非泛泛之辈。

我等若贸然前去,别说结盟借粮了,人家不派兵围剿,追杀我等,已属万幸。”

说完,看向贾诩,微笑说道;先生,您请继续说。

贾诩眼睛一亮,掠过低头不语的张绣,看向张旸,微笑道:“公子为何会对荆州如此了解?”

张旸嘴角上扬,微笑道:“让先生见笑了,不敢说了解,只是略知一二。之前在外游学数年,得知刘表在荆州设立了官学,故而曾到过荆州,也就有了些许见闻。”

贾诩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原来如此。刘表能够稳坐荆州牧之位,其手段自然不可小觑。为确保此行顺利结盟,我们必须做好两手准备。

其一,准备两份信笺,一份送予荆州牧刘表,另一份则送给蔡家的家主蔡瑁,并表明结盟之意。我们愿驻守南阳宛城,与荆州共同抵御北面曹操的威胁。

其二,多准备些金银财帛,用以送给蔡瑁。刘表对他极为倚重,且他的姐姐是刘表的继室蔡夫人。传闻此人贪财好色,只要有他相助,此行结盟之事定能顺利。”

张旸点头微笑道:“好,一切皆按先生之意准备。只是,信笺一事还请先生帮忙,我怕把握不好分寸,忧心写不到要点上。至于钱财之事,先生以为五百金是否够用?”

张绣瞪大双眼,惊愕地说道:

‘熙明,五百金相当于一万两,足以购买近二十万斤的粮草!在汉灵帝时期,买个县令也就这些钱。与其将这钱送给蔡瑁,还不如用它去周边的郡县收购粮草,何须去荆州借呢?’

贾诩摸了摸胡须,笑着追问道:

‘敢问张将军,按你所言,我们即便买到了粮草,但之后的路,又该何去何从呢?你是否有过考虑。’

说完,也不管张绣愣住的表情,而是转头看向张旸,说道:‘公子,此行前往荆州寻求联合,是关乎我军生死存亡的大事,必须谨慎对待。然而,此举对荆州亦是大有裨益。而蔡瑁只是顺水推舟,让结盟更加顺利而已,因此,给他一百金足矣。’

张旸微微颔首,暗道:靠,刚穿越过来对钱还真没概念!没想到搞出乌龙来了。不过,好在贾诩给了我台阶下。

想到这里,沉稳地说道;

“好,先生见识高远,有您把控定然不会有错,既然如此,那便依先生之言行事,我们即刻去准备一下。此事,关乎我军大事,今日就暂且商议到此,明日先生与我一同前往荆州。”

说完,看向张绣,继续说道:

“兄长,这些财帛之物一直由你妥善保管。等会儿烦劳你将一百三十金准备好,明日我与先生一早就出发。整军之事交由你全权负责。如今我军,有异心的叛将该杀的都杀了,没杀的也翻不起什么浪来。当然,若真有风吹草动,可许以小利,应该能稳住局面。”

张绣拱手,朗声道;“熙明放心,你且安心离去便是。这里只要有我在,就乱不了,等你回来,我们在切磋一下武艺,看看我教你的百鸟朝凤枪法是否有长进。

哦,对了,有个事忘记说了,李山,池风,过来逼你交出兵权时,外面埋伏了一众他们的亲信,都被我控制,该如何处理啊。”

张旸闻言皱了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

“难怪胡车儿率领亲卫进帐时他们还有恃无恐,原来是早就暗中埋伏。不过既然李山,池风已经伏诛,且他们又是听命行事,你将领头之人斩首示众后,打散重新编队吧,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只能如此了。”

贾诩看着张旸有条不紊,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中的神态,暗道:

胸有韬略,能纳谏言,志向不俗,有兵有将,这不就是明主吗?我若去投别人,他们又岂会对我如此信任?虽说如今龙游浅滩,但我若全心辅佐于他,成就定不在曹操之下。

打定主意后,看向张绣笑道:“张将军,你们固然兄弟情深,但现在应该改口叫主公了。主公名讳,你们私下可以称呼。”

说完,贾诩看向张旸,单膝跪地,恭敬地拱手说道:“贾诩,字文和,见过主公。从今往后,愿为主公鞍前马后,以效死力。”

张旸一愣,随即面露喜色,连忙上前,双手扶起贾诩,说道:

“先生快快请起!今后有先生相助,定会如鱼得水。之前我虽有鸿鹄之志,但奈何才疏学浅,一直不敢轻易向人袒露心扉。如今有了先生辅佐,这天下诸侯,我又有何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