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上。

一条巴掌大的石九公飞上了礁石。

“去跟螃蟹做伴吧!”

梆铛!

丢进了水桶。

一条石九公上岸后,仿佛在一瞬间捅了石九公窝子。

姜小渔在海底探视到了一群石九公。

接二连三上了十几条石九公,其中几条超过了1斤的重量。

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西斜。

咕噜噜直叫的肚子,提出了抗议。

连续垂钓,他的全身酸痛。

这副小身板几乎到了极限。

姜小渔没见到沈玉芳的倩影,不知道那家伙在搞什么鬼。

他收拾好鱼竿后,把鱼货和鱼具,一样一样搬运上了三轮车。

那条五六斤的龙胆石斑鱼,单独放进了盛有海水的塑料袋中。

拾掇完一切,姜小渔已经累得满头大汗。

他用手背擦了擦额头上的热汗。

在路边一棵柚子树下撒了一泡尿。

回到三轮车旁。

拿出水葫芦,拔开葫芦塞子。

咕咚!咕咚!

一阵灌水。

挂好水葫芦,插入启动钥匙。

启动三轮车,踩档挂档,旋转油门。

“轰——”

伴随着发动机低沉的轰鸣,一个身影离开了海岸,钻入了蜿蜒曲折的土路。

行驶出郁郁葱葱的山路,眼前出现了一片荒野。

一个倩影正在树荫底下忙碌着搭窑。

三轮车停在了倩影的身旁。

倩影抬起了一张线条柔美的脸蛋。

白皙额头上冒着密密麻麻的热汗。

她好看的柳叶黛眉微皱。

一双荔枝大眼睛盯着姜小渔,露出了尴尬的神色。

“那个…那个沈玉芳姐姐,你一直在搭窑吗?”

看着一堆土块,以及搭建的半成品,姜小渔拔下钥匙,走下了三轮车。

“嗯。”

沈玉芳点了点头,额前的蓬松刘海,随风而动。

漂亮脸蛋上满是泥灰。

“内个…好费劲的…”

生活在南方,把“窑鸡工程”搞成这副模样,也没谁了。

“你到底会不会啊?”

姜小渔可是搭窑的行家。

搭眼一瞧,便知道沈玉芳搭的窑又屎又废。

他蹲下身子,推倒了摇摇欲坠的土窑。

重新开始,一块一块,按照一定的角度,螺旋式摆放。

“额…那个…我大脑会了,但是手不听指挥……”

沈玉芳把一块土块递给了姜小渔。

吃惊地看着眼前不可思议的一幕。

小渔搭窑,又快又稳,宛如在搭建艺术品。

“小渔弟弟,你真棒!”

沈玉芳由衷的赞叹了一声。

“简直跟我脑海中的理论知识一模一样。”

没过多久。

一座漂亮拱形的窑出现在两人视线中。

“田鼠哪里来的?”

姜小渔把目光落在了柴堆旁三只肥嫩嫩的田鼠身上。

“村里老王叔叔的甘蔗地里抓的,嘿嘿。”

沈玉芳得意一笑,白皙脸颊上露出了两个漂亮的小酒窝。

“我抓的,姐姐厉害不?”

“厉害,姐姐深藏不露呢!”

姜小渔竖起了大拇指,又指了指田鼠旁边的三块番薯。

“这个呢?哪里来的?”

“哦,走出甘蔗地,那个……顺手挖的…”

沈玉芳的语句中略带磕绊。

“偷的?”

姜小渔惊诧。

“小渔弟弟,注意措辞,读书人做事情,怎么会偷呢?!”

“那是什么?”

“借的!对,是借的。”

沈玉芳咧嘴一笑,露出了一副调皮可爱的表情。

你这个“借”字,它正经吗?

姜小渔为人正直,不依不饶,继续追问道:

“顺手牵羊?顺手挖薯?”

“nonono!顺手借薯。”

沈玉芳伸出纤细的玉指,把一缕缕散落的青丝,统统别在耳后,大声道:

“哎呀呀!姜小渔!你烦不烦啊!这是我抓田鼠的报酬。”

“额…好吧。”

姜小渔妥协了。

他只是担心,让小渔村的老王叔叔抓住了,没法跟人家解释呀。

正在这时,姜小渔的手机铃声响了。

“小渔小渔!江湖救急啊!今日有没有鱼获?!”

话筒里,震荡起高启航的嗓音。

县里来了领导和开发商,点名要吃野生的活海鱼。

今天风浪大,钓鱼群里没有任何动静。

市场上大部分是养殖的。

领导的嘴叼,喂他们养殖的,简直是给他们吃狗屎。

“有啊。”

姜小渔简单吐出两个字。

“唉哟哟!我的大救星哟!快发鱼货图片,发位置,我开车过去瞧瞧!…”

高启航语气显得急促,宛如一副尿急的模样。

挂断电话。

“玉芳,烤田鼠,烤鱼,烤红薯,会不会?”

姜小渔把目光落在漂亮的荔枝大眼睛上。

“会!这个我超级会的!”

会心一笑,她拍了拍胸脯。

“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那行,我去接姥姥过来,她好久没来野外走动了。”

姜小渔是个孝顺的孩子。

姥姥收留他,他很感激。

往后余生,谁对他好,他就加倍奉还。

“去吧去吧,顺便把院子里的竹藤桌子拉过来。”

姜小渔见沈玉芳手持尖刀,开始给田鼠开膛破肚。

动作还挺专业。

“哦,对了,还有盐和辣椒面。”

“行。”

他把鱼货搬运到树荫下,挑出三条石九公,递给了沈玉芳。

“我去去就来。”

小渔村。

半山腰土院落内。

一棵桂花树下,姥姥正躺在竹藤椅上,闭目养神。

“什么?去野外吃烤田鼠?!”

听姜小渔说有田鼠吃,姥姥杨氏,沧桑深邃的眸子绽放出了亮光。

“好好好,孝顺的鱼仔!姥姥好多年没吃过烤老鼠咯~”

收拾好桌子餐具,姜小渔搀扶着姥姥,坐上了三轮车的副驾驶。

“姥姥,您坐稳!我要开车咯。”

前前后后十五六分钟后,姜小渔重新回到了搭窑地点。

临近傍晚。

拱形的土窑呼呼冒出了火苗,沈玉芳热得香汗淋漓,烤得不亦乐乎。

姜小渔搀扶着姥姥到树荫下,让她坐在一张靠背藤椅上。

他开始安排桌椅,准备黄昏时刻的晚餐。

刚收拾停当,高启航驾驶着面包车飞驰而来。

“吱~”

一个急刹车,面包车冒着烟停在了不远处的山村路旁。

高启航带着一名员工,大步流星地向着姜小渔走来。

“小渔靓仔哟!鱼呢?快让我瞧瞧。”

高启航没有废话,开门见山。

“呐!都在这里呢?”

姜小渔指了指不远处的鱼货。

“嚯!牛叉啊靓仔!”

高启航急匆匆扒拉着海货。

“龙胆石斑鱼,石九公,青占鱼,大青蟹!!”

他嘴里啧啧称赞。

酒店的名声,总算有保障了。

“小渔小老弟,不瞒你说,今日风浪大,好多出海的大船,空手而归。”

高启航看到鱼货后,焦急的脸庞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他指着龙胆石斑鱼,竖起了一根手指头,冷静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