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乡里通知你去开会。”
在村委会的屋子里,我接到了乡里的电话。
因为自己率先走向致富的道,让大家伙也算是有了信任我的一些底气,选举时我人气有点爆棚。
也因为为大伙儿做了一点实事,我也被选进了村委会,协助村长和书记处理一些园边地头的杂事。
老书记骑着自行车往乡里飞快地走着,心思一直在转。
改革开放好多年了,自己这个村是偏远的地方,人均收入也一直不高。
自己是得想个方法改变一下农村面貌,带大家伙儿多挣点才行,不求上级特别的关注,尽到一个老**员的本份就行!
要想富,先修路。
路通了,大家伙都是见过了外面的光景,发家的心更盛了,只是除了打短工还找不到别的门路。
不是谁都可以愿意承担风险,风雨前行。
这个地方的人出巧手。
不管男女,有的是编织高手,编东西的柳条枝什么的就地取材,编筐编篓,不在话下,最绝的是编个龙腾四海,活灵活现,令人爱不释手。
有的是缝纫能手,绣个鸳鸯戏水什么的,不在话下,那要是花费精力绣个百鸟朝凤,你就说绝不绝?外面的人怎么舍得放下…
另外整个养殖、弄个蔬菜大棚什么的,只是有点太费钱,家家都不宽裕……
因地适宜,先组织人从编织入手吧,听说外国人非常喜欢这样中国特色的工艺品,价格也不便宜……
言归正传。
开会的主题,乡里布置的任务: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展乡村企业经济,增加招商引资项目,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书记参加了会议,做好记录以便传达,心里想着胜利还有什么门路?
先组织好村里人手工编织的副业,也不费多少钱,就是费点功夫,看看能不能趟出一条特色产业……
会后,老书记意外被留下来继续谈心。
“老书记,都几十年了,身体还是这么硬朗,比我身体都强,真是太羡慕你了,家里还好?”
乡长没有开门见山。
“还行,没病没灾的,乡长,是不是有事儿找我啊?只要是我能办到的?一切都好说。”
老书记也想显示出来一些自己的能量,中气十足。
“唉啊,老书记,我就喜欢你这样的人,干干脆脆的,做事儿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好,我就直说了啊?”
“你看咱们乡里的经济指标常年在县里落后,这老大难的名声也不好听是不是?你们村有什么新思路?”
乡长的脸凑近了老书记,两眼专注地盯着他,充满了渴望。
“我能有什么方法?乡长开玩笑吧?只是领着村民小打小闹干点什么。”
老书记心里明白了。
“唉,对了,邻村的下乡知青xxx现在不是大老板吗?乡长你和他还认识,没准让他投个资,咱们乡就可以上一个台阶了。”
特殊时期,xxx家庭属于被改造对象,作为下乡知青在农村劳动,人生地不熟的,农村的活儿也干不来。
但这个知青家学渊源,十分聪明,头脑也灵活,只是牢骚话太多。
大多数小领导都不太喜欢这样的人。
所以艰难困苦的时候如果有人拉一把,那就是救命的稻草。
那个时候只要一口饭,一句暖心窝的话,就足以支撑他坚持很长时间……
老书记当时认为这样的人只是人民内部矛盾,在力所能及的时候曾经给过此人温暖的照顾。
在此人返城的审核中也算是费心费力。
现在人家回城了,恢复名誉。凭借敏锐的头脑和国家恢复政策的补偿金,率先掘得人生笫一桶金,而且生意越做越大。
前不久,人家特意跟着大车拉着买的米面和东西,还有些现金。回农村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
乡长似乎不是被感谢的人。
“不说他了,人家现在是大老板,还能看上谁呀!”
乡长的话里透着不甘和酸气,显然没拉来投资。
“你那妹夫不是县城的吗?”
“孩子大了,翅膀硬了,都不服管了!”
“我那妹夫,和我本来走动就少,咱们也高攀不上,再说过几年就退居二线了,也不知道说话好不好用,乡长我试试说说吧,可不保准啊?我也想咱这块地方好。”
“老书记,真有你的,老话说的好,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嘛!等你好消息!”
“乡长,你放心,我一定尽力。”
书记骑着自行车,在回家的路上,脑子里还寻思着:
“听三丫头说,胜利的公司需要纸壳箱的量很大,要不然让他在村里投个资,上点设备,也让家里的有些脱不开身的,没有手艺的老人,妇女有点额外收入?”
“这也算带领村里人走在发家致富的路上吧?”
“对,就这么办!”
老书记心情愉快,车骑得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