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法就是《九转玄功》,权当开胃小菜,等太师突破仙境后,会有更好的。

三教中有不肖者,辄纵恣不轨,遂至大商、大教截教、大教截教弟子败而相寻,蹈其覆辙。

国家俱敝,此也绝非单纯国运使然!

官不为亲,吏不为行,只有大商的实力增长!才能慑服不轨者!

《九转玄功》是求而不得的顶级功法,在三教中也是镇教之宝般的存在。

相信太师修炼之后,便能一举突破,成功进入仙境!

这样的功法,当然是子受的首选!

军中的将领以及一些官吏,贡献的功德比较多,每人都在六点以上,而十万大军所贡献的功德是海量的!

太师是大商为之倚仗的最大柱石,子受当然要给太师最好的。

《九转玄功》的花费仅需一百点,但这仅仅只是开始。

子受直接兑换。

一切皆有可能,太师可能也会想不到吧?

面对大军,子受挂起笑容。

军中那些军吏长官,面对太师的激情演讲,面上也变得激动、热血、振奋起来,昂首挺胸!

所谓顶级功法,自然不应该轻易示人,犹其现在在大军前。

子受当然不会当着大军的面掏出来。

以免有人议论。

再者,三教对《九转玄功》这样的顶级功法,守护的很好。

子受要不想牧野之战提前到来,最好藏好这个秘密,而不是提前曝露。

同此理,他最好再多制造些假象,以瞒天过海才行。

独以为推给截教最好,这样也能联动截教。

太师的话语的确很能刺激人心,激发人的斗志。

就连子受在旁边听着,都有些跃跃欲试,想要同将士们一同出征,去往战场了。

杨任也算是一表人才,升任御史大夫后,终于可以大展拳脚!

北海并不在大商九州之内,太师率军千里远征,二千奴隶编入军中,而编入工作就交给他处理。

而他也认真处置,小心谨慎,做到清晰明了,无任何纰漏,有利于军队作战,也真正成为大商的柱石之臣!

也欲源其浊而使之清,找到流弊之始。

杨任前途一片光明,自然珍之、重之、致之、行之,以前没有机会,也没有权利,只能默默无闻。

如今他有极大的实打实的权力,可以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情。

而且他对大王的帝王之术佩服不已。

大王待他不薄,杨任其为人虽有些投机,然而本身并无奸诈之心,何况此时他对大王心悦诚服。

商容却有些丧气,心有不定,以前还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最近却常常出现,例如此刻。

因为“罪臣”的身份,商容亦不能以此谏之发牢骚,故有什么想法、意见也只能憋回去。

商容的模样,杨任自然看在眼里,而在杨任看来,“你没事找干,我回家吃饭。”

杨任心里甚为惬意、得意。

作为臣下,作为丞相,商容其人似乎并不合格。

冷不丁看到丞相这副忧愁的模样,他心里还是蛮爽的。

商容自己虽然不愿,心里不舒服,但为相者,持重为先,也许自己先上书自陈其罪才是最好的。

如此则也体面一些。

这个老家伙精明狡猾的很,是个老狐狸!

当然,其罪听不听的无所谓,朝堂上有没有支持者,有没有支持治其罪者也无所谓。

反复者亦有其用。

而商容为丞相,哪怕暂听其罪,朝廷也不会为之大费周章,起码现在不会。

太师一直亲自上阵,领兵率军,不管大商到了啥境地,军队一直志气未丧,反而斗志满满,不得不服。

封神大劫一起,谁来都没有用了。

所谓“三教本一家”,又夺了三教之情。

大劫之下,事事无定,惟其截教第一大教的身份,却一再受制,阐教听人行事,弟子自为轻重,截教却恰恰相反。

于是人教徇私,联合阐教,二者可以不顾名义,欺负师弟。

圣人虽然没有节操,但也在乎名声,为了保全名声,不会暴露自己的,通天教主本人自然也不知道。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

人教、阐教两位圣人的做法有过之无不及。

不仅不照顾师弟,宁可吃亏,也要联合外人,一起对师弟施压,欺负师弟。

然而三番五次被针对,就算泥人都有三分土性,何况截教又不是软柿子?

封神大劫事关生死,截教弟子皆在劫中陨落,通天教主又怎么可能服气?

又可知徇私与三教之名二者之间,三教同门之情未必出于真,也未必出于假。

在某些事情上,人教、阐教无礼在先,通天教主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记仇,被逼急了,才与两位师兄当面对阵。

三教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弟子就养无方,勤事服持,三教都是差不多的,但大劫之下,截教弟子死之至多!

三教之中,唯有截教年年万仙来朝,人教、阐教不免灰心丧气,他们怎么能看得惯?

如此太清、元始则冷落师弟,通天寥寞。

甚至可以与西方教联合,准许西方教诸教徒在人族境内传教。

三教为齐,皆众星拱月,封神大劫后,不光截教慢慢衰落,人教、阐教也没有更发展壮大,反而让西方教捡了便宜。

大劫之时非如三教自以意为之(自以为是),不会如此。

武成王黄飞虎有些羡慕起太师来。

不仅能辅佐政事,而且能率军领兵作战。

太师一心为公,行事周全,大王自然信任他。

也是托太师的福,大商才能一直安然无事。

可诡异的是,自己一直受不到重用,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他能看出来,一切由大王主宰而开始平衡,比如增御史大夫为三公,以安朝政。

群臣摄服,而丞相商容居其间是最不好受的。

而大王想要办的任何事情,真的是即令即行。

劫权夺势所发生的可能性已经极低,就看商容,再看杨任就行了。

而此时黄飞虎才始觉大王的手段绝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

大王的每一步行动,每一种做法,每一项举措都值得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