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鸦掠过刑场灰白的天空,我跪在断头台上,听着监斩官宣读顾氏三十六条罪状。铁链硌得膝盖生疼,我却挺直脊背,任北风卷起散乱鬓发。远处高台上,太子萧承稷的蟒袍金冠在暮色中泛着冷光。
“顾氏女明昭,通敌叛国,罪当凌迟——“
我仰头望着刽子手举起的长刀,忽然笑起来。刀刃折射的寒光里,倒映着刑场外乌压压的百姓,那些曾受过顾家义诊的贫民,此刻正攥着菜叶跃跃欲试。
火把突然从四面八方掷来。浓烟中,父亲临终前塞给我的玉蝉在掌心发烫,我听见他在诏狱里最后的低语:“昭儿,去云州找谢先生......“
热浪舔舐肌肤的剧痛中,有人拽住我的脚踝。地底暗河的水淹没口鼻时,我咬破舌尖记住这痛楚。十年后,朱雀大街上缓缓驶来一辆青帷马车,金丝楠木车辕碾过当年浸透顾氏鲜血的青砖。
“东市米价已涨到三贯一斗。“侍女青梧隔着车帘低语,“按姑娘吩咐,咱们从江南运来的十万石粮,今夜就能入仓。“
我抚着腕间烧伤的疤痕,掀帘望向巍峨宫墙。茶楼说书人正在讲新科状元迎娶尚书千金的佳话,那声音与记忆中少年太子立誓非卿不娶的嗓音重叠。车轮辘辘声中,金错刀在袖中无声出鞘。
“去告诉户部陈侍郎,明日早朝前,我要见他书房暗格里的盐铁账册。“
朱雀大街的灯笼次第亮起时,户部侍郎陈元朗的轿子正拐进槐花巷。青梧将金错刀抵在陈侍郎颈间时,我正对着铜镜将桃花粉抹在额角旧疤上。
“顾家余孽?“陈元朗在刀刃下发出嘶哑的笑声,“太子殿下在刑场留你一命,可不是让你回来寻仇的。“
铜镜里的女子眉眼如画,额间花钿恰好遮住火吻疤痕。我慢条斯理地将金丝步摇插进发髻:“陈大人误会了,我是来替您解燃眉之急的。“袖中账册滑落在檀木案几上,惊起几粒香灰。
他瞳孔骤缩。那是他私吞漕银的铁证,本该锁在书房暗格深处。
“明日早朝,若陛下得知十万石军粮掺了三成霉米...“我俯身拾起一片飘落的槐花,“您猜太子殿下会不会像十年前舍弃顾家那样,舍弃您这颗棋子?“
更漏声里,陈元朗的冷汗浸透官袍。我望着窗外渐沉的月色,想起十年前在诏狱,父亲用血在墙上画下的盐铁司账目。那时他教我如何从漕运损耗里揪出蛀虫,却不知自己早已是棋局中的弃子。
五更鼓响时,东市粮铺的算盘声此起彼伏。我倚在缀着鲛绡纱的马车里,看青梧将盐铁账册递给漕帮主事。晨雾中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九皇子萧景珩的玄色披风掠过车窗。
“顾姑娘好手段。“他勒马停在车前,腰间螭纹玉佩与我腕间玉蝉发出共鸣般的轻响,“三日之内让太子门生折损大半,倒让本王想起当年顾相舌战群儒的风采。“
我轻抚玉蝉上暗刻的星图纹路。这是今晨从陈元朗书房暗格里找到的意外收获——钦天监密报的抄本,朱砂批注的“荧惑守心“四字触目惊心。
“殿下谬赞。“我示意青梧放下车帘,“只是不知当年先皇后薨逝前,殿下可曾听过'金雀衔珠'的童谣?“
萧景珩握缰绳的手骤然收紧。十年前那场震惊朝野的鸩杀案,正是始于宫墙外孩童传唱的“金雀衔珠,玉人断肠“。
马蹄声远去的刹那,朱雀门突然钟鼓齐鸣。一队金甲卫疾驰而过,卷起的风中飘着焦糊味。青梧面色骤变:“姑娘,咱们的粮仓...“
浓烟在西市上空翻涌如蛟龙时,我正站在摘星楼顶层的暗阁里。谢先生赠的千里镜中,太子亲卫正将火油泼向粮垛。十年前刑场的火焰在眼底重燃,掌心玉蝉却传来沁骨凉意。
“该收网了。“我点燃手中信烟。
刹那间,京兆府衙役如黑潮涌出巷陌,大理寺卿的官轿堵住街口。奉命纵火的东宫侍卫被当场擒获时,太子的车驾正从长街另一端疾驰而来。
“本宫接到密报,此处藏匿北戎细作!“萧承稷的蟒袍在火光中烈烈如旗,腰间却悬着我曾赠的同心结。他身后,户部尚书捧着空荡荡的官仓账册瑟瑟发抖。
我戴着帷帽从暗处走出,将漕帮令牌掷在焦土之上:“殿下烧毁的是江南义商为赈灾筹集的十万石粮。不知明日御史台弹劾'太子失德,祸及苍生'的折子,可否用得上这块令牌作证?“
夜风掀起轻纱,萧承稷的眼神突然凝固在我眼尾泪痣。那是他曾在东宫暖阁,用朱砂笔在我眉心点过的位置。
大理寺地牢的霉味混着血腥气,陈元朗的惨叫声在石壁间回荡。我提着宫灯走过水牢,青梧突然拽住我的衣袖。暗处铁链锁着个血肉模糊的人,半张脸布满火燎的疤痕。
“谢...谢先生?“我手中宫灯险些坠地。那个教我执棋的手,此刻正以扭曲的姿势蜷在刑具上。
阴影里传来萧景珩的低笑:“顾姑娘果然认得这位'听雨阁'阁主。三日前他夜探太庙地宫,正巧撞见陛下在试长生药。“
我死死攥住袖中玉蝉。蝉翼暗格里的帛书突然滚烫——那根本不是前朝藏宝图,而是用人血写就的炼丹方。父亲临死前咬破手指,在诏狱墙上画的从来都不是账目。
“凤鸣岐山的预言,顾姑娘可知下半句?“萧景珩的匕首抵住我后心,“荧惑守心,帝王更易。你说父皇若知道顾家嫡女就是命定新凤...“
地牢突然剧烈震动,谢先生手腕铁链应声而断。他染血的手掌拍向石壁某处,整座水牢开始缓缓下沉。在萧景珩惊怒的吼声中,我听见谢先生最后的声音:“玉蝉九转...地宫...你父亲...“
暮春的雨丝缠绕着太庙金顶的螭吻,我跪在汉白玉祭台上,任由冰凉的雨珠顺着九翟冠垂珠滚进衣领。萧景珩的玄铁剑正抵在我后颈,剑锋沿着脊椎缓缓游走,像一条吐信的毒蛇。
“顾姑娘可知这太庙地宫的门,为何百年未开?“他的气息喷在我耳畔,带着龙涎香的奢靡,“三十七年前钦天监少监擅闯地宫,被做成了人烛,油脂烧了整整四十九天。“
我凝视着面前盘龙柱上暗红的锈迹,那分明是经年累月的血垢。袖中玉蝉突然发出蜂鸣,九道蝉纹在雨中泛起幽蓝的光。祭台下方传来机括转动的闷响,十八尊青铜人俑的眼珠同时转向西北方位。
“殿下不妨猜猜,“我反手握住剑刃,鲜血顺着指缝滴在龙睛石上,“是您先拿到长生药方,还是我先找到您私铸兵器的证据?“
地宫门开的刹那,腐臭的阴风裹着金箔纸钱扑面而来。萧景珩猛地将我推向甬道,却在触及我腰间香囊时僵住动作——那里面装着今晨从户部库房取得的军器监令牌,鎏金纹路正映出他骤然收缩的瞳孔。
地宫长明灯骤然亮起时,我看见了永生难忘的景象。九根盘龙柱缠着婴孩臂粗的铁链,末端锁着具穿戴帝王冠冕的枯骨。那骷髅左手握着半卷《丹元录》,右手骨节深深插进壁画中女子的眼眶。
“那是太祖皇帝。“萧景珩的剑尖挑起枯骨衣襟,露出内衬上暗绣的星象图,“史书记载他六十岁驾崩,实际为了试药活到九十三岁,最后被亲生儿子做成了药引。“
我强忍恶心凑近壁画,斑驳的朱砂描绘着诡异仪式:七名少女围坐在青铜鼎旁,腕间鲜血汇成溪流注入鼎中。鼎身铭文正是玉蝉上反复出现的“荧惑守心“四字,而中央女子的面容...竟与我母亲留下的画像一模一样。
“很熟悉对吗?“萧景珩突然扯开我的衣领,指尖划过锁骨下的凤形胎记,“顾相当年冒死将你母亲送出京城,却不知她早被种下凤凰蛊。你每活过一岁,陛下的丹药就失效一分。“
地宫突然剧烈震动,锁链上的枯骨发出凄厉尖啸。我趁机将玉蝉按进壁画空缺的眼眶,机关启动的轰鸣声中,暗门里滚出个鎏金铜匣——匣中血书字迹刺目惊心:“昭儿亲启,为父绝笔。“
铜匣中的鲛绡帛书在掌心寸寸展开,父亲的字迹被血迹晕染得支离破碎。我跪在淌着尸水的青砖上,终于读懂十年前那场灭门惨案的真相。
“永昌二十三年七月初九,臣奉命查验太庙地宫,见太祖遗骸呈中毒状...陛下密令钦天监寻访八字纯阴之女,以凤凰蛊为引炼制长生药...顾氏长女明昭生于荧惑守心之夜,此乃大凶之兆...“
帛书末尾的朱砂印鉴刺痛双目,那竟是太子萧承稷的私章。十年前他亲手递给我的定情玉佩,此刻在地宫阴风中发出呜咽般的低鸣。
“现在明白了?“萧景珩的匕首贴上我脖颈,“你父亲不是因直谏获罪,而是发现了太子为陛下搜罗药引的证据。当年刑场的火,是东宫暗卫所为。“
我突然笑出声,腕间玉蝉猛地弹射出金丝,缠住他持刀的手腕。暗门在此刻轰然闭合,将他的怒吼隔绝在外。铜匣底层滚出枚青铜钥匙,纹路与母亲临终前塞给我的长命锁严丝合缝。
“殿下可知何为螳螂捕蝉?“我对着紧闭的石门轻语,将钥匙插入壁画女子空洞的左眼,“真正的黄雀,此刻应该已经拿着军器监的账本进宫了。“
子时的更鼓穿透重重宫墙时,我正站在摘星楼飞檐上俯瞰皇城。青梧递来的千里镜中,御史台官员捧着连夜誊抄的罪证叩响登闻鼓,朱雀门前跪满了头戴白巾的漕工——他们手中高举的万民伞,正是用我烧毁的十万石粮仓余布所制。
“萧景珩被反锁在地宫的消息,已经传进淑妃耳中。“青梧将暖炉塞进我掌心,“按姑娘吩咐,把九皇子私造兵器的图纸塞进了皇后娘娘的佛经里。“
远处忽然亮起火光,养心殿方向传来禁军跑动的铁甲声。我抚摸着铜匣底层的密诏,想起父亲在血书中最后的嘱咐:“吾女明昭,若见此书,当焚太庙,断龙脉,绝帝王痴妄。“
雨势渐急,我解下猩红斗篷抛向夜空。暗处立刻响起夜枭啼鸣,七十二坊同时升起赤色孔明灯——那是谢先生教的联络暗号。当第一盏天灯撞上太庙金顶时,深埋地宫的火药将完成最后的复仇。
“姑娘快看!“青梧突然惊呼。宫门处缓缓驶出一辆玄金马车,帘幕掀起的刹那,我看见了本该在地宫中的萧景珩。他手中把玩着的,正是我故意留在铜匣中的半张假药方。
承天门在晨曦中轰然洞开时,我穿着十年前及笄礼的翟衣踏上御道。袖中藏着父亲的血书与太子的盟约,腰间却别着萧景珩送来的合欢簪。文武百官在台阶两侧跪成朱紫的浪涛,而我踩着他们的影子走向丹陛。
“顾氏余孽!“龙椅上的皇帝突然暴起,苍老面容浮现不正常的潮红,“你以为凭这些把戏就能颠覆我萧家江山?“
我拾级而上,任由禁军的刀戟划破裙裾。当玉蝉触到九龙椅扶手上的凹槽时,整座金銮殿突然响起凤鸣般的清啸。三十六根蟠龙柱同时迸裂,露出内里鎏金的梧桐纹路——这才是大邺皇城真正的风水局。
“陛下错了。“我俯视着这个用无数女子鲜血延续寿数的老人,“从太祖皇帝将前朝公主囚禁为药引开始,萧家的江山就筑在凤凰骸骨之上。“
朝阳刺破云层的瞬间,谢先生带着听雨阁死士破窗而入。在他身后,萧承稷的太子冠冕滚落尘埃,而萧景珩的玄铁剑正滴着淑妃的心头血。我握紧从龙椅机关取出的传国玉玺,冰凉触感却不及母亲长命锁半分温度。
“今日这局棋,诸君可还满意?“我将血书掷向呆滞的群臣,凤冠珠玉在风中叮咚作响。午门外的鸣冤鼓忽然震天响起,那是十万漕工在为新朝的第一道曙光欢呼。
初冬的第一场雪覆满宫檐时,我正坐在垂拱殿西阁批阅奏折。鎏金蟠龙烛台上凝结着蜡泪,将案头那摞弹劾“女主干政“的折子映得猩红刺目。青梧端着药盏进来时,带进一缕裹着梅香的寒气,吹散了地龙蒸腾的暖意。
“萧景珩昨夜在诏狱自尽了。“她将药碗轻轻放在缠枝莲纹盏托上,“死前用血在墙上画了七十二星宿图,狱卒说...北斗方位标着谢先生隐居的鹿鸣山。“
狼毫笔尖在宣纸上洇开墨团,我望着窗外被积雪压弯的梅枝,忽然想起三日前谢先生送来的那封信。素笺上只有半阙《鹧鸪天》,“少年听雨歌楼上“的字迹力透纸背——这是我们当年在听雨阁约定的暗号,红烛昏罗帐时,便是要取人性命。
“让玄甲卫把鹿鸣山庄围了。“我端起药碗,褐色的汤药里浮着几粒朱砂,“记得用陛下亲赐的那对翡翠夜光杯装鸩酒,先生最爱玉器。“
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金戈相击之声。我按着突跳的太阳穴起身,翟衣广袖扫落案头青玉镇纸。裂缝蔓延的瞬间,屏风后转出个裹着玄狐大氅的身影,谢先生指尖还沾着梅梢新雪。
“昭儿如今越发像萧家人了。“他摘下风帽,露出鬓角狰狞的烧伤,那是地宫坍塌时留下的印记,“当年教你辨毒时说过,朱砂遇雪见血光,这碗药,该敬天地。“
我下意识攥紧袖中金错刀。谢先生的鹿皮靴碾过满地奏折,在“废除殉葬制“的诏书草稿上留下污痕。他拾起那方裂开的青玉镇纸,裂缝恰好将“凤鸣岐山“的刻字劈成两半。
“你以为烧了太庙就能斩断轮回?“他突然捏碎镇纸,锋利的玉片划过我脸颊,“看看这些奏折,礼部要立萧氏旁支为嗣,工部克扣修河银两,而你——“染血的手指戳向我心口,“不过是前朝余孽手中的提线傀儡。“
温热的血珠滚进衣领,我反而向前半步。金错刀抵住他腰间锦囊时,嗅到里面熟悉的沉水香——那是母亲生前最爱的香料,此刻却混着腐骨草的腥甜。
“先生可知这垂拱殿的地砖下埋着什么?“我指尖拂过博古架上的青铜朱雀灯,“永昌三十七年秋,十九名宫女被活埋在此处奠基。昨夜我命人掘地三尺,挖出她们腕间的银铃,串起来正好是'听雨阁'三字的摩斯密码。“
谢先生瞳孔骤然收缩。我趁机挑开他锦囊,滚落的并非毒丸,而是半枚残缺的鱼符——与母亲长命锁上的纹路严丝合缝。
更漏声咽,雪光透过茜纱窗将我们的影子拉长在《江山舆图》上。谢先生抚摸着鱼符缺口,突然低笑出声:“你果然继承了璇玑的玲珑心。不错,你母亲本是前朝最后一位公主,而听雨阁从来不是江湖组织。“
他挥袖击碎青铜灯,朱雀口中滚出颗夜明珠。幽蓝光芒里,墙壁缓缓显现血色舆图:三十六处暗桩标记竟与各地灾情奏报完全重合。
“十年前我救你,不是为复仇。“他蘸着脸上血渍,在舆图上勾勒出运河走势,“萧家皇室用凤凰蛊续命,却不知真正的长生药需要以江山为鼎。旱灾水患皆是地气失衡所致,唯有毁去龙脉九穴...“
我突然想起地宫铜匣里那张人皮地图,标注的祭坛位置与今年黄河决堤处完全一致。寒意顺着脊柱攀升,喉间泛起腥甜:“所以先生助我夺权,实为重启太祖皇帝的炼药大阵?“
殿外传来三更梆子响,谢先生的身影在瞬间移至窗前。积雪从掀开的窗棂卷入,他扬手撒出把银针钉住我衣摆:“子时将至,不妨看看你亲自提拔的户部尚书,此刻正在城南土地庙做什么。“
玄甲卫的铁骑踏碎城南积雪时,我看见了永生难忘的景象。七丈高的青铜鼎矗立在土地庙废墟上,鼎身饕餮纹中嵌着百具婴孩骸骨。新任户部尚书披着紫袍跪在鼎前,手中匕首正剜向哭嚎的童男心口。
“住手!“我夺过青梧的弩箭射穿他手腕,却在看清鼎内景象时如坠冰窟——沸腾的血水中沉浮着刻有生辰八字的玉牌,其中一块写着我的乳名“阿蛮“,背面则是母亲的小楷:“癸亥年七月初七亥时“。
谢先生的笑声从鼎后传来:“这才是真正的荧惑守心阵。当年你母亲为保你性命,将凤凰蛊渡入自己体内,却不知纯阴之血需至亲献祭方能...“他的话戛然而止,我手中的金错刀已穿透他左肩,将人钉在青铜鼎上。
“姑娘小心!“青梧的惊呼与破空声同时响起。我旋身避开冷箭,却见本该死在地牢的萧承稷从阴影中走出,手中握着的,正是谢先生锦囊中那半枚鱼符。
子夜的风卷着火星掠过废墟,我站在青铜鼎边缘,看着鼎中血水映出三重人影。谢先生肩头的血染红衣襟,萧承稷的箭尖对准我后心,而废墟外,玄甲卫正与听雨阁死士杀作一团。
“萧氏皇族与慕容遗孤斗了百年,倒是便宜了你这渔翁。“我扯断颈间长命锁,将鱼符狠狠砸向鼎耳缺口,“可惜你们都忘了,凤凰浴火需先焚尽羽翼——“
锁链崩裂的巨响震耳欲聋,青铜鼎突然向东南倾倒。滚烫的血水浇在土地庙残碑上,露出底下埋着的玄铁匣。这是今晨钦天监密报中提到的“玄武藏匣“,内藏太祖皇帝亲笔写下的罪己诏。
“不可能!“谢先生挣扎着去抢铁匣,“慕容氏的...“
寒光闪过,萧承稷的箭矢贯穿他咽喉。我趁机打开铁匣,取出的却非诏书,而是半枚虎符——与母亲留给我的长命锁扣合瞬间,城外突然响起震天动地的马蹄声。
“顾明昭!“萧承稷目眦欲裂,“你竟敢私调北境边军!“
我将合二为一的虎符抛向火光冲天的夜空,看它在雪幕中划出金线:“十年前你教我'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如今这二十万铁骑,不正合殿下当年教诲?“
含元殿前的积雪被鲜血染成胭脂色时,我踩着萧承稷的蟒袍玉带踏上龙尾道。北境铁骑的玄色旌旗刺破晨雾,与檐角铜铃碰撞出金戈之音。谢先生的尸身被钉在殿前盘龙柱上,残破的衣袖在朔风中猎猎作响,露出臂弯处褪色的刺青——那是我六岁时给他画的朱雀鸟。
“陛下,逆贼首级已悬于朱雀门。“新任兵部尚书跪在阶前,捧着的漆盘中盛着萧景珩的鎏金面具,“但九皇子府中搜出的密函显示,河西节度使...“
我抬手截断他的禀报,鎏金护甲划过奏折上未干的血迹。昨夜从谢先生怀中掉出的羊皮卷在案头摊开,上面用靛青颜料标注着十二处龙脉要穴,恰与今年黄河改道的轨迹重合。更漏声里,我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哼唱的童谣:“北斗斟沧浪,南斗量秕糠,小娘子佩玉蝉,要换人间粮。“
“传旨。“我将虎符掷入炭盆,看火焰吞噬青铜饕餮纹,“着工部即日开挖汴渠,引黄河水灌入云梦泽。凡龙脉所经州县,免赋税三年。“
阶下顿时哗然。御史中丞的象牙笏板“当啷“落地:“陛下!此乃动摇国本...“
我起身拂落冕旒,九旒玉藻扫过群臣惊愕的面容:“诸卿可知这龙尾道下埋着什么?“金错刀劈开地砖裂缝,露出森森白骨间闪烁的银铃,“永昌二十三年,三百工匠在此殉葬。他们的脊梁,才是大邺真正的国本。“
暮色漫过琉璃窗时,我在兰台阁翻到了那卷尘封的《慕容起居注》。泛黄的纸页记载着天启十七年的星象:“荧惑入太微,有凤来仪“。朱砂批注的“璇玑“二字让我指尖发颤——那正是母亲在民间用的化名。
突然,烛火无风自动。我反手抽出袖中金错刀,刀锋却在触及来人咽喉时硬生生停住。萧承稷握着半截断箭站在阴影里,箭簇上凝固的正是那日地宫中的腐骨草毒。
“你果然没死。“我将《起居注》按在胸前,“淑妃用假死药换你出诏狱时,我就该烧了太医院。“
他低笑出声,箭尖挑起我腰间玉蝉:“顾相临终前求我保住顾家血脉时,你可听见朱雀殿的铜壶滴漏声?“冰凉的手指突然扣住我腕脉,“滴答,滴答,就像你此刻的心跳。“
兰台阁的铜雀灯骤然熄灭。黑暗中,他温热的呼吸喷在耳后:“你以为谢先生为何在地宫留活路?十年前刑场的火把,是我亲手掷向监斩官的。“
我浑身剧震。记忆中的火海突然裂开缝隙,少年太子策马冲入刑场的画面清晰如昨。他蟒袍上的焦痕不是逃生所致,而是为劈开囚车留下的烙印。
雪粒子砸在窗棂上簌簌作响,我盯着萧承稷掌心的火灼疤痕。那形状恰与玉蝉纹路吻合,正是当年他为我挡下烙铁留下的印记。
“你总说我像这盘残棋。“他拈起琉璃瓮中的黑玉棋子,落在《江山舆图》的河西走廊,“却不知执棋人早成局中子。“棋子碎裂的瞬间,门外传来禁军统领的急报:汴渠工地挖出前朝石碑,刻着“凤栖梧桐,火德当兴“。
我掐灭掌心渗出的血珠,突然看懂羊皮卷上的玄机。谢先生标注的十二处龙穴,连起来竟是北斗吞月之形。而汴渠走向若稍作偏移,恰可斩断贪狼星位。
“你要用三千里河工破炼药大阵?“萧承稷突然拽住我手腕,力道大得几乎捏碎骨头,“可知改道之处正是你母亲埋骨地?“
铜壶滴漏声忽然变得震耳欲聋。我望着舆图上朱笔勾勒的河道,仿佛看见母亲站在滔天洪水中微笑。她发间的银簪化作治水耒耜,裙裾铺展成万里堤坝。
“传旨。“我挣开他的桎梏,将玉蝉按进舆图上的云梦泽,“即日起迁都洛阳,改元凤鸣。前朝皇室陵寝...“喉间泛起腥甜,“悉数改为义仓。“
迁都那日的雨丝缠着柳絮,我在西郊皇陵见到了母亲的衣冠冢。青梧撑着二十四骨油纸伞,看我将谢先生的骨灰撒入汴渠。混着朱砂的灰烬在水面绘出凤凰图腾,转眼被漩涡撕成碎片。
“陛下真信萧承稷在洪州病逝?“青梧突然指向对岸。新栽的梧桐树下,玄衣人正在祭拜无名碑,腰间螭纹玉佩与浪花共鸣。
我抚摸着碑上“慕容璇玑“的刻字,想起那夜兰台阁的对话。萧承稷撕开衣襟露出心口疤痕时,我正在他酒中下牵机毒:“当年你父亲逼我亲手给顾相灌鸩酒,这疤便是他挣扎时划的。“
雨势渐急,玄衣人身影消失在烟波深处。我蹲下身,从母亲碑底暗格取出青铜匣——里面是完整的《丹元录》,最后一页画着北斗七星,每颗星位都对应着大邺粮仓的位置。
“回宫。“我将书册掷入汴渠,看墨迹在浪涛中化作青蛟,“让户部重新丈量永业田,就从...“转身望向对岸新抽芽的麦田,“从朱雀门外的刑场开始。”
元月初一的朝阳跃上洛阳城楼时,我在万民伞簇拥中登上应天门。新修的运河在霞光里宛如金鳞巨蟒,将昔日的龙脉要穴串成珍珠链。突然,人群中爆发出惊呼——十二艘龙骨宝船破雾而来,船头犁开的浪涛中闪烁着前朝银币。
“是慕容皇室的南海遗宝!“老臣颤巍巍跪地痛哭,“天佑凤鸣...“
我握紧栏杆,任由冕服被江风吹得猎猎作响。昨夜挖开刑场地基时,三万枚前朝五铢钱拼成的星图重见天日。而萧承稷留在兰台阁的密函,此刻正在袖中发烫:“荧惑守心实为吉兆,顾相以命篡改星象,唯愿汝承太平。“
“陛下,吉时已到。“礼官奉上镇国玉玺。
我转身望向北方,那里有烧毁的太庙与新栽的梧桐林。母亲哼唱的童谣突然随风飘来,混着漕工号子响彻云霄:“...小娘子佩玉蝉,要换人间粮。“
金错刀斩断冕旒绶带时,十二道水门同时开启。沉眠江底的前朝战船浮出水面,甲板上青铜炮口绽放出万朵红梅——那是我命人埋下的火药,只为炸开最后一道拦河坝。
“从此没有慕容,亦无萧氏。“我将玉玺抛向奔涌的江河,看它溅起的水花淋湿史官笔墨,“这山河册上,当有女子姓名。“
洛阳宫城的春雪融成檐角滴水时,我在紫薇阁见到了暌违十年的《璇玑谱》。泛黄的书页间夹着母亲手绘的星象图,北斗第七星的墨迹晕染处,赫然是萧承稷留在汴渠堤坝上的血指印。
“陛下,河西急报!“兵部侍郎踉跄闯入时撞翻了青铜鹤灯,“突厥可汗持慕容氏金刀扣关,声称...声称要迎回流落中原的明月公主。“
我抚摸着书页间突然显现的银粉暗纹,那是遇热才会显形的密文。青梧将烛台凑近的瞬间,数百蝇头小楷从纸面浮起——母亲竟将凤凰蛊解法藏在《璇玑谱》药方中,而药引正是突厥圣山的天池雪莲。
“备马。“我将金错刀缠进袖中,玄铁冷意刺得腕骨生疼,“让鸿胪寺准备和亲仪仗。“
“陛下三思!“老臣们伏地泣血,“突厥要的哪里是和亲公主,分明是...“
琉璃窗外的柳絮突然狂舞如雪,我望着太极殿方向新筑的观星台,忽然想起昨夜星官禀报的异象。太微垣东侧有客星犯紫宫,正应了母亲星图中“凤归朔漠“的谶语。
朔风裹着砂砾拍打玉门关时,我扮作医女混在使团中。城头戍卒正在传唱新编的《拓荒令》,词曲却是母亲教我的《采薇》调。突厥使臣的金刀在阳光下折射出诡异紫芒,刀柄镶嵌的蓝宝石与谢先生骨灰坛上的纹路如出一辙。
“公主请看。“可汗亲卫突然掀开毡帐,热浪裹着药香扑面而来。青铜药炉上悬浮着水晶棺椁,其中沉睡的女子竟与母亲容貌无二,眉心一点朱砂痣红得刺目。
我袖中银针险些落地。这分明是《丹元录》记载的“冰魄续命术“,需以至亲血脉为引。指尖触到棺椁的刹那,腕间玉蝉突然发出悲鸣,寒气顺着手臂直窜心脉。
“慕容明月,你终于来了。“可汗的弯刀抵住我后心,“当年你母亲盗走凤凰蛊逃婚,害我妹妹沦为药人...“刀尖挑开我衣领,露出锁骨下的凤形胎记,“这蛊王印记,该物归原主了。“
帐外突然传来驼铃急响,我在弯刀刺入皮肤的瞬间后仰,金错刀斩断水晶锁链。棺椁坠地的轰鸣声中,萧承稷的箭矢穿透毡帐,将可汗钉在狼头旗上。
天池雪莲在月华下绽开第七瓣时,我正在冰窟中剜取心头血。萧承稷的玄甲结满冰碴,手中却稳稳端着玉碗接住血珠:“你可知这解法要以命换命?“
我望着冰壁上交叠的身影,想起十岁那年他教我骑射。少年太子握着我的手引弓,箭矢穿透的靶心上画着比翼鸟:“昭儿,他日我若负你,当如此靶。“
“萧景珩临死前说过...“我蘸血在冰面画出星图,“凤凰蛊的真正作用是吸收帝王杀孽。你父亲屠戮慕容遗民的血债,母亲用二十年阳寿化解...“
他突然攥住我执笔的手,眼底泛起血色:“所以你迁都洛阳,重修运河,都是为了把萧家的罪孽引到慕容龙脉?“
冰窟剧烈震颤,天池水倒灌而入。我挣开他的桎梏扑向雪莲,却在触及花茎时看见骇人景象——根系缠绕的并非山石,而是无数具身着前朝服饰的婴孩骸骨。
“这才是真正的药引。“可汗的狂笑从冰缝传来,“慕容氏世代用嫡子献祭,你母亲当年怀的...本该是个男胎啊!“
我握着雪莲跌坐在冰水里,腹部的绞痛突然变得清晰。母亲临终前塞给我的长命锁在怀中发烫,锁芯暗格弹出一卷羊膜——上面用胎血写着“癸亥年七月初七“,正是我的生辰。
萧承稷的剑锋没入可汗咽喉时,血珠在冰面绽成红梅。他转身看向我手中颤抖的雪莲,突然扯开衣襟露出心口疤痕:“永昌二十五年冬,顾相在诏狱用碎瓷片划开这里...“抓住我的手按在狰狞的伤口上,“取走半碗心头血,说这是救你的药引。“
冰窟顶部的裂隙不断扩大,月光如银浆倾泻而下。我忽然看懂母亲星图中隐藏的卦象:北斗第七星对应的不是方位,而是人生第七劫。二十年前她带着身孕逃出突厥,二十年后我腹中跳动的生命,正在吸食凤凰蛊最后的精元。
“带我回洛阳。“我抓着萧承稷被血浸透的前襟,“去太庙废墟...那里埋着...“雪莲的香气突然变得浓烈,视线开始模糊,“埋着斩断轮回的钥匙...“
谷雨时节的雷声震碎太极殿琉璃瓦时,我躺在观星台的软榻上临朝。百官匍匐在二十八宿浮雕间,看着我用金错刀剖开奏折,鲜血将“立嗣“二字染得模糊不清。
“陛下!“老尚书捧着滴血的朝笏,“突厥大军已破居延塞,若再不定储君...“
我望向殿外新栽的梧桐林,青梧正带着宫女们悬挂艾草。三个月前从突厥带回的雪莲在腹中生长,根系缠绕着破碎的玉蝉。萧承稷在屏风后轻咳,手中《璇玑谱》的残页簌簌作响。
“诸卿可听过凤凰涅槃的典故?“我将染血的奏折折成纸船,“浴火重生时,会把旧躯壳烧成灰烬...“纸船飘进铜鹤香炉的瞬间,城外突然传来地动山摇的巨响。
百官惊恐张望时,我倚着龙椅笑出眼泪。那是新修的运河炸开最后一道堤坝,洪水正将慕容与萧氏的皇陵尽数吞没。母亲哼唱的童谣顺着水汽飘进大殿,与婴儿的初啼混成奇异的和弦。
“拟诏。“我攥紧萧承稷从帘后伸来的手,“即日起废除帝号,改国号为...“
惊雷劈断檐角的刹那,所有人都看见火光中腾起双翼遮天的凤凰。它掠过之处,史册上的墨字化作金粉,纷纷扬扬落成清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