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天山那头是北京 >  第1章

天山那头是BJ

长婴

上世纪七十年代九月下旬,下半夜,连部训练场中心,旗杆中央上的喇叭,就响起了紧急集合号声,一个个睡得迷迷糊糊的新兵们,紧急爬起床,还来不及整理,就穿戴整齐,快速赶往连部食堂大厅集合。

明天就是十一国庆节了,训练了几个月的新兵们,为了庆祝十一国庆节,和对新兵们的授枪仪式,食堂大厅已经挂满了彩旗,好一派节日气氛。

连长站在食堂大厅前台大红标语下,简单地作了今天晚上紧急集合,和有特别任务的说明。

连长说:“昨晚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求我们连,今天派出两个排的战士,进入天山二百多公里深处,一个叫做菊花台的峡谷底,去埋设兄弟部队剩下的一百多米的电缆,因时间紧,路途远,必须提早行动,让大家辛苦了。”

然后,连长又补充说:

“你们虽然是新兵,但通过几个月的部队教育、学习、训练,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军人了,为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你们已经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现在是党和国家检验我们的时候了,今天的任务是关系到我国国防建设的大事,作为一名军人,上级的命令,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大家抓紧时间吃早饭,由一排和二排长,带领各排各班部队前往,由于中午要在山里吃一顿午饭,炊事班派出准备好了的几名炊事兵,带上炊具和食物也一同前往目的地。”

凌晨4点不到,食堂就开饭了。

炊事班将要带到山里去的食物早已经装车完毕。

我们两个排一共六十多人,快速吃完早饭,分乘两辆由营部派来的敞篷军车,各自带上铁锹上车。

天还没有亮,车就向天山二百多公里深处出发了。

天山北麓以外,秋意隆隆,处处都是片片金黄,道路两旁的瓜果,飘来阵阵清香。

军车路过村旁盛开金黄色的菊花花圃,朵朵都张开笑脸,列队欢送战士们远去。

然而,天山深处,不像山外天高云淡,秋高气爽。

虽然才是九月下旬,但进入天山,气温已经降至零下了,嗖嗖的西北风,刮得天山雪松,阵阵怒吼。

天山上特有雄鹰,乘着风,拍打着翅膀,在我们头顶上盘旋,它似乎在提醒战士们,注意保暖,山里冷得很。

飘落的雪花,拍打在战友们的脸上都睁不开眼睛,尽管穿着军大衣,但人人身上还是感到阵阵生冷,寒意逼人。

经过几个小时的山路急行,翻过冰达板,我们终于到了菊花台的峡谷底。

下车一看,两条黑色碗口粗的电缆,静静地躺在一人多深、半人宽,裸露在沟底里,它横贯天山,蜿蜿蜒蜒向天山以外伸去。

这两条电缆,是从边防直通往BJ的战备军用通讯电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这一百多米的电缆沟,一个连的战士,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埋完。

可是兄弟部队,为什么不埋完,就走了呢?是他们另有紧急任务还是?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只是一个警卫连,又是一众新兵。

然而,作为军人,不管是什么兵种,服从上级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去完成战备任务,是军人的使命和责任。

电缆沟,七、八十厘米宽,一米八深,站在电缆沟峡谷底,抬头望去,离山峰顶,看样子也有一千多米高吧。

两条碗口粗的黑色电缆,已经铺设好了,静静地躺在沟底,只要将两边挖出来的沟土,用铁铣把它推入电缆沟,把整个电缆埋上,再把沟填平,然后战士们手拉手排上队,把虚土踩平、踏结实,就算是完成了任务。

因为中午回不去,就要在山里吃午饭,因此,炊事班几名炊事兵,带上准备好了的半成品和军用罐头,他们又找了一个斜坡,迅速挖好能放行军锅烧饭的灶台,架上锅,就地折取山里的死树枝子,开始烧火煮米做饭了。

在两名排长的指挥下,气温虽然是在零下好几度,但是个个战士甩开军大衣,还是干得汗流浃背,大约下午三点多钟,饭已经做好了,电缆沟也基本埋完,剩下的是待吃完午饭,把电缆沟上的虚土踏实就算完满收官了。

这次我们两个排去执行这项特别重要的施工任务,连领导为了检验我们这批新兵,决定,连领导们不参加,只选派两名排长带队,和各位班长一起,指挥新战士们,去单独完成这项国防战备施工任务。

一百多米长的电缆沟,六十多个人,每人只有埋两米多的任务,虽然任务不重,但排长还是号召大家,抓紧时间,天气不等人,争取在午饭前,把电缆沟埋完再吃饭。

结果,大家齐心协力,只用了三、四个小时,就将全部的电缆沟埋好了,并踏结实了电缆沟上的虚土。

经过排长、班长们的检查,和对前面埋的电缆沟对比,在质量上的确没有问题,这就放下了心。

完工了,开饭了,炊事兵们,将饭菜送到各班围坐的地域,大家兴高采烈,战士们边吃、边笑、边唱、边议论此地。

然而,在这样艰苦环境下的电缆沟,那时也没机械作业,不知道兄弟部队是怎样挖出来的,何等的艰苦啊?而我们埋这点电缆沟又算得了什么呢?

午饭完毕,排长通知大家,开始向车上装载施工工具和锅碗瓢勺等,准备向山外出发。

此时是:九月二九日下午五时许,山里又开始起风了,风中夹着比我们来时更大的雪花,山鹰也不见了,只听到山上被风刮得阵阵松涛的怒吼,和崖下川急的水流声。

天山深处,因山高谷深树多,天黑的也特别早,此时还不到下午五点半钟,再加上漫天的雪花,空中变得朦朦胧胧,二十几米开外,后面的车就见不到前面车的影子了。

天山沟谷底比较深,军车先要爬上山梁,翻过天山的冰达板,迂回几十个弯和悬崖峭壁,才能出山。

因为有一辆车要装铁锹工具及锅碗等,所以这辆车只能坐上少部分人,要有一名排长在后车压阵,排长就坐在后车驾驶室里。

另外一辆车就必须要装载四十多个人才能行,为了安全起见,人多的车必须走在前面,让后面的车随时监视着前面车和车上人的安全等。

因为人多坐不下,前车的战士们只能穿着大衣站着,由于下雪刮风,大家只好背向车头,面向后车。

军车下山,不知拐了多少个弯,爬了多少个山梁,翻越过多少个冰达板。

因为下雪,下山路滑,前面的军车已经拐到了一个山嘴,刚要转弯,站在前车上的战士,只听到后车轰隆一声,连人带车就四脚朝天,车翻下两米多深斜坡,车就直接滚进左侧川急的水沟里。

冰冷的天山雪水,将车里二十几名战士及所有的埋设工具和炊事班的锅碗全部扣在车下,压在所有战士身上,把大家扣在下面的冰冷的水沟里,大家乱蹬乱叫,一时间车里乱作一团。

因为车是倒扣着的,车厢板刚好扣在水沟两岸,中间没有空隙,想向外爬没有出口。

有一名安徽新战士的头露出车箱帮子外,他的颈部刚好掐在车厢帮板中间,他的颈部离车厢板子边缘只有十几公分,很幸运,他左侧肩膀旁边刚好有一个大石头顶着车厢板和车里备用的气油桶,不然,他的颈部就会被车箱帮子切断,嘿嘿,那会他这条小命也就玩完了呢。

走在前面的一辆车,因为人多,站着面向后,前车即将拐弯,在风雪中,隐隐约约有人就发现,大叫,后面车翻了,待大家还没有缓过神来,有人立即敲响车驾驶室顶,让司机赶快停车。

车刚一停下,大家纷纷跳车下来,不顾风雪路滑,紧急跑向后车。

当前车的人赶到,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只见倒扣的军车四脚朝天,四个车轮子还在空中旋转着呢,就连驾驶室里的司机也不见了,一车人呢?大家紧张的心感到要跳出来了,也感到呼吸压迫。

然而,只听到倒扣下的车里面的水流声,和脚蹬锅碗和铁锹的声音,还有一名战士的身体在车厢内,可头在车厢板外面,由于都是新兵,大家从未经历过如此事件,怎么办,这时,只听到前车的排长,大喊一声,“赶快抬车!”

大家不顾沟水湍急,迅速脱下大衣,不顾一切冲向半人深的冰冷水沟里抬车救人。

此时,大家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量,一口气就将车身侧翻过来,只见二十多人全部被工具、餐具,和车上自带的两个备用气油桶压在冰冷的水沟里,当大家把人全部拉上岸,所有的人全身上下都成了落汤鸡。

而每个人的大衣都湿透了,只好脱下大衣,把水扭干,再众人拾柴烧火烘烤衣服。

一名被车厢帮子卡着脖颈的战士,由于行军锅边的压力,将他的左侧脸部划开一个三、四厘米长,一厘米左右深的口子。

此时,他脸上的伤口并没有见到出血,但只看到整个人的脸色,如同一张白纸,像地上的积雪,雪白得渗人,看到让人害怕,他这也可能是被吓的,连血都不敢出来呢。

随行的卫生员赶快撒开急救包,为防止出血,将他整个脸部、头部缠得严严实实,头部圆圆的,只露出两只眼睛和鼻孔,看上去活像个山里树上倒挂的一个大蜂窝呢。

然后,大家又齐心协力,将驾驶室撬开,救出驾驶员和坐在驾驶室里的二排长。

在整个救援、收拾烤衣服过程中,搞了近三个多小时才偃旗息鼓。

此次事件,除了一名战士脸部受伤外,其余全部六十多名战士,除了全身湿透了,冻得全身发抖外,全都安全无恙,真是惊心动魄啊!

这次翻车,在没有连领导的情况下,全靠排长和班长们的指挥和安排自救成功的。

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然而,六十多名战士,要赶回连队,天黑路滑,还有一百多公里的危险山路要走呢。

但只有一辆车,怎么办,排长们决定,不能落下一名战士,放弃那辆翻了的车和所有的工具等,大家都挤在前一辆车上,缓慢小心前行。

由于驾驶员的心理紧张,车上装载了这么多的人,一时间不敢开车,在大家的鼓励下,他才启动车辆漫步前行。

到了凌晨两三、四点多了,还没有见到两个排的人回来,十几个小时了过去了,按理说,最晚也得到下午六、七点左右,战士们就应该回来了。可是?

这时,连领导预感到大事不好,连长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如何是好。

然而,连里的领导也马上意识到,早晨派出的两个排的人,这么晚还没有回来,一定是出了大事。

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我国交通,通迅落后的那时,连里也没有备用的车辆,也没有无线电话可打。

怎么办?

连领导只好紧急求助上级领导部门,要求派出车辆紧急赶往二百多公里外的天山里去查找,去查找两个排的人,而且还是六十多名新兵呢。

上级领导一听,也吓出了一身冷汗,经过上级首长们紧急安排,派出两辆军车,和一个全副武装老兵班,由首长们亲自带队,沿路走了一百多公里,仍未见到要找的这些人。

车上的领导真是感到巨大的压力,责任重于泰山啊!嗓子眼在冒火,心急火燎,心急如焚,一般人是无法形容首长们此时的心情。

六十多名新兵啊,还有两名排长,要是真的出了事,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可是天大的事,怎么向上级领导交代,怎么向人民交代,怎么向这些新兵们的父母交代?

不行,继续向前查找。

当车行驶到一百五十多公里时,在天山齐格尔冰达板脚下不远的拐弯处,隐隐约约看见前面有车灯的灯光在晃动,像只乌龟在爬,也像是在原地打转、时走时停。

找人部队首长们的心,再一次提到了嗓子眼上来了,于是让司机加速前行。

当首长们的车到达战士们爬行前进的车前,抬头望见眼前这一幕时,首长们个个头皮发麻,感到一阵子头晕,好是心痛。

只见一辆车上密密麻麻地挤着六十多名全身湿透了的战士。

排长,班长和**员们,站在车厢的外围,保护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站在中间的新战士们。

使前来查找他们的首长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举手向车上的战士们敬礼。

有的首长们激动得干脆哭出了声。

是啊!一群从未离开过父母的新兵们,为了守卫边疆,保卫祖国,为了祖国的荣誉,不顾危险冒雪进深山!

这就是中国最可爱,最崇高,最崇敬的军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