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爱无疆之竟陵王 >  第七卷 第一章 民心可用

萧文君的惠政武林和民众措施政策公布以后。如果加以实施,有人感叹有人害怕,可害怕教众门徒流失也没用,除非他们下令阻止,闭塞消息,但是明天一早,消息布告就会传遍星子镇域,路人皆知。

萧文君留下了东林寺的际觉大师,简寂观的掌门大师兄孙游岳、简宝师兄,还有星子镇的王主事继续喝茶叙话。

“文君今日功绩全靠两派领头出力了!无以为谢啊!”

“文君不必客气,在这样谢我们下去,日后怎好再相助啊?”际觉大师只饮清茶素食,接着说道“文君可知我宗雷素之,现在是你的属下啊?”

“哦?还有这等事?文君当真不知!”

“素之现为豫章户曹主事啊,你为豫章郡丞。他前番自己介绍,稍有口误,被简宝道修揶揄,也就不好再提了。所以这次我们出山,有了这层关系,你不用总想着谢了吧?就算是东林寺应当出的差就行了!哈哈哈!”际觉大师笑着一语双关。

“原来如此,我正愁何人助我在豫章的政事,际觉大师此言可是帮我大忙了!”萧文君高兴的说道。

“哈哈,际觉大师不知,我这小师弟求贤若渴啊,当日他去借我天师道教派的藏经阁典籍下山,他非要跟门内再要寂字辈人相随。大师也知,那都是咱这些老家伙身边用着的命根子,哪来的那么多?我就跟他说过,日后他把官做好,何愁身边无人可用?这不,际觉大师在此,佛门东山寺藏经阁,大师亲传弟子的法子辈高僧,也能下山跟随相助你几人了?昔日陶渊明以儒身与佛道两家之义,如今又要重现了!您说呢际觉大师?”孙游岳乐呵呵的对着际觉大师问道。

“阿弥陀佛!道友当真难让东山寺众清净,既有虎啸溪谈佳话在前,东山寺相助文君自当义不容辞,只是不知道文君,能不能看得上我东山寺藏经阁佛门藏籍,信得过我东林寺佛门武艺否?”际觉也唱了佛,开门见山!

“际觉大师能有此诺,该让文君如何高兴才好?如何报答佛道两派是好?”

“无量天尊,民意!”

“阿弥陀佛,民心!”

萧文君执礼而拜“文君当奉二位大德四字真言终身!”

际觉大师补充道:“既然如此,那就让戒律院法明、法远二僧,日后追随文君相助。”

“不想文君能得简寂观和东山寺相助,索性就将亲密私事交与二位掌座!

一是,二位教派内都有众人,可命门中精选的弟子,誊录佛道儒典籍,尤其以孤本秘不能宣的,可以先誊录成纸质的。

二是,命众人或用木料,或用石料,将字写在方寸的纸上,然后反过来敷在方木或方石上,刻反向字,多多益善。

三是,庐山云雾之处,善于生长绝品的茶叶,救命的灵药,可命众人广而培育成田。

四是,宝马良驹,教派中自有珍惜品种,这可是军中将领的命,请帮助文君。

这几处重点,请二位掌教务必帮文君实施。文君将如数捐以相应的丰厚筹报,尽皆收纳!等到文君兵马充实,用人有余,定然帮助东林、简寂,完善佛道传扬的书籍,令其广布四海,以此来回报两门相助之情份!”

际觉大师和孙游岳掌教动心了。

“这些事可以令众僧定心修业,布无量造化以民,可修得无量功德果!”际觉回应到。

“文君放心,师兄原来还怕徒众都出山,离心了门派养育,实际想来,如果山出入世都是修行,心无佛道又怎能强求而为,明日我回山便下法旨,想随你入世修行的,我不阻拦,想在教内造化的,无为而之!”孙游岳也同意了。

得到佛道两派门众的相助,又不占用民力,萧文君特别的高兴。

“王主事,白鹿洞的众人,收押了将近两千,光牢饭和审讯看护,都够你头疼的了吧!”

“回大人话,下官正在为此事犯愁!”

“呵呵,可惜我没时间都把他们带走和改造了,我帮你想个法子,你看合适不合适。逐一审讯定罪是一定的,四十五以上的,可以直接发往戎田的军中,交由军中审讯劳役,这些人一辈子,怕也只是田役到老,用此来赎罪了!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的,可以分给各工艺坊,让他们帮忙审理,然后留下看管差使,将来可以将功赎罪。二十五到三十五岁的,可以统一发往江北豫州地,让他们在那里充军耕屯劳役,同时换回你星子镇民户籍在那里的等量兵士,这样就增加了你镇子里的劳作力和人口。至于这二十五岁以下的,本官替你纳了,两三年后,再归还你星子镇来。如此,也解了你王主事的大半危机,不知王主事愿意否?”

“下官哪敢不愿意,剿匪功劳都在您身上,战俘生杀全凭上差,况且您辖域潘阳隔岸便到,哪里是带不走,分明是送与下官人力,我再是平庸愚笨,这些哪里还看不出来!”

“既然王主事同意,那咱们就这么定下了,明日按商定的行事便好!”

虽然萧文君部下带着粮草辎重,可毕竟本部帐下兵马,加上从庐山不断下来相助的武林各派,有将近千人。押回的匪寇,将近两千人,这都要吃星子镇的粮食。

建武军内,由武林各派出山义士,庐山县本地富家子弟,加上二十五岁以下的白鹿洞战俘,经过整编,成为了建武新军,与原本部人马加起来凑到了两千兵马。

萧文君帐下原本部萧家军亲卫军一千,至星子镇现有六百人。

庐山武林义士、富家子弟,工匠书佐等,约四百余众,立建武新军别部义勇营。苏云祥和钟云涛。统领新训。

白鹿洞战俘降众一千,立建武新军丁勇部。罗敬忠统领新训。

星子镇原有兵马一千,仍属星子镇。

萧文君下令新军,领农具垦荒四天,以近千亩田回赠星子镇。

陈良吉将军领兵,过潘阳湖进驻都昌县接管理政。

徐北川、吴万林将军领兵士和匠人,进山伐木运石,在庐山建造了白鹿洞书抄院。

寂空负责,在白鹿洞书院聚集了法优良的书吏士民,进行誊录竹质典籍孤本到纸上,成为纸质典籍。

东山寺由法字辈僧人法远、法明两位贤者负责,送来了东林寺藏经阁内的典籍,都是允许抄录的民生和文学典籍,与寂空一起负责为书录的众人解译,守护人员和典籍的安全。

寂星领着农闲或者识字的大家闺秀姑娘们,另立院落,帮助才子们订册校对书籍。

王主事的儿子王顺祥,王顺福负责文房四宝、饮食起居物料中转供应接应。

祖暅师兄、姚劲松和冯立航。将军领兵马和匠人,在星子镇辖域选定的地方,建造船坞、车坊、造纸坊。兴造船只,车辆,金属铸造,供应各方铁器金属应用。余料送往打造农耕用具或造纸坊造纸。

寂灭和寂月留守军营中帐,看护粮草辎重。

于海峰将军亲自带着袁昂、袁戬两兄弟回了采桑去与袁心妍见面。

萧文君本部,在星子镇主事王佑山的帮助支持下,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致使萧文君和他的部下将官幕僚们,顺畅的接触开展了多项政务。积累了很多施政经验。

在星子镇众多涉政官吏、乡亭民众的配合下,屯军垦荒良田,帮助劳力困难的民户收种粮食,培育桑植各类蔬菜。圈建了军牧场集中培育牛马、鸡鸭鹅猪。

祖暅教授乡民,如何推广更好的发展渔牧业,倡导家禽、畜类散养。

陶弘景领头在山上、田地中,推广培植了适宜的药材,交流提高了县乡医的普方水平。

在田户上政务上,加强核查确实户籍丁口数量,公私田亩数量,增扩建设粮仓。规范鼓励县城内各类工坊和集市的繁荣。

在工科政务上,建造开办造纸坊,鼓励民众造纸,推广粗纸造法。发动鼓励山民猎户入山规范伐木,不得乱砍乱伐。建造军用战车和民用运输车,打造农耕用具,廉价出售给百姓,甚至可以赊账,用收获的粮、布换取。又建造军民用的船只。

在水利政务上,又与县属众人,和议了潘阳湖河堤治水案,虽然这是大工程,但有利子孙后代,受用无穷的事,依照方案逐步完善实施,谨慎防御,是没有错误的,可减少和避免将来出现水患时候的损失,多保障民生财产安全。

同时,一面传令县内举荐人才,一面自行在军中、劳役中选拔人才,因才施用,赏罚得体,兼顾富人、寒士和平民。帮建扩建县学、乡学,兴旺人才。

又与县属联合断案,清空牢狱,罪重的就地征用苦劳,或充卒役。冤案罪轻的减免,重判重罚为富不仁的。

萧文君等在星子镇谨慎提出各类建议,虚心学习各项政务,帅众与民秋毫无犯,军纪严整,诚心为民办实务。让惰政者汗颜,违法乱纪无处藏匿。

几天的时间,山上、水里,衙门、田间,军营、坊市,萧文君等走了个遍,问政学业干了个遍。一时民声鼎沸,百十里内的官员百姓欢欣鼓舞,庐山上的寺庙和尚、道士,隐居的富户善人,都下山出人出力,尤其是在县学、医馆,牧场、纸坊,车、船厂上,都积极的帮资筹建。

他们的眼光都是毒辣的,商富巨贾名位身份地位,在当世很低,能出些钱留好名声的事他们是不会错过的,何况这里是有无限商机的,甚至能有家族中人步入仕途,改变家族身份地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