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爱无疆之竟陵王 >  第四卷 第六章 送别父兄

“录事大人勿忧,但有所需,我等定然全力支应,绝不负相托!”

“如此甚好了!甚好!”

萧子良本意就是想让箫晃持着王友令符兼领豫章郡的,这是江州上等郡,江州中枢,辖户籍人口数占江州一半,可谓得豫章者主半江州。无奈箫晃特别尊崇萧道成的指令,不管萧子良怎么劝说,他就认定了柴桑,哪都不去,啥也不管,就屯兵看护家眷。萧缅由于掌王印,涉及中枢,不能善动,因此也没有兼顾郡县。

等到最后皆大欢喜的时候,箫晃到底还是弄出来点教人瞠目结舌的事。

“嘿嘿!大事已定,十人成双数,有事不好裁决,我与文学的印符,以后出一个就行了,我只在柴桑,州治的政务也难以梳理,王友印符,就交托于子良了,这也是家父之意,怕我惹出祸端。正好众人都在,也好叫大家知晓!”

众人闻听此言,大为吃惊。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啊?转念一想,也就恍然了。

萧缅先是惊讶的,好好的两个人的印符,凭什么你决定用一个就行了啊?再一想,明白了关键处,立马赞同的说出

“我赞同,毕竟王印由本官暂管着,再用文学印怕也不妥,既然王友箫晃退出公决人数,那自然王友和文学印符,有一即可。”

既然萧氏家人自己敞开了天窗说亮话,你萧家自己的权势分属,旁人是不便参言的。但是用意大家都明白了,看来以后萧氏在江州要以萧子良为主,那么仅次于王印的王友印符,放到萧子良手里自然也无可厚非。

毕竟临州长史是人家亲爹,又是萧道成嫡次孙,只要不乱政,大家都是认可的。又一想,原来这职权主意都是说话很少的萧子良拿的,不由高看一眼。尤其刘氏兄弟和范慎,心中对萧子良更加的有好感。

萧子良心里这个气四叔啊,这事你私下里办不行吗?何必这么早把我弄到台前呢?推脱不了,只能连连对众人揖首,请大伙日后多担待。众人都表态日后共事一定配合。

大事安定,箫晃就告辞要去柴桑了,政务无小事,军务也不轻松。征兵、调兵、布防、兵工、军屯供给,陪不得小王爷,也顾不上送大哥萧赜了。萧子良也没拦着,正好四叔去了柴桑,能把大师兄祖暅换回来。

大伙其乐融融的送箫晃出了府衙,众人转回身,在周刘两位参军的引导下,又见了在州治上一些诸曹主事的,大伙照个面,混个脸熟,以后都是要常来往的。

传人打听了王爷的动向,虽然王爷没有下来什么指令音信,萧缅是不能离开王爷太远太长时间的,自去了行辕陪伴。

这两天属于交接班的时候,周刘两位参军的事务也是很多的,趁着这功夫,一起吃过午饭,大家就散了,也好收拾收拾东西,整理整理以后的为政思路和方向。

约定下午就不聚了,明日送完了上游的王爷,再聚一次,也算是例行的第一次月议。然后拜别邵陵王,再去自己分属的郡县开工干活。

月议可就不是划片分区那么简单了,三瓜两枣的平衡一下大家都满意就行了,那是要谈具体的事务的,关系十三个郡,涉及八十多个县,百万户人口级别的生计安危。

萧子良的大师兄祖暅,在下午的时候,与箫晃交接完事赶了回来,萧子良心理踏实了许多。两人在治郡官署配置的庭院内喝着茶。

“明日我父兄他们,就将陪着晋熙王爷去郢州任事了,我倒是真的庆幸有一个好身世,在权贵豪族,得个一官半职不知要比寒士少了多少努力。今日逢会录事参军刘休大人,一番相处更让我好感倍增,心生惭愧,刘大人也如师父般毕生之功志在水利,本应擢升才是,不料不过是平调去了江北杂乱之要冲。”

“怎么会这般感叹,你自来可都是豪情满志的,难道今日有什么不妥?”

“没什么不妥的,感叹的是我自己,想必四叔告诉过你了吧?你此次随我来任上,总要有个名目,不能还只是员外散骑侍郎的官职,陪着我风里来雨里去的,岂不埋没了你的大才!”

“你明知道我跟你出来,并不是要什么官职,只是想跟你在地方上做些能做的实事而已。刘休大人正是因为水利为功,不意官名利禄而已,换成贪享名利之人,之凭录事参军职,即可在州治中枢不动,这也是忠贞能臣之列!”

“看吧,这就是自身有大本事的人,才能说的话。像我这种啃书出来的,真到了该用力处,才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除了纸上谈兵,仿佛自己一无是处。”

“哈哈,原来如此。其实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的人啊。我倒是觉得,都是福祸相依,各有造化。

先天的优势固然不能忽视,后天的努力和一颗本善不变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当官越大越好,上面动动嘴,下面或许就跑断了腿,但都有得失的。

皇室有皇室皇权的争夺,官吏有官吏的职责制约,权势的争夺向来都是表面风光,暗里都是你死我活,异常残酷的,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算是高明的,弄不好更是身败名裂啊。远的不论,就说眼前的刘休大人,刘瓛主簿,学有专长,执政能为,并非皇室宗族,也非祖上权贵,只在意为政做事,不喜权势,也并非为官之道。”

祖暅压了一口茶,看着萧子良仔细的听着,又接着说

“你羡慕别人有一技之长,别人自有羡慕你的地方,白衣士子们向往着赤子报国,百姓想着安居乐业。

我倒是觉得,身在当世倒可以理想多一些,当下之时,你即以官身,唯有思进,不能退。难不成游了一程江水,还没尽人臣之事,自己先打了退堂鼓?这可不像你!”

萧子良被大师兄刺激的笑了,但还是真心的对大师兄道了一声谢。

“谢过师兄教诲,不光两位刘大人是能臣干吏,师父和师兄也是如此啊,平生能相遇,让子良敬仰为鉴,自当日后勤勉效仿!”

“你谢我有啥用,要是你萧子良谢我一句,就能国泰民安,那倒是好了。比如我,倒是会些工科技巧,可你让我代理领一郡,我可是做不来的,自然比不过刘休大人那样为政多年能任事。我们都年轻着,不闯祸一发不可收拾,不给家里抹黑便好!

可先说好了,我就是帮你凑个名份,占块地方而已。轮到我羡慕你了,怎么安排,你倒是说说啊?”

“你急什么,我主张稳南策北,先稳住军屯、民屯。——”

其实陆路水路的距离差不多,晋熙王爷还是水路去郢州上任了。

“江州任上之人,全在我心里。

萧缅乃我族人,自不用说。

刘休虽有录事参军之职,但非皇室宗族,只是同姓而已,早在南康任上,便已经示好萧家军,此番他回任新蔡太守,是你爷爷看重他善治水利,两战之地非能臣不可。因此不会理睬你们在江南之事。

袁彖、刘氏兄弟、范慎,虽然算作袁氏派系,可都是执政擅长,袁萧两家再次因你联姻,自然是合则两利,不能与你为难。

另周、刘两参军,皆与萧家军有旧,如此一来,你谨慎行事,量不会有错!

江州主水运,祖冲之父子开创之船运力战力甚为优异,日后若有能力,当用你师兄再接再厉,以保我萧家军水师战力!

此番来任,战船给你留下六十艘,你要善加运用,好生保护,不可大意!若我在江夏有需,还需命人来找你调用!

至于兵将,自有你四叔在,其性情秉直正义,勇武过人,你们自小在一起,情深义重,更要相互周全,莫负了你爷爷的期望,由他亲自带着家兵护着家眷,还是比较安全的。

你有时间也亲近些兵将。虽然从汉武以后,文臣治世,武将安邦,文压武。可如今还是武治多一些,兵将们是重情谊的,天下江山还是得靠他们来打和守。

另仍需再派人好生劝慰夫人们,叮嘱好各院管家,饮食仔细些,盯紧些各房院财务,顾全安全,更要约束好家人子弟少生事端。”

“父亲放心吧,孩儿谨记教诲,一应事项皆会按父亲叮嘱仔细安置,回头就派人去传信给祖父大人,让老人家放心。”

“任上得事,不可武断,多与众人商议为上。决不下的事,可找为父或你爷爷,好好保重,我们就此离去了好生照料孝顺你母亲和嫂嫂侄儿!”

“弟弟多多保重,任重道远!妻小家眷全赖弟弟周全了!”

“父兄放心!一路平安!定要时长多多来信!各自珍重!”

百十多里路不算远,萧子良还只是十六岁,与父兄分离时,心情还是不太好。一路随着船只三五里,才定定的望着船渐行渐远,好久才回过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