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大唐日不落帝国 >  第79章 一日杀三子

李璥原想亲自前往送别,但碍于身份,自是无法成行。

只得命人将玉液酒,香水香皂以及印刷成册的书籍纸张等等新生物品,各备一份送给张九龄。

至于钱,对一生清廉的张九龄来说,送给他就是对他的侮辱。

没过多久,李璥便收到了张九龄送来的致谢信。信中除了对他送的东西表示感谢外,更是希望他能以天下万民福祉为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又言及朝堂之事,希望他莫要牵扯其中,当安守本分,可保一世富贵。

李璥合上书信,不由苦笑着摇了摇头,看来张九龄对自己还是不太放心,生怕他变成一个唯利是图的奸商。

对于张九龄的善意,李璥并没有反感,他如今所作所为,皆是为了给盛唐之世,添砖加瓦,本质上,两人的目标是一致的。

朝廷没了张九龄,清流一派便没了主心骨。面对越来越强势的李林甫,纷纷溃败下来。被贬的贬,沉默的沉默,一切又渐渐的平静下来。

李璥看着李林甫得势,只能无奈叹息,大势如此,他也无力改变。

然而,局势并未就此平静下来。

就在李璥熟睡之时,长安大乱。

当他从被窝里被人叫起来,方才知晓有大事发生。

据李静忠奏报,今夜子时,太子与光瑶二王造反,起兵欲入宫中谋逆。

李璥得知此事,大为震惊,这怎么可能?太子三人又不是白痴,怎么敢起兵造反?

他想派人前往打探,但此时的十六王宅已经被重兵围住,连只鸟都飞不出去。

只听得一整夜马蹄声重,火光冲天,喧嚣不止。

第二日,便有宦官前来宣旨,召李璥前往觐见。

李璥忧心忡忡的出府,便发现十六王宅所有的皇子都被召见。大家一脸惊惧,相顾无言,看来也都知道昨晚发生的事了。

来到大殿上,此时已是群臣云集,比以往更加隆重。众人的神色各异,有忧心的,有开心的,也有无动于衷的,不一而足。

很快,李隆基上殿,脸上挂着寒霜,一来就大发雷霆,痛斥太子等三人不忠不孝,悖伦丧德。

一通大骂之后,这才气喘吁吁的问道:“诸位,太子与光瑶二王谋反,该当何罪?”

群臣闻言,尽皆钳口不言,兹事体大,谁敢当这出头鸟?

李隆基目光扫向李林甫,“李中书,你是宰相,说说你的看法。”

李林甫当即站出来,正色道:“此乃陛下家事,臣不敢乱言,唯陛下圣裁。”

这话一出,李林甫一党立即站出来附和,“臣等恭请陛下圣裁。”

“传朕旨意,将太子与光瑶二王废为庶民,圈禁府中不得外出。并处死驸马薛锈及一众同党,其余亲眷全部流放岭南。“

李隆基目光凌厉,没有一丝感情。

圣意已决,再无任何回旋的余地。

及至退朝,李璥从头到尾也没有说一句话。

且不说他与太子一党乃是对立关系,自然不可能为他们说话。

单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就让他不敢站出来。

整件事根本就是一场闹剧,太子带着一众上百人的党羽逼宫,这怎么看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整件事发生到现在,不过短短几个时辰,即不见太子等人申诉,也没有派人负责调查,便草草的给太子等人定了罪。

李璥看在眼里,哪里还不知道,太子一党谋逆是假,李隆基借此废除太子是真。

废就废吧,自古天家无亲情。反正自己现在的大树是武惠妃,扳倒了太子一党,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回到王府,李璥继续做自己的事,大有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赚钱。

然而,不过几日,李静忠匆匆来报。

”殿下,急报!宫里传来消息,陛下不知为何,突然下旨,命人赐死废太子及二王。“

“哐当!”

李璥手中的一件玻璃器物,不小心从手中滑落,摔成碎屑。

看得李静忠眼角微抽,心疼不已。这可是价值连城的琉璃杯,就这么碎了?

李璥没有在意那件失手掉落的,最近烧制出来的玻璃,听闻此消息,眼中满是惊惧之色。

赐死?

这怎么可能?废太子等人无论如何,也是李隆基的亲儿子,即便有再大的罪过,也不至于赐死啊?

“此事当真?”李璥犹自不敢置信,当即连忙询问道。

“回殿下,此事奴婢也已确认再三,确为真事,现在这旨意只怕已经在送来的途中了。”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李璥失神的晃了晃身子,脸色煞白,喃喃自语道。

他从来没想过,此事竟然会演变到这种地步。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今日李隆基能够一日杀三子;他日,他们这些皇子,一旦惹怒了他,难道也是被赐死的下场?

毕竟,李隆基的儿子有二十几个,孙子辈更是有数十人,死上几个儿子又算得了什么?

这一刻,李璥总算是深刻领会到了什么叫做,最是无情帝王家。

尤其是他,年少成名,看似风光无俩,深得帝心。可要是哪天,自己的价值用完了,或者威胁到了李隆基的皇权,是不是也会沦落到废太子等人的下场?

细思极恐啊。

李璥深吸了口气,目光阴沉的望向皇宫的方向,眼中厉芒一闪而过。

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三位皇兄被赐死?

可他现在什么也做不了,也不能做。

这就很难受了。

思索良久,李璥转过头,决然的望向李静忠,“你立即派人请诸位皇兄前来议事,另外密切关注宫中的消息,随时来报。”

“奴婢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