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针时候苏暖不吭声儿,其他人也不敢打扰,屋子里只有偶尔苏医生和杨主任关于病情的简单交流,其他时候都安静极了。

两次针灸,大概过去三个多小时,扎针结束,苏暖把金针一根一根收回。

待苏暖取下全部金针的时候时候患者几乎已经没有什么疼痛的感觉了。

“苏医生,我好像不疼了。”傅红英喜笑颜开。

离得最近的傅暮雪是亲眼看到苏暖下针的人,然而就是如此近距离的观看,她也搞不懂其中的原理。

明明就是几根普通的细针,下针之后身体咋就会发热了呢?

中医还真是……神奇啊。

事实证明,确实神奇。

而且,何止是神奇,还挺立竿见影!

就像说西医好,一定不要随便说中医不好,很多西医无法解决的情况中医有时候就那么简单倒腾几下,前一秒还不能动弹,或许下一秒就能下地干活了呢。

比如中风,这在中医里被称作“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的疾病。

临床上中医急救中针对“卒中”的针灸推拿方案,可有效地帮助患者在第一时间“通气活血”,在没有现代设备的情况下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甚至有可能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因此,还是那句话,中医从来就不是慢郎中,关键是要辨证出真正的病因。

言归正传,傅红英的头疼次数在治疗期间明显减少,呼吸平稳,心悸也缓和了,综合脉象来看,这是心阳渐通,气机初启了。

苏暖微微颔首,跟她之前预估的情况相近,的确有所好转了。

傅暮雪睁着大眼睛问苏暖:“怎么样?”

苏暖道:“跟我预计的差不多,已经好转了。”

说完,她重新开了方子,方剂换成了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再加天麻祛风止痛,附子补火助阳,黄芪养胃。

“记住饮食清淡,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还有休息休息,熬夜工作就别做了。”把方子交给傅暮雪,苏暖站起身就打算离开。

“这一次多亏了苏医生,不早了一起吃个饭吧,国营饭店我请客。”傅暮雪开口道,她可没忘记,苏暖忙活了一上午,这都一点多了,午餐都没吃。

长得漂亮还厉害,傅暮雪感觉自己更喜欢苏暖这个漂亮的女孩子了。

傅老爷子很忙,看过第一次扎针之后便离开了。

听到傅暮雪开口,苏暖饿了半天的肚子控制不住咕咕叫唤了两声,她抬起手揉了揉肚子,一点没觉得不好意思。

饿了,肚子叫,人之常情。

“去食堂吃点就行,下午我还有事儿。”

“那就去食堂。”傅暮雪笑着道:“杨主任也一起。”

其实杨文元这会儿来,也是打算请苏暖一起吃个饭的,而且他还有事情给苏暖说,不过傅家人截胡了,杨文元也没说什么。

“老孙,我要两个馒头,然后要一荤一素,汤今天就不要了。”杨文元主动朝着打饭的男人开口喊了一嗓子。

听到杨文元的话,被称为老孙的男人爽快一笑,拿起打菜的大勺子舀了两份炒菜,随即顺手拿了两个馒头放到上边,随即递过去给杨文元,然后抬头就看到了他旁边的那个年轻女同志。

“哎哟,杨主任,你们科室来新人了?”看着还挺年轻的嘞。

“哈哈哈哈,这你就猜错了,小苏可不是我们科室的,她是中医科新来的主治医生,虽然是中医但做手术方面可比我厉害多了。”杨文元笑呵呵回了一句,顺便跟苏暖简单介绍道:“小苏,这是老孙,咱们这边负责食堂的大师傅,以后有什么想吃的都可以告诉他,老孙手艺很不错的。”

“那可太好了,没想到咱们中医科来了一位牛人,苏医生,想吃点什么,尝尝我的手艺?”老孙脸上露出一抹笑容,语气和善开口招呼一声。

虽然已经过了饭点,但食堂饭菜还是很丰盛,有荤有素,营养搭配,单肉食就有好多种呢。

“孙叔,你好,我也要两个馒头,然后青椒肉片,粉蒸肉,再来几块带鱼,谢谢。”苏暖爱吃肉,毫不矫情直接全是肉菜。

对面位置上的杨文元看到苏暖那优雅不失速度的干饭架势,忍不住眼角跳动了一下。

幸好他们医院食堂菜单丰富,看苏暖这么喜欢吃肉,食堂菜单绝对是决定苏医生去留的一大因素。

杨主任觉得食堂这个事儿回去可以找院长提一提。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苏暖每天都会来给傅红英施针,而傅暮雪就一直跟着旁边看着,然后按着苏暖的吩咐熬药给小姑喝。

中医科属于新科室,除了苏暖,暂时就只有药房还有一位中药师按方抓药,药锅、炉子、制药工具什么的都没有,所以患者家属只能自己来。

而扎针的第一天,傅红英头不疼了,第二天,傅红英晚上一觉能睡上六七个小时,第三天,很多症状都开始减轻,乏力的症状也消失了,人看着也精神了,甚至一整天都没有大发作过!

短短的三天,傅家人不知道产生了多少次的惊叹,如此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能力,天生就是搞医学的好苗子啊。

“人家徐国医的师妹,怎么说水平也不会差,所以说看医生不能只看年龄,还是要看水平。”

“对对对,还是咱们暮雪看得准。”

******

“小苏!”

这天,苏暖刚从病房里出来,就看到杨文元带着李医生和一个白大褂站在不远处。

微微诧异挑眉,苏暖脸上露出笑容,朝着杨文元那边走过去,一边开口道:“杨主任,有事儿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