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入城,众人收获颇多,待七里乡的众人各自采买一番后,在南城门外汇聚在了一起。
众人看着苏荣的车子上什么东西都没有放,不免有些困惑:“荣弟,你怎么什么都没买?”
“回去的时候打算去菽乡一趟,东西就在镇上买好了,三弟他们在那边等我过去,乡亲们就不必等我了,早日回去也好让家里早日放心。”
苏贺的大孙子苏鸣不知想到了什么:“荣叔,你是不是想去菽乡镇上买驴子回来?”
苏鸣今年刚刚二十出头,但因爷爷在苏家较为年长,所以他生下来是年岁大,辈分小,得叫苏荣一声叔。
众人一听这话,瞬间不干了。
潘田广:“荣弟,那这就是你不厚道了,怎么说你这次都给我们送了一大笔钱,这买驴的钱怎么能让你一人出?”
卖了一百八十斤鱼的葛惇也出声道:“是啊,荣弟,荣弟若是想买驴子,怎么说也得带上俺。”
云家众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们云家愿出这份力。”
苏荣见自己还没说什么,大家伙就已经猜到了自己想要干什么,瞬间有些哭笑不得:“乡亲们的好意我心领了,这次去菽乡确实是买驴的,只不过是想买头母驴子回来给自家小六配个种,因着是给自家驴找个伴,所以没跟大家提钱的事。”
众人点点头,表示自己心里明白了,给自家驴配种,难怪苏荣不愿意提起。不过这还是不妨碍他们想出一份力。
潘田欢:“那荣弟带俺一个。俺拿到的钱也多,说什么也不能让你一个人独占了去。给小六找个伴也算是俺感谢荣弟了。”
葛桑:“荣叔,我这里也可以,我也想出点钱。”
“这……”
苏荣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苏鸣赶紧站出来解围:“荣叔,那你看买一头母驴子要多少银钱,乡亲们若都想出钱,倒不如按我们拿到的银钱来分?我恰好会些算学,帮你算。”
苏荣见乡亲们执意如此,只得应下:“来时问过三弟媳了,说一般的母驴子价格在六至十二两银的范围,我看小六这健硕的样子,应该是一头好的公驴,当初泉宝满月送来之际怕是要十两银子,就想找个十辆银子的母驴给小六找个伴。”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提出异议,苏鸣就开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算了起来。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苏鸣抬起头来:“荣叔,算好了。”
众人忙问:“怎么说?”
“称鱼八十斤可以每户凑四百文钱,一百八十斤每户可以凑九百文钱,两百斤鱼每户可以凑一贯钱,荣叔你自己凑个一两银子就行啦。刚好是十两银子。”
苏白:“看样子也不多。”
潘田广:“咱们人多,每人出一部分,这驴子的钱便凑够了。”
苏荣沉思了一会儿:“多谢乡亲们,其实用不了那么多,这样吧,每户少算一百文,三百文,八百文,九百文,剩下的还是由我自己出如何?若是想少出一部分的也没有关系。”
毕竟是给自家小六配种,乡亲们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好处。驴子的繁殖周期又长,若真的怀上了,怕是一年到头都干不了什么活,买回来其实是将母驴子给供起来的。
众人听后没有异议,能少出一部分他们也高兴。各家推着自己的车远离县城后,在即将分开时纷纷掏钱。
云家这次来了八户人,八户人均跟着苏荣去了菽乡,因为他们里正有吩咐,挣了钱,也要买一头驴子回来。
七里乡的云家在四家中有一些特殊,云家二十四户人均是一脉单传,头胎必为子,但云家福祸相依,第二胎或多或少就有问题了。若是后续生下的孩子是男孩就必须要在孩子三岁前送出山,否则男孩熬不过三岁,若生下的是女孩则可以留下,所以云家人丁虽稀少,但甚是团结,也甚是公平。七里乡每月两个上百斤的名额,在云家这里是按照年岁轮流分给二十四户人,还是从年岁最小的开始。云家众人早已习惯这种方式,所以买驴也是云家各户一同出钱,这一次是由先拿到钱的八户提前垫付。
一行人分道扬镳,苏荣带着云家八户人去菽乡,其余人回七里乡,等到了菽乡镇上来到杜老爹的家里时,已是申时(15点左右)。
“二哥,这边!”
隔老远,带着苏河的苏茂便看见了自家二哥的车驴,连忙挥手招呼,一行人进了杜老爹的自家栅栏院。
杜老爹此时正在和外孙女逗乐,听女婿喊了一嗓子,就知道亲戚来了,带着苏鱼儿快步从屋内走了出来。
“荣侄子,快快进屋!”
杜老爹将一行人安排进了屋内,递上了一锅子热汤,瞬间众人感觉到了暖意。
不得不说,便是杜老爹在菽乡也只算得上是小户,但是这生活条件却比他们七里乡好上太多了。
苏荣:“杜叔,我们应该没有误了时间吧?”
杜老爹摆了摆手:“没有没有。你说这来就来嘛,干嘛还带了那么多东西呢?你们那离这又远,还大老远的推过来。”
苏茂昨个傍晚带着妻儿到来之际,推着一辆板车,车上有着两大桶的鱼以及一百多斤的大白菜,着实是把他吓了一大跳。
苏荣:“来杜叔这是来买驴子的,总不好空手过来。”
“女婿昨个已经跟我说了,所以今个就关门歇业一天,和雨娘长时间没见,白天也正好唠嗑唠嗑。这会不忙,就等着你们呢!”
云家这次来的八人当中,云松儒的儿子云秋坛率先道:“杜叔,咱们是苏荣苏茂的邻居,这次来也是想买驴子的,一会儿要麻烦您了。”
“不麻烦不麻烦,有什么事等吃好了再说,来,都别客气,快吃。”
众人知晓杜老爹这里没那么多的规矩,当下也不客气,一行人将桌上的饭菜吃的干干净净。
饭饱后,杜老爹带着众人前往驴屋。
菽乡擅养驴子,杜老爹养了两舍的驴,一舍公,一舍母,算起来一共有三十七头驴,苏荣将小六给牵到了母驴舍那边,让小六自己走一遍下来看看有没有自己中意的驴子。
苏鱼儿小小的一团坐在小六身上,牵着驴,边走边念叨:“小六小六找母驴,母驴快快上钩钩!谁家驴子动静响,母驴要跟小六走!~~”
苏鱼儿不停地念叨着,以至于小六的耳朵都快起茧了,再也忍受不住奶娃娃洗脑魔音的摧残,小六快速找到了一头驴子在它面前停了下来叫唤了两三声。而它对面的那头母驴也叫了叫,以示回应。
杜老爹摸了摸外孙女的头:“鱼儿呀,就要这头了?”
苏鱼儿:“要!要!小六选的!”
杜老爹又看向苏荣:“荣侄,这头母驴可不便宜呀。这小六也是好眼光,一挑就挑了个最贵的。”
苏荣有些哭笑不得:“没事,杜叔,这次银子带的够,只要是小六选的,再贵也买下来。”
两人谈话间,云家人也过来了。
云秋坛:“杜叔,咱们看了一圈,但实在是对驴子不了解,要不您给我们选一头吧,咱们要身强体壮不常生病能干活的,银子不是问题。”
杜老爹:“行。我帮你们挑,不过我这里上好的驴子没有,便是这头母驴也只能算是好的,这母驴的价钱是十二两银,这里最好的公驴子是十两,你们若是要,一起二十两银子带走。”
云家八人和苏荣商议了一番,齐声道:“没有问题。”
就这样,苏荣带着乡亲们给的钱,自己又掏了4两银子多800个铜板(6800文)买下了一头母驴子,合计十二两,而云家则将八两银子凑了出来拿下一头公驴。
苏荣没好意思再占杜老爹便宜,便是将少的那二两全部给了云家。等众人看完了驴,云家一行人率先提出离开。
云秋坛:“杜叔,这次多谢你了,家中长辈挂念,所以这次我们要先行一步。”
“行,那我就不留你们了,路上注意安全啊!”
“多谢杜叔,我们走了。”
云家离开后,苏荣苏茂便被杜老爹强行要求留下住一个晚上第二天再走。理由也很简单,那便是小孩子昨日刚刚赶了一天的路,经不起折腾,倒不如在这休息好了再离开。
苏荣想着近段时日田里不忙,十七日他要再次从七里乡出发前去县城,这几日赶路,着实是休息不好,所以便也应了下来。这可把苏河和苏鱼儿两个小孩子乐的不行。
外公可是答应了他们,要是二伯在这里住一夜,他们下午就能去集市啦!
两个小孩子是头一次逛乡镇的集市,新鲜地紧。杜老爹又只有杜雨娘这一个宝贝闺女,那是什么好东西都想往闺女那里塞。这次逛集市是杜老爹掏钱,孩子要什么买什么,甚至最后实在找不到可以买的东西了,直接买了二十双孩童过冬的棉布鞋。
“够了够了,爹,您这也真是……”
苏茂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拒绝。老丈人太过热情了,他是真的招架不住啊!
虽说知道杜老爹不差钱,可看着钱大把大把往外的花,他们从来没有这么奢侈过,还是忍不住肉痛。
杜老爹:“这小娃娃们的鞋又不贵,十几二十文的一双,可不得多买两双带回去给娃娃们穿。”
苏荣汗颜:“平日里大的要下地干活,日常草鞋穿着就够了,这也太破费了。”
杜老爹:“那小的呢?”
苏荣:“小的家里还有呢,布料也有,也能自己做,这还是太多了啊。”
杜老爹:“不管了。反正也买完了,退也退不了。娃们就穿着吧,穿新鞋过冬。”
苏荣苏茂对视一眼,无奈道:“谢谢爹/杜叔了。”
“谢啥呀,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雨娘这些年在你们那里过的好,我这心里也踏实。行了,这买的也差不多了,咱们再去割点猪肉,咱们晚上用它来炖白菜。”
苏鱼儿:“好耶——炖白菜,炖白菜!”
苏河也有些迫不及待:“好呀,外公,爹娘,二伯,咱们快走,快走。”
虽说外公的手艺比不上奶奶的好,但娘的手艺也是不差的,今晚有口福喽!
嘻嘻,他比哥哥弟弟们能多吃好多肉肉!
这一晚的饭菜极其丰盛,等到了第二日,苏茂弟兄两个带着妻儿辞别杜老爹,赶着两头驴,拉着一车采买的货物回了七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