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学校建设记 >  第二十八章 从9月到10月

后面的几天,李常同还是每天抽出些下班的时间,跟这位刺头学生聊天。无一例外,问的问题全部都跟第一天差不多。即便对方想反问,李常同也不作任何回答。

反倒是苗睿谦沉不住气,最开始回答得还比较认真,后面就越来越敷衍。这相当正常,人对于天天重复的东西会慢慢产生一种厌恶感,跟自己的老师对话则会更加加重这种厌恶感。

最后实在忍不住了,苗睿谦说:“校长,你每天叫我来,但是问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啊?能不能有点意思?”

这个时候,李常同反问一句:“那你每天上课都乐意打断老师上课,能不能有点意思?”

图穷匕见,原来是这个原因啊。

“反正呢,以后每天放学,你都得来我这里待会儿,想聊天也行,想写作业也行。随你。但是就是请你在上课的时候稍微安静一点,这就行了。”

苗睿谦依旧不说话。

“不说话?那就这样定了。”

这种逼迫上来的感觉实在不好受,但是碍于对方是老师,也没这个发火的胆子,只好耐着性子照办。

在这场战役里,校长大获全胜。

在后来的时间里,苗睿谦上课爱扰乱课堂的习惯没那么严重了。除了每天必备的谈话,还有就是作为班长的工作。

班长一天要干多少东西,这就数不清了。

首先是查迟到,既然要查迟到,首先自己就不能迟到吧,于是乎自己也开始当表率,争取不丢脸。

然后就是查宿舍,他肯定不满,毕竟自己睡觉时间少了。对此,班主任的理由是:“你觉得这活,麻烦胆小的女生来干好吗?”老师毕竟是老师,青春期的男生还是很好面子的,这样一说,苗睿谦即使想反对也不好意思说出来。不然,就会在全班面前丢尽了脸,好不容易干班长的活赚回来的,可不能就这样丢了。

每天少睡一个小时,对还在长身体学生来说影响是很大的,最起码让苗睿谦上课没那么精神,因此那种亢奋地对老师大喊大叫的情况也就很少出现了。

“我这样是不是太残忍了?”有时候李常同心里想着。

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还得想想别的办法。

九月下旬,天气还是颇为炎热。当李常同下午进到自己的办公室时,看到了一群人早在办公室里等候,全是陌生面孔。

“这是怎么了?”

“你还是问问他们吧。”白校长说。

“你好,请问你们是...”

“您就是李常同,李镇长吧。我们是那个联区那边派过来的,来参加镇政府的工作。”其中一个人说。

“你好你好,请问你们叫...”

“忘了自我介绍,我叫樊泽凯。”最开始说话的人介绍道。“这些都是我们部门的人,我们还带过来了镇政府账户和与其他地方机构的联系方式。”

“你应该就是这群人的代表吧。”

“算不上,我们都是最底层的职员,只是我入行时间久一点而已。”

“无妨,欢迎各位!”

“那请问镇长,我们的办公室在哪?”公羊菡问。

这可难倒了李常同,压根没想过这回事。“办公室?哪儿来的办公室啊。附近一公里内,估计完整的建筑就只有我们学校了。”

“对啊,为什么不暂时安置在学校里呢?”李常同突发奇想。

“就临时安置在学校的宿舍里,办公地点嘛,也暂时在那里随便找地方吧。”

想是这样想,但还是要找个理由。

此时,有人同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樊泽凯问:“是不是目前没地方安置啊?”

“是这样,不过暂时在学校里找个空房间还是没问题的。”

“其余的人有问题吗?”樊泽凯回过头来问其余的人。

“可以可以。”

“有地方暂时安顿下来就不错了。”

......

剩余的人七嘴八舌地回答。

“建设镇政府的办公楼,恐怕是目前的首要任务。所以,大家先从这件事情开始干起吧!”站在樊泽凯后面的任夏柳说道。

“说的在理。”

十来个人,就在学校安顿下来。办公室就是空出来的教室,住宿的地方就是学生宿舍。

学校的宿舍区内,学生在这里住着,老师也在这里住着,一群政府办事人员也在这里住着,实在是千古奇闻。

第二天,开始召集了所有人,在一个高三的教室里开会。

这是比较安稳的安排,主要是不希望学生被打扰。

“这里全是建筑材料,还没有清干净吗?”谢若云问。

李常同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们这里还没启用,就暂时作为堆放材料的地方了。”

“全是白色的灰尘,在这里呆久了不会得尘肺病吧?”任夏柳问。

“这不是矿工才会有的嘛。”樊泽凯一边想,但是不能这样说,“打扫干净就没问题了,趁现在人多,快点拿水扫干净才是解决办法吧。”

“我也知道,还用你说吗。”任夏柳摆出一种要你管的眼神。

樊泽凯不敢反驳,只好闷头干活。结果十来个人本来是要开会的,结果硬是拖到了下午。

“午饭在哪儿吃?”

“学校饭堂有,要不各位将就一下?”李常同不好意思地说。

众人也只好接受这一切,接受什么都没有的情况。

到了下午的会议中,主要话题集中在两个:镇政府办公楼和城镇的基础数据。

镇政府办公楼大家意见出奇地一致,都觉得要赶快开始建设。地址嘛,就限定在学校的南侧吧,正好这个时候还是空地。

早在新城镇以前,同明中学周围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建筑群,中学的东面是贯穿全州,流经下绿州,最终在南部入海的红水河。(到了下绿州名字就变成绿水河了)西面是学校拿来建宿舍的空地,以及渐渐形成的一小片住宅区,虽然只有一层,但是密集程度已经不容忽视。西北面则有了一个流动市场,有几家流动的杂货铺。以上便是建镇以前发生的一点点变化。再加上即将在中学南面开建的镇政府办公楼。

“要是这样干完,应该就有点小镇的样子了。”李常同想着。

总投资额定为60万。

为什么那么低呢,主要是考虑到未来可能会扩建,所以暂时不需要太大。工期定为一年,实际上只需要半年,应该就可以让这一群人转场,因为整个办公楼分两块来建,一次先集中精力干一块,这样就可以最快的时间内入驻。即便要扩建,再多建设一些办公楼应该就可以了吧。

“好,下一个问题。”

议程飞快推进。

数据是很重要的,就跟你打仗要枪炮一样,一个城镇没有任何统计数据就跟赤手空拳上战场没什么两样。

曾经上红州那边答应要给数据的,大半个月过去了,好不容易给了过来。但发现,给过来的数据是分散开的。

因为这座新城镇恰逢几个别的城镇的交界,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所有的数据都是不同的四份,因此还要花时间整理。

“那就大家一起努力,先整理好数据吧。”任夏柳说。

“要什么时候完成啊?”一人不解。

“尽快吧,或者也可以找我们学校的人帮忙。”李常同给众人吃了一颗定心丸,“一个星期,能不能算完?”

“算完了有什么奖励吗?”谢若云兴奋地问,等待着奖励。

“事情完了我请各位同事吃饭好不好?”

“不容易啊,居然有奖励。”桑启文露出感动的眼神。

“行了,那就各自分任务吧,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内容。在场的人分为四个组,组长么嘛,就定樊泽凯、任夏柳、谢若云、桑启文你们四个吧,剩下的人看工作的难度加入这四个小组。”

“还有别的问题吗?”李常同接着问。“没问题?那就各就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