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整,陈总的黑色奥迪准时停在工地前。陈志明,Z市建工集团总工程师,六十五岁,戴着标志性的钛合金眼镜,走路带风。
林韵秋站在投影仪旁,指尖微微颤动——不是紧张,而是昨晚熬到三点分析土壤样本后的咖啡因残留效应。今天她破例喝了103滴而非87滴咖啡。
“东南角需要重新设计。“她在会议中途直接打断陈总的讲话,指向投影的断面图,“地基需要加深二十厘米,增加防水层。“
会议室温度仿佛骤降。刘坤经理面色发白。
“依据?“陈总推了推眼镜。
“历史数据显示此处有地下水脉,现代勘测设备受季节影响有误差。“林韵秋语速不变,手指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我检测了周边土壤湿度变化,异常明显。“
“检测?用什么设备?“
“感官分析和取样比对。“
几位主管低声窃笑。陈总嘴角抽动,却没发作:“林工,我们是建筑公司,不是考古队。“
“准确性高于一切。“她固执地盯着投影,“我可以提交详细分析。爷爷的原始图纸显示——“
“够了!“陈总拍桌,“我尊重林老的贡献,但现在是2023年!我们有精密仪器和计算机模型!你知道改设计意味着什么吗?“
“延误两周工期,增加18万元成本,避免未来塌陷风险。“林韵秋没有退缩,“数字我已经算好了。“
刘坤绝望地闭上眼睛。
出乎意料,陈总沉默片刻后,摘下眼镜:“你的爷爷,当年也是这么固执。三天后,我要看到你的完整论证报告和设计修改方案。如果不能令我信服——“他重新戴上眼镜,“你就调离这个项目。“
会议结束,同事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与林韵秋保持距离。只有张维老工程师靠近她:“你疯了?那是陈总!“
“事实不会因人而变。“她整理图纸,眼神平静如常。
“你到底在坚持什么?“
林韵秋停下手,罕见地陷入沉思:“这座城市的地下,埋着太多秘密。我爷爷知道,我父亲知道,现在只有我知道。“
张维摇头:“你们林家的人,都这么——“
“偏执?“她微微抬头。
“我想说'有原则'。“张维苦笑,“你有多长时间没好好休息了?“
“四天十七小时。“她精确地回答,“报告我一个人写。你们不必担心连带责任。“
---
当晚七点,老城区“记忆桥“下。这座建于1950年代的石拱桥已废弃多年,如今成了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林韵秋站在桥洞下,手中拿着那个奇怪的罗盘,目光专注地检视桥基。
“又在跟石头说话?“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陈明远,三十四岁,比林韵秋高半个头,眼角已有细纹,却掩不住眼中的笑意。他手里提着两杯奶茶,一杯普通的,一杯严格要求“糖不超过7克,珍珠18颗,温度不超过58度“的特制。
“你回来了。“林韵秋接过特制奶茶,表情依然严肃,但接近她三年的人能发现她眼角微微的松动——这是她最接近于高兴的表情。
“三个月零五天。“陈明远靠着桥墩,“听说你又惹麻烦了?三天写完论证报告?“
“消息传得真快。“她抿了一口奶茶,点头,“温度正好。“
“所以,又是你的直觉?“
“不是直觉。是数据。“她放下奶茶,从工装内袋拿出一个生锈的铁盒,“找到了。爷爷的记号。“
陈明远凑近:“这是什么?“
“时间胶囊。“她用随身携带的小刀撬开锈迹斑斑的盒子,里面是一叠发黄的笔记和一个小玻璃瓶,装着土壤样本。“爷爷在每个他怀疑有问题的地点都埋了这个。“
“你怎么知道在这里?“陈明远惊讶地问。
“家谱后面的密码本。“她翻开笔记,密密麻麻的手写公式和图形,“这是1953年的数据,显示这一带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现在我要检验它与现代数据的吻合度。“
陈明远看着她全神贯注的侧脸,轻声说:“你知道吗,别人度蜜月去海岛,我们在桥洞下挖土。“
“你后悔了?“她头也不抬。
“怎么会。“他笑了,“我爱死了和你一起'考古'。只是——“他顿了顿,“你的身体,还好吗?“
“C 。“她给出精确评价,“睡眠不足,肌肉紧张,但功能正常。“
陈明远叹气:“韵秋,今晚回家。“
她抬头,皱眉:“我还有两个样本要分析。“
“你有三天时间写报告,不差这一晚。“他伸手抚平她额前的皱纹,“而我只有三天假期。“
片刻犹豫后,林韵秋点头,将铁盒和笔记小心收好:“你开车了?“
“嗯,停在桥那边。“
走向车的路上,陈明远轻声问:“还在想要孩子吗?“
林韵秋脚步微顿:“这个问题的时机和场合都不合适。“
“哪里不合适?“他停下来,“我们结婚三年,尝试了多少次?“
“精确数字还是估计?“她语气平淡。
“韵秋...“
“计划未变。“她继续走,“等天枢中心完工,我会申请半年调整期。“
陈明远张口欲言,又闭上了嘴。他太了解这个固执的女人,一旦做出决定,地球都拧不动。
三天后,林韵秋提交了一份56页的论证报告,附录包括历史数据对比、土壤样本分析和修改后的地基设计图。报告中没有一句关于“地气“或“风水“的词语,全是严谨的工程术语和数据分析。
陈总办公室里,气氛凝重。
“你的论证有道理,但这种分析方法太非主流了。“陈总翻着报告,“这简直像是把古代经验用现代语言包装。“
“方法不重要,结果准确才重要。“林韵秋坐姿笔直,“我父亲曾说,工程师最大的罪过是明知可能有风险,却选择忽视。“
陈总抬头看她:“你父亲是个伟大的工程师。“
“是的。“
“如果我批准你的修改,你能保证不影响总工期吗?“
“不能。“她出乎意料的诚实,“至少延误两周。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我亲自负责这部分施工,不休假,全天候监督。“
陈总盯着她看了许久:“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这意味着连续几周的高强度工作。“
“我知道。“她平静地回应。
“你丈夫知道吗?“
“这与他无关。“她直视陈总,“这是我的选择。“
窗外突然下起雨来,Z市特有的春雨,来得急,去得快。
陈总站起身,望向窗外:“去地基看看吧。“
雨中的工地泥泞不堪。林韵秋和陈总站在东南角地基边缘,雨水顺着临时防雨布的边缘流下,在地基的一角形成小股水流。
“看到了吗?“林韵秋指着那个角落,雨水正沿着一条不明显的缝隙渗入地下,“这里的土质已经开始软化。“
陈总蹲下身,伸手触摸,不可思议地摇头:“按理说这不可能发生。勘测报告明确显示这一区域是坚实的砂岩层。“
“报告错了。或者说,不完整。“林韵秋也蹲下来,“这下面有一条古河道的支流,已经被填埋了六十多年,但水总会找到自己的路。“
两人沉默地站在雨中,看着越积越多的水渗入地基。
“批准了。“陈总最终说道,“按你的方案修改,但总工期不变。其他区域必须加快。“
“我会处理。“
“还有,“陈总转身准备离开,又停下,“这件事让我想起了你爷爷。四十年前,他也是这样,在一个雨天,坚持修改某个水库的设计。没人理解他,直到第二年的洪水。“
林韵秋没有回应,只是继续观察着雨水的流向。她不需要验证,她早已知道答案。
雨停后,她独自站在工地上,掏出手机给陈明远发消息:“地基重设获批。接下来三周我会很忙。替我照顾好多肉植物,每三天7毫升水。“
发完消息,她抬头望向天空。乌云散去,露出一片湛蓝。在她眼里,这座城市的地下是一张巨大的网,而她,正试图修补其中的一个节点。
就像爷爷,像父亲一样。
不同的是,她还有更多的秘密要寻找,更多的错误要纠正。而时间,似乎永远不够用。